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吧 关注:4,551贴子:10,842
  • 4回复贴,共1
求助

求助各位大佬!对“寤生”各种解释的理据是什么,分歧的原因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左传》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中“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其中的“寤生”,各代学者提出了那些解释,各自的依据是什么,又是为什么会有这些分歧呢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10-05 14:09回复
    “寤生”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具有特定的含义,一般认为它有两个主要的解释:1. 逆生;倒生。根据这个理解,“庄公寤生”可以理解为庄公出生时是脚先出来的,这是一种不自然的分娩方式。《说文解字》中对“寤”字的解释为:“寐而觉也。”,《康熙字典》则进一步引申为“又逆生曰寤生”。所以,"寤生"被许多学者解读为"逆生",即婴儿在母亲肚子里是头朝下的,但是出生的过程中发生了翻转,变成了脚先出来,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这种解释可以在《左传·隐公元年》中找到支持:"姜氏杀之……遂寘姜氏于城颍。"意思是说因为庄公的出生方式特殊(寤生),他的母亲姜氏对他深感厌恶,甚至想要杀死他。2. 通“啎”,难产。《诗经·大雅·生民》:“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载尸集六,求厥起疆场。起予坚者,其意羊羊。诞初上天,载维武王伐封冲人,匪乱自当。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其中,“武王载胎伐有洛?”就是说周武王怀了十四个月才破国得君,所以称他在胎里就是天命所归。也就是说,“寤”通假为“啎”(音捂),是指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或者有所阻碍的意思。“庄公寤生”在这里可以被理解为庄公出生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和阻碍。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些分歧,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对词义的解释产生了影响。同时,古人和今人的观念也有很大不同,从现代的观点看古人的一些想法可能觉得不合情理,但这就是时代的差异吧。


    2楼2023-10-05 14:19
    回复
      人生苦短,书海茫茫,不求甚解,会意即可。非专业学者寻章摘句,舍本逐末,无异于走上歧路。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0-05 19:11
      收起回复
        杜预注为寤寐而庄公生。王力古代汉语则注寤通假,即为倒着生庄公,为难产。显然后者是正确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29 1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