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晋献公二年,周惠王居于郑,郑人入玉府,多取玉,玉化为蜮,射人。
2、周隐王二年四月,齐地暴长,长丈余,高一尺五寸。历阳之郡,一夕沦入地中而为水泽,今麻湖是也。不知何时。
3、魏襄王十三年,有女子化为丈夫,与妻生子。
4、临洮大人: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乃作金人十二以象之。
5、昭帝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芜莱山南汹汹有数千人声。民往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后,有白乌数千集其旁。
6、元帝建昭五年山阳橐茅乡社有大槐树,吏伐断之,其夜树复立故处
7、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邮樗树生枝如人头,眉目须皆具,亡发耳。至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阳乡有材仆地生枝,如人形,身青黄色,面白,头有髭发,稍长大,凡长六寸一分。
8、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树僵地,围一丈六尺,长十丈七尺,民断其本,长九尺余,皆枯。三月,树卒自立故处。
9、哀帝建平中,豫章有男子化为女子,嫁为人妇,生一子。
10、汉平帝元始元年六月,长安有女子生儿。两头两颈,面俱相向;四臂共胸,俱前向;尻上有目,长二寸所。
11、汉桓帝建和三年秋七月,北地廉雨肉,似羊肋,或大如手。
12、灵帝建宁三年春,河内有妇食夫,河南有夫食妇。
13、灵帝熹平二年六月,洛阳民讹言,虎贲寺东壁中,有黄人,形容须眉良是。观者数万,省内悉出,道路断绝。
14、灵帝熹平三年,右校别作中有两樗树,皆高四尺许。其一株宿昔暴长,长一丈余,粗大一围,作胡人状,头目鬓须发俱具。其五年十月壬午,正殿侧有槐树,皆六七围,自拔,倒竖,根上枝下。又中平中,长安城西北六七里,空树中有人面,生鬓。
15、光和四年,南宫中黄门寺有一男子,长九尺,服白衣。中黄门解步呵问:“汝何等人?白衣妄入宫掖!”曰:“我梁伯夏后。天使我为天子。
16、光和七年,陈留济阳、长垣,济阴,东郡冤句、离狐界中,路边生草,悉作人状,操持兵弩;牛马龙蛇鸟兽之形,白黑各如其色,羽毛、头、目、足、翅皆备,非但彷佛,像之尤纯。
17、献帝建安七年,越巂有男子化为女子。
18、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魏武在洛阳起建始殿,伐濯龙树而血出。又掘徒梨,根伤而血出。魏武恶之,遂寝疾,是月崩。
19、初,汉元、成之世,先识之士有言曰:“魏年有和,当有开石于西三千余里,系五马,文曰‘大讨曹’。”及魏之初兴也,张掖之柳谷有开石焉。始见于建安,形成于黄初,文备于太和。周围七寻,中高一仞,苍质素章,龙马、鳞鹿、凤凰、仙人之象,粲然咸着。
20、晋太康四年,会稽郡蟛蚑及蟹,皆化为鼠。其众覆野,大食稻,为灾。始成,有毛肉而无骨,其行不能过田塍。数日之后,则皆为牝。
21、晋武帝太康六年,南阳获两足虎
22、太康九年,幽州塞北有死牛头语
2、周隐王二年四月,齐地暴长,长丈余,高一尺五寸。历阳之郡,一夕沦入地中而为水泽,今麻湖是也。不知何时。
3、魏襄王十三年,有女子化为丈夫,与妻生子。
4、临洮大人: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乃作金人十二以象之。
5、昭帝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芜莱山南汹汹有数千人声。民往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后,有白乌数千集其旁。
6、元帝建昭五年山阳橐茅乡社有大槐树,吏伐断之,其夜树复立故处
7、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邮樗树生枝如人头,眉目须皆具,亡发耳。至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阳乡有材仆地生枝,如人形,身青黄色,面白,头有髭发,稍长大,凡长六寸一分。
8、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树僵地,围一丈六尺,长十丈七尺,民断其本,长九尺余,皆枯。三月,树卒自立故处。
9、哀帝建平中,豫章有男子化为女子,嫁为人妇,生一子。
10、汉平帝元始元年六月,长安有女子生儿。两头两颈,面俱相向;四臂共胸,俱前向;尻上有目,长二寸所。
11、汉桓帝建和三年秋七月,北地廉雨肉,似羊肋,或大如手。
12、灵帝建宁三年春,河内有妇食夫,河南有夫食妇。
13、灵帝熹平二年六月,洛阳民讹言,虎贲寺东壁中,有黄人,形容须眉良是。观者数万,省内悉出,道路断绝。
14、灵帝熹平三年,右校别作中有两樗树,皆高四尺许。其一株宿昔暴长,长一丈余,粗大一围,作胡人状,头目鬓须发俱具。其五年十月壬午,正殿侧有槐树,皆六七围,自拔,倒竖,根上枝下。又中平中,长安城西北六七里,空树中有人面,生鬓。
15、光和四年,南宫中黄门寺有一男子,长九尺,服白衣。中黄门解步呵问:“汝何等人?白衣妄入宫掖!”曰:“我梁伯夏后。天使我为天子。
16、光和七年,陈留济阳、长垣,济阴,东郡冤句、离狐界中,路边生草,悉作人状,操持兵弩;牛马龙蛇鸟兽之形,白黑各如其色,羽毛、头、目、足、翅皆备,非但彷佛,像之尤纯。
17、献帝建安七年,越巂有男子化为女子。
18、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魏武在洛阳起建始殿,伐濯龙树而血出。又掘徒梨,根伤而血出。魏武恶之,遂寝疾,是月崩。
19、初,汉元、成之世,先识之士有言曰:“魏年有和,当有开石于西三千余里,系五马,文曰‘大讨曹’。”及魏之初兴也,张掖之柳谷有开石焉。始见于建安,形成于黄初,文备于太和。周围七寻,中高一仞,苍质素章,龙马、鳞鹿、凤凰、仙人之象,粲然咸着。
20、晋太康四年,会稽郡蟛蚑及蟹,皆化为鼠。其众覆野,大食稻,为灾。始成,有毛肉而无骨,其行不能过田塍。数日之后,则皆为牝。
21、晋武帝太康六年,南阳获两足虎
22、太康九年,幽州塞北有死牛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