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_哥 我给你翻译一下他们质疑的逻辑在哪,也是告诉其他吧友:他们的质疑并非无理取闹,而是有着逻辑支撑的“钻牛角尖”
首先捋一下证明思路:
【1】左边=右边状态1(初始条件)
【2】右边状态1=右边状态2
【3】左边=右边状态2
另外,在看这3步等式的时候,要从潜意识中屏蔽杠杆原理,即不存在“力×力臂”的数学代入——这就要求:
★杠杆右边的设计要能满足2种受力方式:既能分析出右边状态1的受力,又能分析出右边状态2的受力
现在是suhao的质疑:杠杆设计只能分析出右边状态1的受力,虽然步骤【1】和【2】都成立,但是【3】的右边没有出现,所以只能绕回了【1】……例如:suhao说“(需)证明平衡和杠杆形状无关”,后来吧主也强调“必须预设最右边的质点的力作用于杠杆最右端”
对此qc大佬的回应:杆的厚度为0
然后吧主质疑:此时杠杆设计能分析出右边状态2的受力,但状态1和状态2间没有联系,即缺了我上面捋的步骤【2】,你不能直接从【1】推出【3】……例如:吧主说“那受力的点就不能理所当然地视为在中心点上”(即:状态2不能理所当然地视为状态1),“您只能认为它作用在中心,但是这不叫证明了”(即:你只能认为状态2=状态1,但这不叫证明)
所以我在8楼的改动中,简单粗暴的分了3个步骤,而且杠杆的设计也不附加任何结构,至于重物在上在下其实都无所谓
你的改动方法只要能补上他们质疑的逻辑就行了,即:杠杆右边的设计要能满足2种受力方式,且能联系上状态1和状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