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的特殊时期过去了,带来了通货膨胀。早几年入坑的我看到现在的零配件价格真是买不下去,不过新入坑的人明显没有这种感觉,还是该买买,各种买到断货,并且似乎起点就比较高,我发现很多新人贴的数据图都带心率踏频什么的,并且也关心心率踏频,说明是有认真对待这项运动,挺好。
踏频没什么可说的,刚开始只要保持90左右的踏频就行了,并以此为依据判断是否要换挡,我主要想说点心率方面的东西。
如果你有了功率计,心率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它的反应是滞后的,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果你用心率作为训练强度的依据,那只有一个原因——你没有功率计。
跟功率计一样,心率设备也是连上了码表就能使用,就能在训练中显示数据,但如果你只是这样做了,那跟那些好大哥一样,只是看个数字,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能提上一嘴,并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所以你得在使用前先做基准测试:功率计是测FTP也就是功能性阈值功率,心率设备测的是LTHR乳酸阈值心率。如果你恰好同时有这两种设备,那完全可以通过一次1小时的测试同时得到这两项结果,也就是说它们的测试方法是同一个:在一小时是内你要稳定的骑,最终用尽你的全力。难点在于,有功率计可以看着功率稳定的骑,没功率计,你只能去找那种交通状况非常好且距离足够的平路,用稳定的速度来骑。新手刚开始甚至可能坚持不了一个小时,所以得经常去试,试出你能坚持一个小时的速度。然后选一个状态特别好的日子,稳定的完成这个测试,取后半程平均心率。这个平均功率就是属于你个人的阈值心率,在训练模型中它是有氧无氧的分界线,低于这个心率,你可以长时间的骑;高于这个心率,哪怕只有一点点,你能坚持的时长也会骤减。有了这么一个基准的依据,以后你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就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影响带偏,也能更主动的制定训练计划和战术。
想写这么一个帖子主要是最近经常会有人贴上自己的骑行数据,并且问大家自己的心率是不是太高了。然而除了他自己谁又能说这心率是高了还是低了?现在的骑行/跑步app用的都是220-年龄之类的大数据统计公式帮你算最大心率然后自动分区,这不能说完全没用,但对于有心训练的人来说未免过于粗糙,跟没用相比也是大差不差了。大数据取的是平均值,可你又怎么知道自己处于正态分布的正中间,并且乳酸阈值心率是会随着你的训练,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化的,所以自动分区也只是解决有无的问题,但解决不了有用的问题,纯属装装样子糊弄了事。
之前遇到一个典型的例子,那贴的楼主用心率五区顶了一个多钟头。那心率他自己看了觉得很可怕,但体感上却没什么大碍。跟帖有个大叔亦同意他这个心率太高了属于无氧了。我的看法是这心率虽然高,但对于他这种年轻的新人来说依然属于有氧,app给他的心率分区是错的。理由非常简单,无氧心率是做不到顶那么长时间的。问题是他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心率?
我用我粗浅的认识,画了个表格,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是个人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你心率高,那有两个原因:1,你有这么高的能力;2,你需要这么高。

心率只能跟自己比,别人的心率对你没有任何参考意义。我们经过一段时间有效的训练,阈值心率提高或者降低都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你是否能透过现象看到它内在的原因,它意味着什么。这里又要引入另外一个心率指标——静息心率,这个指标相对简单,平时如果身体没有什么异常,那它降低了表示你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提高了,身体的器官跟他的主人一样也是倾向于躺平的,能少跳一下都是好的,因为以你现在的身体即使心率降低了却也能像之前一样输出相当的血量,这反映出你此前的训练是有效的,有进步。这个数值长期是相对稳定的,但每天又会略有不同,它也反应了你身体的疲劳程度甚至伤痛疾病。所以严肃训练的爱好者还会有测量晨脉的习惯,以决定当天的训练内容。方法很多,有的要求醒过来在床上坐直了测,有的要求下地站直了测,我个人认为无所谓,因为它也是跟自己比,只要每次测的条件是一致的,测出来的结果就能起到它的作用,所以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买一块心率表,整晚睡觉都戴着,让它自动记录,哪怕它记录的是你睡觉时的最低心率也没问题,因为它最容易执行,比起忘了测有个数据记下来还是更重要。得到这个数据,除了心率分区时可以用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它能排除阈值心率上升下降中的一个影响判断的因素。
这时可以回答一下上面阈值心率上升下降意味着什么的问题:特殊时期大多数人都不可避免的阳了,对于有训练习惯的人来说体验特别明显,我也因此有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当时的情况是静息心率阈值心率高了,但配速慢了(这时候我主要是跑步)。不能确定是不是因为病了,但这个变化跟停训一段时间的人是一样的结果。还有一种阈值心率的提高,伴随着的是静息心率稳定或者略降,它常常也带来更高的阈值功率(速度),它表示你的身体能忍受更大的痛苦顶到更高的心率,或者身体对氧气养料的利用效率更高了,这也是水平提高的指标。阈值心率降低但功率(速度)不变,这也是水平提高的表现,意味着这段时间你进行了有效的低强度有氧训练,常常帮随着静息心率的下降。当然,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大多数时候情况复杂很多。
感觉又写长了,还不知道怎么收尾,先写到阈值心率,以后有机会再说点别的。
踏频没什么可说的,刚开始只要保持90左右的踏频就行了,并以此为依据判断是否要换挡,我主要想说点心率方面的东西。
如果你有了功率计,心率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它的反应是滞后的,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果你用心率作为训练强度的依据,那只有一个原因——你没有功率计。
跟功率计一样,心率设备也是连上了码表就能使用,就能在训练中显示数据,但如果你只是这样做了,那跟那些好大哥一样,只是看个数字,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能提上一嘴,并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所以你得在使用前先做基准测试:功率计是测FTP也就是功能性阈值功率,心率设备测的是LTHR乳酸阈值心率。如果你恰好同时有这两种设备,那完全可以通过一次1小时的测试同时得到这两项结果,也就是说它们的测试方法是同一个:在一小时是内你要稳定的骑,最终用尽你的全力。难点在于,有功率计可以看着功率稳定的骑,没功率计,你只能去找那种交通状况非常好且距离足够的平路,用稳定的速度来骑。新手刚开始甚至可能坚持不了一个小时,所以得经常去试,试出你能坚持一个小时的速度。然后选一个状态特别好的日子,稳定的完成这个测试,取后半程平均心率。这个平均功率就是属于你个人的阈值心率,在训练模型中它是有氧无氧的分界线,低于这个心率,你可以长时间的骑;高于这个心率,哪怕只有一点点,你能坚持的时长也会骤减。有了这么一个基准的依据,以后你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就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影响带偏,也能更主动的制定训练计划和战术。
想写这么一个帖子主要是最近经常会有人贴上自己的骑行数据,并且问大家自己的心率是不是太高了。然而除了他自己谁又能说这心率是高了还是低了?现在的骑行/跑步app用的都是220-年龄之类的大数据统计公式帮你算最大心率然后自动分区,这不能说完全没用,但对于有心训练的人来说未免过于粗糙,跟没用相比也是大差不差了。大数据取的是平均值,可你又怎么知道自己处于正态分布的正中间,并且乳酸阈值心率是会随着你的训练,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化的,所以自动分区也只是解决有无的问题,但解决不了有用的问题,纯属装装样子糊弄了事。
之前遇到一个典型的例子,那贴的楼主用心率五区顶了一个多钟头。那心率他自己看了觉得很可怕,但体感上却没什么大碍。跟帖有个大叔亦同意他这个心率太高了属于无氧了。我的看法是这心率虽然高,但对于他这种年轻的新人来说依然属于有氧,app给他的心率分区是错的。理由非常简单,无氧心率是做不到顶那么长时间的。问题是他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心率?
我用我粗浅的认识,画了个表格,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是个人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你心率高,那有两个原因:1,你有这么高的能力;2,你需要这么高。

心率只能跟自己比,别人的心率对你没有任何参考意义。我们经过一段时间有效的训练,阈值心率提高或者降低都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你是否能透过现象看到它内在的原因,它意味着什么。这里又要引入另外一个心率指标——静息心率,这个指标相对简单,平时如果身体没有什么异常,那它降低了表示你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提高了,身体的器官跟他的主人一样也是倾向于躺平的,能少跳一下都是好的,因为以你现在的身体即使心率降低了却也能像之前一样输出相当的血量,这反映出你此前的训练是有效的,有进步。这个数值长期是相对稳定的,但每天又会略有不同,它也反应了你身体的疲劳程度甚至伤痛疾病。所以严肃训练的爱好者还会有测量晨脉的习惯,以决定当天的训练内容。方法很多,有的要求醒过来在床上坐直了测,有的要求下地站直了测,我个人认为无所谓,因为它也是跟自己比,只要每次测的条件是一致的,测出来的结果就能起到它的作用,所以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买一块心率表,整晚睡觉都戴着,让它自动记录,哪怕它记录的是你睡觉时的最低心率也没问题,因为它最容易执行,比起忘了测有个数据记下来还是更重要。得到这个数据,除了心率分区时可以用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它能排除阈值心率上升下降中的一个影响判断的因素。
这时可以回答一下上面阈值心率上升下降意味着什么的问题:特殊时期大多数人都不可避免的阳了,对于有训练习惯的人来说体验特别明显,我也因此有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当时的情况是静息心率阈值心率高了,但配速慢了(这时候我主要是跑步)。不能确定是不是因为病了,但这个变化跟停训一段时间的人是一样的结果。还有一种阈值心率的提高,伴随着的是静息心率稳定或者略降,它常常也带来更高的阈值功率(速度),它表示你的身体能忍受更大的痛苦顶到更高的心率,或者身体对氧气养料的利用效率更高了,这也是水平提高的指标。阈值心率降低但功率(速度)不变,这也是水平提高的表现,意味着这段时间你进行了有效的低强度有氧训练,常常帮随着静息心率的下降。当然,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大多数时候情况复杂很多。
感觉又写长了,还不知道怎么收尾,先写到阈值心率,以后有机会再说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