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安皇后吧 关注:128贴子:9,309

【整理史料】明朝妆容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以来,推行唐宋旧制,消除过去北方游牧民族带来的各种影响和演变,着力恢复大汉文化。因此当时的审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女子的素雅妆容占主导地位,大众的审美延续宋朝喜欢清秀,典雅的风格,因此女子妆容大多都是清秀温婉,也是从明清开始,小巧伊人成为大多女生追求的美丽。明朝画家唐寅就曾说过“鸡蛋脸,柳叶眉,鲤鱼嘴,葱管鼻子”这大概就是那个时代对于美女子的标准。而说到明妆,与唐妆的夸张不同,它精致到每一个细节,崇尚清淡、雅致、低调奢华有内涵。与清朝相差最大的是明女脸颊色彩偏亮,唇色自然。整体而言,明妆是最符合现代审美观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朝女子的淡妆妆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明朝美妆产品生产技术的提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1-18 21:31回复
    明朝的妆粉就相当于现在的粉底了,明朝特有的两种妆粉第一种“珍珠粉”,实际上是用紫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紫茉莉,因为会结出地雷一样的黑色果实,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地雷花”,黑色果实里面包裹的白色物质,就是用来制作妆粉的原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1-18 21:32
    回复
      《金瓶梅》二十九回提有提到“将茉莉花蕊儿搅酥油、淀粉”,是粉与油混合的常用的调粉方法。这样混合使用之后,脸部会更加光泽、滋润。另一种用玉簪花与胡粉混合的称为“玉簪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1-18 21:32
      收起回复
        玉簪粉则是提取了一种名为“玉簪花”的花仁,和胡粉结合而成的妆粉。古人用粉很讲究,因为珍珠粉易干,所以秋冬用玉簪粉,而玉簪粉过了冬就失去香味,于是立春之后又换回珍珠粉来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1-18 21:32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1-18 21:32
          回复
            另外明朝多以水银制粉,还有一种品质更佳的玉华花粉。《释名》曰:“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米粉作为最早的傅粉材质,制作时要选择精细的纯米,将其研碎。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1-18 21:33
            收起回复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其制作步骤。还有一种材料——铅粉在明朝亦有使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对铅粉制作方法的说明,并且宋应星还补充说道:“揸妇人颊,能使本色转青。”以铅傅面,虽能使肤色妍丽,长期使用也会令人皮肤受损。还有是用花、草等植物研制而成的粉,如南宋末年陈元靓《事林广记》中记载的宋朝流行的“玉女桃花粉”,“去风刺,滑肌肉,消瘢点,驻姿容”,由益母草、石膏粉制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1-18 21:33
              回复
                “胭脂花粉”固定搭配,明朝很流行“桃花妆”和“酒晕妆”。在李时珍的书《本草纲目》中,明朝的胭脂分为四种:一种是红蓝花粉染胡粉而成,一种是山胭脂花汁染粉而成,一种是山榴花汁制成,还有一种是紫矿染棉而成。在胭脂里加入牛髓、油脂等,就做成了胭脂膏。最古怪的是,有些女子还会将鱼鳞贴在脸上,以遮盖色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1-18 21:33
                回复
                  宋应星的 《天工开物》亦载:“紫粉,红色,贵重者用胡粉、银朱对和,粗者用染家红花滓汁为之。”可见不同身份的人所用粉的材质也有所不同。明朝女性对于胭脂的使用方法,不尽相同,一般和粉搭配使用。有的先以粉傅面,然后在涂抹胭脂,有的将两者混合后,直接涂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11-18 21:34
                  回复
                    一般妆粉都是一层一层涂上去的,用粉扑的比较多。粉扑多为丝绵制品,也叫香绵、绵扑。明人陈铎写了一首《胭粉铺》歌,描述了城市中专门卖胭脂花粉的店铺:铅华光净蜡膏新,闺阁传闻,农妆常见倚衙门,休错认;金马记来真。花容月面添风韵,更休提樊素樱唇。粉晕妍,脂香润,古来曾论,红粉赠佳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11-18 21:34
                    回复
                      另外为了让五官更加立体,手法上流行“三白法”,即在额、鼻和下颚三个部分晕上夸张的白粉,就是把隋唐“额间翠钿、眉梢斜红、唇边笑靥”变成白色。这样的化法,目的是使脸部的立体效果更加明显,跟现在的“高光”化妆法应该是差不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11-18 21:34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11-18 21:34
                        回复
                          在画眉方面,明朝沿用了过去画眉的产品“黛石”。为了达到更精致的美妆,用以书写的油烟墨也被用来画眉。善于研发制作的明朝人,甚至在后期也制作出一些专门的画眉墨,例如铜黛,青雀头黛等;铜黛就是绿色的铜绿,青雀头黛大概是深青灰色。原产于波斯的螺子黛,可以画出青蓝色眉毛,极为珍贵。明朝刘侗《帝京景物略》有记载:“西堂村而北,曰画眉山。产石,墨色,浮质而腻理,入金宫为眉石,亦曰黛石也。”描述的正是用以制作画眉的石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11-18 21:34
                          回复
                            明朝已有简单的修眉,或用线绞,或用刀削。那时候主要的眉形有:娥眉、翠黛、卧蚕、捧心、偃月、复月、筋点、柳叶、远山、八字。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关于描写王熙凤为“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吊梢眉”是形容眉毛又弯又细,实际上,这样的眉型也正是明朝女子最钟爱的。著名画家唐寅所绘的《王蜀宫妓图》,完美展现了当时明朝女子细长的柳叶眉和凤眼。明朝女子追求凤眼之美,会把眼睑的眼线条画深画长,以达到风目之下盈盈眼波的效果。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11-18 21:36
                            回复
                              明张萱《疑耀》写道:“后周静帝时,禁天下妇人,不得用粉黛,令宫人皆以黄眉墨妆。墨妆即黛,今妇人以杉木炭研末抹额,即其制也。”以木炭研成粉末涂于额头之上,源于过去的黛眉妆,这种“黑妆”可能是明朝最奇特的妆容了。除此之外,明朝妆容并无现代人眼里的“奇葩”之处,整体趋于简约清淡。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11-18 2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