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毕业了8年了,时间过得真的是很快。
闲来无事,又来到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西安工业大学贴吧。翻了翻大家的帖子,感慨良多。
楼主是材化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我们学校还是比较有实力的。每年招生也比较多。
当时高中一起到我们学校的同学也是很多的。楼主高中是长安区第二中学。有了解的同学应该知道这所高中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当时高考的时候我们班上有去北大的,也有去浙大的,也有去中国科技大学的。楼主发挥不好,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第一次来学校的时候走的是学校的大北门。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足球场,宿舍还是新盖的。学校的设施以及环境都没有现在好。没有小池塘,也没有养小鸭子。
大一大二基本上各个专业都是学的基础课,令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大学物理的老师,记不起来叫什么名字了。是个男老师,教授。每次上课的时候就只带一杯水和一支粉笔,从来不带课本。每次在课堂上听他讲课总觉得他的思路非常清晰,逻辑非常严谨,让人醍醐灌顶。再还有就是后来专业课的教物理化学的一个男老师,非材料专业的同学我这里备注一下,物理化学不是两个词,是一个词,是指通过物理方式研究化学的一门课程。可想而知这门课难度有多大。我清晰地记得当时学这门课的时候买了一本参考书,对着参考书的答案看课本上的习题都很艰涩难懂。这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提了一个问题,说你们为什么上大学,或者说上大学能给你们带来什么。当然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没有答案的同学切记一定要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再后来到大四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楼主的导师是徐大鹏老师。当时楼主做的课题是银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每周都需要在实验室里做样本,然后辗转于未央和金花两地,通过SEM观察样本结果,这也是楼主用到过的最贵的科研仪器了,当然,高纯度的金属粉末也是非常昂贵的。后面还还在导师的带领下去了西安工程大学借用他们实验室的拉曼光谱仪做数据。还记得寒假期间楼主在家里一直肝国外文献,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去查,然后翻译,毕竟专业词汇。好在楼主英语水平还算可以,考英语四级的时候一遍就过了,当时考试的时候楼主竟然还在考场上看隔壁陕科大的操场上有人踢球。徐老师在课题研究这方面非常严谨认真,给楼主以及团队中别的成员做了很细心指导。最终团队中的所有成员都顺利毕业。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段时光,徐老师算是对楼主影响比较大的了。
可能读到这里有部分同学会觉得楼主可能去上研究生或者读博然后去搞科研了,但是并没有。家庭条件有限,楼主本科毕业就直接工作了。
楼主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国有军工单位,当时是做金属材料的采购。主要就是结合本科所学知识,特别是钢铁等,像材料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这方面采购生产所需材料。算是与专业比较对口了。这份工作其实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首先你可以对各种金属材料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你需要跟各种供应商打交道。可以做深度发展,也可以做广度发展。但是,在这里楼主又要但是了,做了一年之后,楼主辞掉了这份工作。原因是收入一般,然后看不到未来。
于是楼主做了一件可能以后再很难有机会做的事情。
楼主斥巨资,两千元人民币,买了一辆自行车,独自从西安出发骑行到连云港。
西安这座城市,千年古都,人文历史底蕴丰厚,奈何就是没有海。同学们可以当楼主的出发点就是去看海吧。至于为甚么是连云港,因为连云港是距离西安直线距离最近的海。经过缜密的计划历时两周楼主终于到达了海边,现在回想起来,大海真的是波澜壮阔,这是在西安永远也不会见到的场景。在骑行的途中楼主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另一个问题是我究竟想要什么。当然,在出发之前与当时的女朋友进入感情的冰点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究其原因,大概是初出社会,很多事大家都难以应对,也没有能力及实力给彼此作出承诺吧。就在前一段时间,楼主的高中同学,和他的高中同学女朋友,我们三个都认识,他们谈了十二年了,然后现在女生要分手。楼主给我那个同学也分享了刚才提到的两个问题。当然,这两个问题任何时期任何地点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好好问问自己。他们两个目前一个是交大的博士,已经毕业,进入了兵器某院做研究,另一个是重大博士,可能读博后。在我看来,他们的高度着实已经是我永远无法企及的了,不懂十二年的感情为何会走到现在,也许是异地吧。
从连云港回西安后楼主感觉做网页还是很有意思的,于是学了前端。期间因为囊中羞涩,还去平安做了一段销售,也做过家教。楼主的出发点是因为互联网软件这个行业还是比较看重技术的,然后不太完全看重你的学历。有技术,走到哪里都不怕。在楼主的一路摸爬滚打之后,现在在海底捞做开发。19年买了一辆车,不贵也就十几万,但是也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挣得,老爸只给了定金。后来在20年认识了现在的妻子,21年买了房子,去年定了婚,今年五一结了婚。楼主是独生子,现在终于有人陪着一起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了。
对于未来,楼主觉得还是要立足当下,目光长远,多去尝试自己喜欢的事物,不要枉费时光。与各位共勉。
然后以下是楼主自己的一些见解。不管是做生物还是做材料,还是力学或者数学化学这些大方向,我国专业软件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的,就比如之前提到的交大上过博士的同学,他在读博期间处理数据用到了matlab,然后被美国制裁了,高校禁用,这无疑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要开发一款成熟的专业工业软件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我国也必然对这方面进行大力扶持投资。最重点的是需要大量的基础学科与软件工业相融合的人才。那么,只有基础学科扎实了,才能做出成绩。所以在此,勉励大家。
闲来无事,又来到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西安工业大学贴吧。翻了翻大家的帖子,感慨良多。
楼主是材化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我们学校还是比较有实力的。每年招生也比较多。
当时高中一起到我们学校的同学也是很多的。楼主高中是长安区第二中学。有了解的同学应该知道这所高中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当时高考的时候我们班上有去北大的,也有去浙大的,也有去中国科技大学的。楼主发挥不好,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第一次来学校的时候走的是学校的大北门。那时候还没有现在的足球场,宿舍还是新盖的。学校的设施以及环境都没有现在好。没有小池塘,也没有养小鸭子。
大一大二基本上各个专业都是学的基础课,令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大学物理的老师,记不起来叫什么名字了。是个男老师,教授。每次上课的时候就只带一杯水和一支粉笔,从来不带课本。每次在课堂上听他讲课总觉得他的思路非常清晰,逻辑非常严谨,让人醍醐灌顶。再还有就是后来专业课的教物理化学的一个男老师,非材料专业的同学我这里备注一下,物理化学不是两个词,是一个词,是指通过物理方式研究化学的一门课程。可想而知这门课难度有多大。我清晰地记得当时学这门课的时候买了一本参考书,对着参考书的答案看课本上的习题都很艰涩难懂。这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提了一个问题,说你们为什么上大学,或者说上大学能给你们带来什么。当然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没有答案的同学切记一定要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再后来到大四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楼主的导师是徐大鹏老师。当时楼主做的课题是银铜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每周都需要在实验室里做样本,然后辗转于未央和金花两地,通过SEM观察样本结果,这也是楼主用到过的最贵的科研仪器了,当然,高纯度的金属粉末也是非常昂贵的。后面还还在导师的带领下去了西安工程大学借用他们实验室的拉曼光谱仪做数据。还记得寒假期间楼主在家里一直肝国外文献,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去查,然后翻译,毕竟专业词汇。好在楼主英语水平还算可以,考英语四级的时候一遍就过了,当时考试的时候楼主竟然还在考场上看隔壁陕科大的操场上有人踢球。徐老师在课题研究这方面非常严谨认真,给楼主以及团队中别的成员做了很细心指导。最终团队中的所有成员都顺利毕业。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段时光,徐老师算是对楼主影响比较大的了。
可能读到这里有部分同学会觉得楼主可能去上研究生或者读博然后去搞科研了,但是并没有。家庭条件有限,楼主本科毕业就直接工作了。
楼主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国有军工单位,当时是做金属材料的采购。主要就是结合本科所学知识,特别是钢铁等,像材料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这方面采购生产所需材料。算是与专业比较对口了。这份工作其实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首先你可以对各种金属材料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你需要跟各种供应商打交道。可以做深度发展,也可以做广度发展。但是,在这里楼主又要但是了,做了一年之后,楼主辞掉了这份工作。原因是收入一般,然后看不到未来。
于是楼主做了一件可能以后再很难有机会做的事情。
楼主斥巨资,两千元人民币,买了一辆自行车,独自从西安出发骑行到连云港。
西安这座城市,千年古都,人文历史底蕴丰厚,奈何就是没有海。同学们可以当楼主的出发点就是去看海吧。至于为甚么是连云港,因为连云港是距离西安直线距离最近的海。经过缜密的计划历时两周楼主终于到达了海边,现在回想起来,大海真的是波澜壮阔,这是在西安永远也不会见到的场景。在骑行的途中楼主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另一个问题是我究竟想要什么。当然,在出发之前与当时的女朋友进入感情的冰点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究其原因,大概是初出社会,很多事大家都难以应对,也没有能力及实力给彼此作出承诺吧。就在前一段时间,楼主的高中同学,和他的高中同学女朋友,我们三个都认识,他们谈了十二年了,然后现在女生要分手。楼主给我那个同学也分享了刚才提到的两个问题。当然,这两个问题任何时期任何地点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好好问问自己。他们两个目前一个是交大的博士,已经毕业,进入了兵器某院做研究,另一个是重大博士,可能读博后。在我看来,他们的高度着实已经是我永远无法企及的了,不懂十二年的感情为何会走到现在,也许是异地吧。
从连云港回西安后楼主感觉做网页还是很有意思的,于是学了前端。期间因为囊中羞涩,还去平安做了一段销售,也做过家教。楼主的出发点是因为互联网软件这个行业还是比较看重技术的,然后不太完全看重你的学历。有技术,走到哪里都不怕。在楼主的一路摸爬滚打之后,现在在海底捞做开发。19年买了一辆车,不贵也就十几万,但是也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挣得,老爸只给了定金。后来在20年认识了现在的妻子,21年买了房子,去年定了婚,今年五一结了婚。楼主是独生子,现在终于有人陪着一起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了。
对于未来,楼主觉得还是要立足当下,目光长远,多去尝试自己喜欢的事物,不要枉费时光。与各位共勉。
然后以下是楼主自己的一些见解。不管是做生物还是做材料,还是力学或者数学化学这些大方向,我国专业软件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的,就比如之前提到的交大上过博士的同学,他在读博期间处理数据用到了matlab,然后被美国制裁了,高校禁用,这无疑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要开发一款成熟的专业工业软件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我国也必然对这方面进行大力扶持投资。最重点的是需要大量的基础学科与软件工业相融合的人才。那么,只有基础学科扎实了,才能做出成绩。所以在此,勉励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