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映椒房吧 关注:10,278贴子:552,832
  • 1回复贴,共1

【资料】关于武则天鲜为人知的盲区、但热知识 (续增 欢迎补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李治曾褒扬武瞾崇尚俭朴、并在日常躬行节俭:“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岂不知更有靡丽服饰?务遵节俭也。” 从皇后到‘天后’,武则天仍然经常穿缝制补丁、拼接彩带而成的衣裙。从中看出,她善于“变废为宝”、聪明地设计服饰。
2. 唐武周时期,大唐第一个布衣宰相、也是深受武曌赏识的人,张说(yuè),在《对词摽文苑科策》中明言:“周用王道,教化一而人从;汉杂霸道,刑政严而俗伪。” 侧面反映了武则天对周朝礼乐、良好淳风的推崇,对两汉“俗伪”的审视。
3. 唐高宗李治在《立武昭仪为皇后诏》中,用封建史载里最长寿皇后王政君,类比武曌:“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4. 根据唐永泰公主墓志铭并序、<唐律>等古代实物史料,有孕妇停产百天后才能动刑、永泰公主在兄夫死后第二天就薨逝的史实信息。近代,法医对其骨盆遗骸进行了现代技术鉴别、遗骨理化检测、棺椁周围环境中泥土等介质的理化检测等综合分析,证明:李仙蕙并非像五代十国和宋朝所修纂的[新旧唐书]等史书所描述的为武则天所杖杀,也并非像当下一些剧抱着腹黑心态恶意揣测的被武则天所‘毒杀’,而是李仙蕙情绪波动,加之过早生育(测龄约年17)、殁于难产。
5.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在武则天逝世后的景龙四年、中宗李显宴吐蕃使者的聚会上,对诗道:“当熊让辇愧前芳”,表达了对西汉昭仪冯媛(i.e. 中山太后) 临危却勇敢的赞赏。
6. 上官婉儿墓志铭并序推翻了封建隔代所编史书的一些叙述。根据铭文并序及相关史料佐证,上官婉儿并非像五代十国和宋朝所修纂的[新旧唐书]等史书所述的跟韦后一派,而是坚决反对韦后,甚至饮鸩以谏(“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请饮鸠而死,几至颠坠”)。也并非像这些遗今史书所描述的跟太平公主是对立的,反而是与太平挚友(“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7. 新唐书述太宗皇帝赐号武则天以“媚”。而唐太宗也曾形容正直善谏的魏征“妩媚”。更早些的孙权,在【三国志·魏书】中也被形容为“娬媚”。考察语料库,古汉语“娬媚/妩媚”多形容男人,刻画古代英武男性在直言不讳谏教的同时,又真心尊重对方,与现代汉语妩媚意思差别较大。
8. 武则天曾多次在尊号、刻录中用“圣母”一词自代;在史籍古文中,也常见“圣母”形容武则天。古时的“圣母”是褒扬光亮的,和当下滥用变质的“圣母”含义大相径庭。
9. 刚强正直、屡上书诤谏的唐代诗人陈子昂,在武则天改国号时撰写了散文「大周受命颂」。
10. 乾陵的“述圣记碑”,由武则天撰文、李显楷书,追思缅怀唐高宗创造的功绩文德。
11. 最初,李隆基钟爱的是武惠妃 (追赠贞顺皇后),她薨逝后,才宠幸杨贵妃。而武惠妃就是武则天的侄孙女。
12. 武则天善于用佛法扬德行,并感化庶众。映射出她对真善的追求,还有以德化众、以德治国的政治理想。武曌所著《三藏圣教序》:“朕幼崇释教,夙慕归依,思欲运六道于慈舟,迥超苦海;驱四生于彼岸,永离盖缠”;《方广大庄严经序》:“大宏释教,谅属兹辰,朕爱自幼龄,归心彼岸,务广三明之路,思崇八正之门。”
13. 武则天主政时,与邻邦交善,改‘倭国’为日本,名称沿用至今;据现有记载,是“熊猫外交”第一人。
14. 武曌迷妹、宋朝女主刘娥,和武则天一样喜爱书法,曾命当时书法颇负盛名的宋绶作楷书千字文,以作为仁宗书法学习的楷模,成就后来赵祯的“尤精书学”、飞白“云章灿然、辉映日月”。
15. 武曌婶婶诸葛芬,是诸葛亮的后裔。

整理图

上官婉儿墓志铭并序。摄于博物馆。
述圣记碑

武曌,明空,《至尊红颜》剧照

“升仙太子碑”古迹


IP属地:四川1楼2023-11-20 23:15回复
    dd 薛绍的饿死也有可能是资治通鉴摸黑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2-10 1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