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产中介”大有成组织、成“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喜好包装“专业形象”示人。比如,常常打着“减免债务”、“修复征信”的幌子,通过社交网站、短视频App等进行渠道发小广告“钓鱼”,假冒律师、财务咨询等专业人士,诱导借款人委托其“代理维权”,要求消费者支付“服务费”、“咨询费”,并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个人信息。而这类所谓“专业人士”开展“维权”的方式,往往是唆使借款人无视合同约定、捏造事实,并在获取个人信息后冒充借款人,以“本人”或配偶身份向金融监管、信访等部门恶意投诉。更有甚者,黑灰产“中介”还以聚众、缠诉、闹访等手段向企业施压,以达到逃废个人债务、减免息费、长期分期等无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