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封神,除了喜欢,还是喜欢!
导演方面:乌尔善的每部电影我都有进影院看过除了第一部导演处女作拿了金马奖最佳新导演作品的《刀剑笑》,后面也在网上找了来看,乌尔善的作品实际看着很大,场面很大,世界很大,投资很大,但他所有的电影又都很细,不论是人物的刻画、情感的描绘或是一些镜头语言的表达又很细腻。《寻龙诀》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也让他拿下了百花奖的最佳导演,实至名归,虽然是一部商业片,但是这不阻碍它成为一部佳作,这也是奠定了乌尔善“拍大片”的一个基础,很期待已经拍摄完的《异人之下》和筹备中的《郑和下西洋》。
演员方面:这次的主角基本都是新人演员,从素人选拔出来,然后经过教学培训的,表演说实话是合格以上的,加上又老演员的加持,其实这部电影的阵容不差,但是出演的无论是老演员还是新演员基本都不是流量,或许您会觉得配角也就那样啊,很多都不认识,但是这里面大咖大佬很多。妆发装扮让您认不出来而已。表演没话说,声音台词除了李雪健声音听得非常难受,其他的都是可以的。于适(姬发)的声音也是薄了点,台词功力明显不如陈牧驰和侯雯元。
编剧方面:要把这边一部内容如此庞大,人物众多的小说、故事搬上只有600分钟内的大银幕,在章节、人物上面必然是要做相应的取舍的,同时对于一个大众相对熟知的故事,对剧情的走向、改编也是有所不同和取舍。封神带我们从武王的角度这一条故事线来讲述,为什么?不是姜子牙?因为他是与封神榜呼应的“天下共主”是核心。编剧将原本的纣王的残暴的过错归咎成妲己祸国殃民,是妲己造成的而改成了苏妲己的报恩,辅助纣王携手搞事业,实际是纣王自己的野心,这是合理的。编剧的功力其实不弱,主要是大众被以往的影视作品影响,先入为主,认为“这应该是这样发展,怎么不一样”,第一部的文戏相对也较多,但是在故事线上是没有偏离的。
摄影方面:一般像这种特效大片更多的是大场面、远景的镜头比较多,因为对演员的表情、动作、眼神等等大特效动作片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严格,但是在第一部我们可以看到用了大量的近景,无论是场景由近切远,或是人物的近景上都是在表达影片和当时人物的一种心理。
美术方面:我想这一部分绝对是没有人喷的把,美术设计布景,器械的精美都非常老道,而且跑了各地的博物馆,取材了各种的文献,在这些布置的选择上大多用了暗色系和铜,在美术创作上叶锦添和美术团队给封神营造了一种力量感。
视效方面:这个视效团队也是寻龙诀的视效团队,还更庞大,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拿过奥斯卡和金马奖,虽然很多人对视效差提出来,但是认真去挖幕后视频,有些我们认为是在外面拍的,其实也是视效做出来的,真实感很强。所以,视效并不是单单那些法术,打斗而已,基本都在棚里拍摄布景的,可想视效的占比多重要。而且第一部打斗画面的视效相对还较少,就造成了观众认为一定很多打架画面、法术这类的,期待值高,可是最后的呈现却是没什么打斗上的大视效,但是你看到的基本就是视效。提一点,开头那个冀州城楼大楼倒塌那个视效我觉得很烂,没真实感,如果没有配上音乐的话更烂。
剪辑方面:虽然主线是姬发,所以会发现虽然在一些大场合和主要内容上,剪了很多姬发的画面近景就马上跳开,我觉得但是太多了,甚至弑父那一段前面除了姬发和崇应彪另外的姜文唤和鄂顺如果可以用姬发的镜头分给他们两个一点,更多表现出这场戏边上两个的心理,后面的姜文唤帮助姬发之类的,更能把人物立住,因为这场后半部分都在姬发身上了,镜头分一点给他们是可以的。
其他方面:音乐、服装都是合格的,音乐的氛围营造的紧张感,服装的考究和设计。声效我觉得很棒,动作大片,少不了动作,动作的设计目前虽然没有很大的惊喜感,但是通过演员自己来完成这就是成功了,都基本没有用替身演员,这也是为什么看的真实看的过瘾的感觉,因为镜头不需要去避开所谓替身的脸。
期待第二部,第三部,好电影需要被看到!
导演方面:乌尔善的每部电影我都有进影院看过除了第一部导演处女作拿了金马奖最佳新导演作品的《刀剑笑》,后面也在网上找了来看,乌尔善的作品实际看着很大,场面很大,世界很大,投资很大,但他所有的电影又都很细,不论是人物的刻画、情感的描绘或是一些镜头语言的表达又很细腻。《寻龙诀》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也让他拿下了百花奖的最佳导演,实至名归,虽然是一部商业片,但是这不阻碍它成为一部佳作,这也是奠定了乌尔善“拍大片”的一个基础,很期待已经拍摄完的《异人之下》和筹备中的《郑和下西洋》。
演员方面:这次的主角基本都是新人演员,从素人选拔出来,然后经过教学培训的,表演说实话是合格以上的,加上又老演员的加持,其实这部电影的阵容不差,但是出演的无论是老演员还是新演员基本都不是流量,或许您会觉得配角也就那样啊,很多都不认识,但是这里面大咖大佬很多。妆发装扮让您认不出来而已。表演没话说,声音台词除了李雪健声音听得非常难受,其他的都是可以的。于适(姬发)的声音也是薄了点,台词功力明显不如陈牧驰和侯雯元。
编剧方面:要把这边一部内容如此庞大,人物众多的小说、故事搬上只有600分钟内的大银幕,在章节、人物上面必然是要做相应的取舍的,同时对于一个大众相对熟知的故事,对剧情的走向、改编也是有所不同和取舍。封神带我们从武王的角度这一条故事线来讲述,为什么?不是姜子牙?因为他是与封神榜呼应的“天下共主”是核心。编剧将原本的纣王的残暴的过错归咎成妲己祸国殃民,是妲己造成的而改成了苏妲己的报恩,辅助纣王携手搞事业,实际是纣王自己的野心,这是合理的。编剧的功力其实不弱,主要是大众被以往的影视作品影响,先入为主,认为“这应该是这样发展,怎么不一样”,第一部的文戏相对也较多,但是在故事线上是没有偏离的。
摄影方面:一般像这种特效大片更多的是大场面、远景的镜头比较多,因为对演员的表情、动作、眼神等等大特效动作片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严格,但是在第一部我们可以看到用了大量的近景,无论是场景由近切远,或是人物的近景上都是在表达影片和当时人物的一种心理。
美术方面:我想这一部分绝对是没有人喷的把,美术设计布景,器械的精美都非常老道,而且跑了各地的博物馆,取材了各种的文献,在这些布置的选择上大多用了暗色系和铜,在美术创作上叶锦添和美术团队给封神营造了一种力量感。
视效方面:这个视效团队也是寻龙诀的视效团队,还更庞大,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拿过奥斯卡和金马奖,虽然很多人对视效差提出来,但是认真去挖幕后视频,有些我们认为是在外面拍的,其实也是视效做出来的,真实感很强。所以,视效并不是单单那些法术,打斗而已,基本都在棚里拍摄布景的,可想视效的占比多重要。而且第一部打斗画面的视效相对还较少,就造成了观众认为一定很多打架画面、法术这类的,期待值高,可是最后的呈现却是没什么打斗上的大视效,但是你看到的基本就是视效。提一点,开头那个冀州城楼大楼倒塌那个视效我觉得很烂,没真实感,如果没有配上音乐的话更烂。
剪辑方面:虽然主线是姬发,所以会发现虽然在一些大场合和主要内容上,剪了很多姬发的画面近景就马上跳开,我觉得但是太多了,甚至弑父那一段前面除了姬发和崇应彪另外的姜文唤和鄂顺如果可以用姬发的镜头分给他们两个一点,更多表现出这场戏边上两个的心理,后面的姜文唤帮助姬发之类的,更能把人物立住,因为这场后半部分都在姬发身上了,镜头分一点给他们是可以的。
其他方面:音乐、服装都是合格的,音乐的氛围营造的紧张感,服装的考究和设计。声效我觉得很棒,动作大片,少不了动作,动作的设计目前虽然没有很大的惊喜感,但是通过演员自己来完成这就是成功了,都基本没有用替身演员,这也是为什么看的真实看的过瘾的感觉,因为镜头不需要去避开所谓替身的脸。
期待第二部,第三部,好电影需要被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