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分情节里,在所有强烈的恨意与推卸责任面前,涂山璟的宽容与承担就好像是在野蛮时代里突然冒出来了个文明人。他格格不入,但是他在这里彻底释放了自己的人格。
涂山璟的能力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力,我觉得这个地方非常淋漓尽致体现了涂山璟与自我和世界的相处模式。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态度,他选择与世界和解,与苦难和解。他的思维逻辑本就构建在能够理解每一个人物以及整个局势的基础上,所以下一步要往哪儿走,要怎么走就一定会斟酌再三。
他能够理解所有人,不是选择谁就势必牺牲另外一个人,所以他要做的是尽量保全所有人。
这就相当于说,在我们经常提及的经典的列车问题面前,救三个人还是救十个人?他是驾驶列车的人,且他无差别感受到了,无论左边轨道还是右边轨道的人绝望与强烈的求生意愿。
他下不了手,他在想办法尽量保全。
这种能力绝不是一句轻飘飘的懦弱、优柔寡断就可以去囊括和诋毁的。
然后是——我为什么会动笔写同人续作。
对于故事创作来说,一般故事结局的依据是要把故事里的矛盾冲突解决完,问题结束,故事才算完成。
比如王子终于凭借水晶鞋找到了公主,比如猎人从外婆肚子里救出了小红帽且杀死了大灰狼。
在这些故事里,我们都能够清晰地感知到故事已经结束了,眼见的矛盾冲突不再有,虽然也许会有不舍,想要看到灰姑娘和王子未来的幸福生活,但我们知道他们会在故事里一直幸福下去,我们想象不到他们未来会有什么大问题发生,即便后面会经历磨难,但是凭借我们目前对他们处事能力的了解,知道他们一定可以解决。
但璟和小夭给我的感觉不是这样的,或者更具体来讲,璟给我的感觉不是这样的。
按照上面对璟的人物分析,诚然,他所拥有的与世界相处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这一切都构建在他对自己信仰的基础上。
如果说其他角色的信仰是家国大义、是恩情与生死,那涂山璟的信仰只是爱。我不觉得他是作者笔下的工具人,他也有着自己强烈的信仰,他只是信仰了一件我们不觉得很伟大的事情,信仰了一件平淡生活里非常显而易见的事情,信仰了一个甚至在我们这个时代看来像是笑话的东西,可在我看来,他的信仰是最难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一切大的能够具象化的信仰都有其轰轰烈烈实现的方式,只有爱,它最好的成全方式是归于平淡,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然后融化进琐碎的日常,它的实现方式是最不容易直击人心的。
权力与地位是长久地被拉长和拉紧的缰绳,死亡是瞬间的一记重锤,这都是能够从人的感官上强烈感受到的,可长久的平淡流年的生活却像是我们的呼吸一样简单,我们太习以为常了,所以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会质疑与疑问,怎么会有人把这种东西奉为信仰?这压根都不能算是伟大的信仰,这个人也太肤浅太没有追求了。
也许会有人这么觉得,所以觉得这个人物没有弧光,好像只是为了实现对女主的陪伴。
这一点上,我觉得原著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刻画没有问题。作者构建起了这个人物,行为逻辑链,动机逻辑,我觉得都没问题,不然我们今天也不会感受到涂山璟的好,我觉得作者是爱她的人物的。
但问题在于,作者的写作风格可能不适应这样一个人物,或者说这么大背景下的故事里,没办法为这个任务构建一个合适的表达风格。
涂山璟是一个非常“内敛”的人物,他没有大开大合的行为举措,一切都是靠一种很坚定的内在驱动里往前走,因此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安静下来的心理描写和情绪逻辑去支撑,去一点点构建。他不应该是一个慌忙地被剧情推着走的人,这样一个人物是需要停下来的,停下来在爱人的面前坦露出自己的内心,也就是一切支撑他行为的最底层逻辑,那种巨大的内在驱动力。
我个人觉得,至少在原著最后,作者没有刻画完整,所以导致了目前这个人物争议性巨大,因为这个人物本身的内在逻辑就是有了开头,有了中间和高潮,但是结局随着外部矛盾冲突的结束,一切戛然而止,没有结局。
我当时因为听朋友说,很好奇小夭做了王母之后,璟复活去找她的剧情,所以去翻看了原著,一目十行翻到了结局,然后发现两个人在经历巨大的生死以及前面那么多波折之后,竟然没有一个地方是非常认真坦诚静下来促膝长谈,好好聊一聊这一段关系的。
试想在现实生活中,当两个人、一段关系经历过足够巨大的磋磨之后,会没有一个缓冲地带,没有心与心的交流和坦诚就继续往下走吗?大概率是不会的吧,因为这样走下去一定会出问题的。
璟无数次失去小夭,按照人物逻辑,这个地方应该是剧烈的不安全感,小夭终于找回璟,这里的不安全感不会亚于璟,这样的两个人,就只是草草地成婚归隐了,然后随着外部矛盾的结束,故事戛然而止。我不太能想,往后他们的生活会怎么样,我想象到的不是王子和生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而是他们像两只互相吸取对方的爱的藤蔓。相爱的故事里可以全部都是爱,但经久的日常生活里,相守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所以过于不安全感与依附的状态下,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