大海道之名出自于《西州图经》,文书发现于新疆。罗布泊于隋唐称大海,故有大海道之名。大海道是唐代丝绸之路中段自柳中至沙州的一 条古道,由于中国正史未载,唐代以后大海道也从历 史文献中消失,更增加了其神秘的色彩。
《敦煌石室佚书》本《西州图经》载有 大海道的情形说:
“大海道:右道出柳中县界,东南向沙 州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误, 有泉井鹹苦,无草。行旅负水担粮,履践 沙石,往来困弊。
大海道之名仅见于此,本文用它作为北朝隋 唐间此道的通称。 《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 《西州 ·柳中县》条: “大沙海在县东南九 十里”,是为大海道得名之由来,因为此道 即涉此沙海呈西北、东南走向。按唐代之西 州即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柳中县即今鲁克 沁,大沙海即噶顺戈壁,沙州即今敦煌。这 条路系指自吐鲁番东南经鲁克沁,进入戈 壁,直抵敦煌的路径,它可以不必向南绕至 罗布淖尔(当时称为蒲昌海),或向东经哈 密(当时称为伊州),再折至敦煌。从以上 所引《西州图经》的记载,可知大海道的长 度以及行旅通过大沙海时的困苦。 迁移而兴衰,成为一条神秘的古道。


《敦煌石室佚书》本《西州图经》载有 大海道的情形说:
“大海道:右道出柳中县界,东南向沙 州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误, 有泉井鹹苦,无草。行旅负水担粮,履践 沙石,往来困弊。
大海道之名仅见于此,本文用它作为北朝隋 唐间此道的通称。 《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 《西州 ·柳中县》条: “大沙海在县东南九 十里”,是为大海道得名之由来,因为此道 即涉此沙海呈西北、东南走向。按唐代之西 州即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柳中县即今鲁克 沁,大沙海即噶顺戈壁,沙州即今敦煌。这 条路系指自吐鲁番东南经鲁克沁,进入戈 壁,直抵敦煌的路径,它可以不必向南绕至 罗布淖尔(当时称为蒲昌海),或向东经哈 密(当时称为伊州),再折至敦煌。从以上 所引《西州图经》的记载,可知大海道的长 度以及行旅通过大沙海时的困苦。 迁移而兴衰,成为一条神秘的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