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屈原的事情。我们今天第一课讲的内容叫做“时间的焦虑”。
博尔赫斯有一部小说,叫做《小径分岔的花园》。在这部小说里面他讲一个中国人,是一个间谍,要去杀掉一个英国人。可是当他走到这个英国人的花园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迷宫花园。
在这个故事的结尾,这个中国人当然好像是杀掉了英国人,可是英国人说:“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我们都存在。”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怀疑我们刚才看到的英国人被杀掉的结局,它不是唯一的结局。
所以博尔赫斯借《小径分叉的花园》这部小说提出了一个观念,叫做“时间永远分叉,通向无数个将来”。他的这样一种观念其实是打破了现代的线性时间观,建立了一种网状的时间观。
因此我们把博尔赫斯的小说当做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重要的开创。而且博尔赫斯他也在其他的地方说过时间的重要性。他说,他认为时间是形而上学的首要问题。
面对时间,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有来自于他们自己的不同的焦虑感。当博尔赫斯写作这篇小说的时候,他的观念对于他的同代人来说可能是难以理解的。可是在他死去之后若干年,现在越来越多的作者用这种“时间迷宫”的观念在写小说。
我们就会发现,在历史上的很多时期,在两个时代的交界之处,常常会产生第一流的作者。那是因为他们比同时代的其他人更多地感受到新时代的到来和新观念的冲击。
而屈原就是一个这样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