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战吧 关注:989,851贴子:32,557,911

【抛砖引玉】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看MyGo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使用字母分别记原CRYCHIC乐团五人组为:祥子(B),Soyo(C),灯(D),立希(E),睦(F)。
由于爱音部分地在MyGo乐团组建中起与祥子类似作用,记爱音(b),又因猫猫在原CRYCHIC乐团中无对应角色,记猫猫(x)。
将两个乐团的成立-解散过程整理如下:
【CRYCHIC】
祥子(B)四处奔波召集团员(CDEF)—[紧张]排练—初演成功—更衣室[暗藏]矛盾—B不来排练—B再次出现时团队解散—soyo(C)求B复合,被B道破心机
【MyGo】
爱音(b)和soyo(C)四处奔波召集团员(DEx成功召集,BF失败)—[松散]排练—初演成功—更衣室[爆发]矛盾—b不来排练—立希(E)求C复合,被C道破心机—E再次出现时团队解散


IP属地:广东1楼2023-08-11 23:53回复
    如果将CRYCHIC与MyGo看作两个故事,那么根据列维施特劳斯的观点,故事的骨架是不变的,仅有细节的改变。相较于MyGo乐团的三人,CRYCHIC乐团中,祥子一人承担多角,并且在某些细节上完全相反。由于剧本上的遮掩,我们尚不能确切知晓CRYCHIC到底如何解散。但是从祥子斥责soyo随意说出承担他人人生这种话,以及睦的各种小表情,还有Ave Mujica的地下风格,我们可以推测是与大人的原因有关——换句话说,就是父法导致了两个乐团故事的差别——不要忘记,soyo是单亲家庭,父法与俄狄浦斯情结在她的故事中的力量与祥子、睦是不一样的。


    IP属地:广东2楼2023-08-11 23:5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mygo是要从悬疑推理转向学严肃分析了吗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8-11 23:59
      回复


        IP属地:广东4楼2023-08-12 00:00
        回复
          不过还是让我们先抛开这些猜测,专注于已有信息吧。两个乐团剧情结构的对仗相当工整,让人想起拉康论爱伦坡《被窃的信》。在MyGo乐团中,爱音(a),立希(E),soyo(B)组成了一个三角。我们仿照拉康的分析,可以说:
          爱音占据了一个完全无知的位置——事实上也是如此,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偶然拉起来的乐团是个什么重女聚集地——所谓的实在界,当然,她最终获知了真相,却拉着乐器走了。
          立希,她拥有部分的真相,她看到爱音的无知,她同样看到soyo的力量/权力,知道现在的MyGo乐团如果soyo离开将会难以为继。但是她自欺欺人地耽溺于自己与灯的想象性关系中,就如同被窃的信中大臣自欺欺人地把信放在显眼的架子上。可惜,想象性的关系并不是真正健全的关系,因为所谓的对方只是一个自己的自恋幻影——在录音室里她好像最终真的留住了灯,但是灯的心已经伤透了。
          Soyo看似洞悉了一切,拥有最后的权力,将MyGo拆队,她处于那看似完美的象征秩序(大他者),但是却仿佛命中注定地,不可阻挡地在CRYCHIC那里,沦落到立希如今的位置。


          IP属地:广东5楼2023-08-12 00:01
          回复
            两眼一黑


            IP属地:湖北6楼2023-08-12 00:02
            回复


              IP属地:广东7楼2023-08-12 00:03
              回复
                拉康论被窃的信有两个要点:其一,信的流转,而非角色自身的意志,决定着故事中诸主体的地位;其二,诸位主体虽然都与信有着千丝万缕之联系,但是对其内容、本质(以及结构)近乎无知。下面自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诸君中,谁承担着信的位置?先排除掉看似能动者的BCEb,剩下DFx,猫猫迄今与主线近乎无关,首先排除,睦在CRYCHIC中可能另有隐情,但在当下是一个缺少信息的对象,同样排除——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灯,她看起来真的很符合不是吗,团宠一样的地位,又一直是受动的,不论是爱音,立希,soyo都有因她而行动的时候,正如那封流转在各角色手中的信。其次,三人都对灯只有部分的了解,看似最关心她的立希也只是在关心她的幻影——录音室强迫灯二选一实在是太过强硬。最后完全被soyo一句“你只关心灯”说中,被P图“计划通”也属于在预料之中了。
                那么MyGo的结局如何?拉康认为《被窃的信》只不过是主体演出的一场闹剧,因为虽然各位角色在戏台上各显神通,在三界之中不断换位,但始终对于他们所处的结构一无所知,受到信这一超人的死物支配。但对MyGo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悲观,因为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灯并非信这样的死物,她有着炽热的内心,立希也不是那个大臣,她看到如今的局面一定会改变。或者,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我们应该跳出结构主义的结构决定主体这种过于迂腐的说法——活生生的美少女自然会受到结构的影响,可美少女也当然具有与结构相对抗,改变结构的能力不是吗?不仅是对将要重生的MyGo,对于未来将要历经风雨的Ave Mujica,我在此献上我的祝福。


                IP属地:广东8楼2023-08-12 00:0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IP属地:广东9楼2023-08-12 00:07
                  收起回复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的短篇小说《失窃的信》 是其侦探“迪潘”三部曲的完结篇。这则故事讲述的是国王的一位大臣从王后那里窃取了一封信,先是由警察寻找这封信,然而一无所获,迪潘则最后成功地找到了它。坡的故事中的蹊跷在于:这封信其实从未被隐藏起来,而是始终被完全暴露在外的。根据拉康的说法,这封信是当着国王和大臣的面被交给王后的,而王后又在所有人的面前把信原封未动地留在了桌子上。大臣立刻认识到了这封信的入罪性质,并把信从桌子上捡走了,从而致使王后无法把信要回来,否则就会使国王留意到信的重要性。警察暗中寻找这封信,然而却一无所获,因为他们假定大臣把信藏了起来,而大臣也只是昭然若是地把信放进了悬挂在他壁炉架上的一个信笺夹里。在第二个场景中,我们看到的是对第一个场景的重复,只不过现在是大臣占有了这封信,警察则处在让信从他们眼皮子底下直接溜走的瞎子的位置,而只有迪潘看出了如今被公然悬挂在壁炉架上的这封经过伪装的信的重要意味。
                    随着信的几度转手——从王后转到大臣,大臣转到迪潘,迪潘转到警察总监,警察总监再转回王后——它便形成了一份“象征契约”(symbolic pact),从而使每个占有它的人都处在一个象征关系的链条之上。此外,这则故事还使王后、国王与大臣在小说前半部里的关系重演为大臣、警察总监与迪潘在小说后半部里的关系。


                    IP属地:广东10楼2023-08-12 00:08
                    回复
                      最后是免责声明,我其实没看过拉康和施特劳斯原著,全是靠导读书云的


                      IP属地:广东11楼2023-08-12 00:10
                      收起回复
                        感觉好牛但是太长有空看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8-12 00:19
                        回复
                          经典研讨会《被窃的信》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8-12 00:53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8-12 00:5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woc,眼睛冒蚊香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08-12 0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