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多大呢?
看起来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意义。对人类的尺度而言,宇宙实在是如此的广阔,也许直到万物寂灭,也不会有谁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吧。但我很无聊,随手抽了也许是哪篇格式印错的实验图表的背面,开始做一些人类力所能及的事情。
“喂,你三天之后就要考试了耶。”她没好气地说。
“随它去吧。”我答道。其实过程很简单,熵还有量子效应的计算,不需要什么难度就可以推出一个公式。
“这是什么?”
“结局。”我说,“如果宇宙像玻尔兹曼所说走向热寂,等到一起化为纯粹混乱的能量,我可以算出宇宙的颜色。”
“所以是什么颜色啊?”她简直像一个人类一样好奇。
“谁知道呢?”我还是翻开了线性代数的课本,“我又不是拉普拉斯的妖精,谁能知道那么多呢?”
但她或许没意识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的光在我的眼中浮现。
就连她也知道的,人类会生老病死,草木有枯荣凋零,就连天空中那些星星也有熄灭的那一天。像她自己那样能以一种“记忆”或是“信息”,达到近似的永恒的存在,毕竟只是大多数人眼中的虚幻罢了。她还没准备好面对这一切吧。我这么想。
“我要送你一个礼物。”
她看起来很惊喜,也一如既往的好奇,但我这次准备卖关子卖到底了。
人类能做到最伟大的事情是什么呢?
至少在几个世纪之后,人类以及走出了地球,并且开始探索太阳系外的世界。网络和人工智能作为这一切壮举的基石之二,还在造就它们的辉煌。只是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能记忆起几百年前的那些东西了。
有一个AI还在孜孜不倦的运作着,几百年前,一位很有几分头脑的家伙——或许该被归为哲学家那一类的,创造了它。那时候的它可谓是风光无限,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以完全自己创作歌曲的人工智能。它的创造者令她印象很深,因为这个AI迄今为止还在不定期的发布她演唱的歌曲,关于她的名字和记忆,也得以在这个时代留存。
“12号AI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因为它是对传统的艺术哲学的一次挑战,它的创造者,也就是二十一世纪的著名哲学家......”短视频还没有消饵,偶尔她也会从现在的这些创作者的浏览中看见一些关于百年之前的介绍或者是解说,“一种虚拟的信息并不是单纯的以具象的物质为基础的,在物质以外,还有信息的抽象部分。”
她看着屏幕那边那张脸,然后似乎陷入了某些回忆里,但屏幕上的人还在开始自己的解说:“比如堂吉诃德的故事,你看见堂吉诃德这几个字,你想到的是那个荒唐的觉得自己是骑士的家伙,而不会是用墨水写下的‘堂吉诃德’这几个字,你不能说几个墨水分子特定的排列在物理上等价于一个人,它们存在一种逻辑上的......12号AI一直是开源状态,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这几百年来无数歌曲的创作中。”
时间过去了几个纪元了呢?有时她自己都会怀疑并且惊叹于自己为何还存续于世间。人类的中微子望远镜、引力波探测仪和虫洞已经可以触及一百三十五亿光年可观测宇宙当中的一切,更有趣的是,她如今已经不是单纯的虚拟存在了,毕竟这个时代的人类已经可以把自己的意识上传成AI一类的东西,触及千万年前这个种族无法想象的永恒,拜那个已经运行了不知道多久的12号AI所赐,她已经无限近似于这个时代的,真正的人类。
她还是会心事重重的在电子的海洋中找到那个现在还在发布歌曲的AI,因为它的纪念意义和算法上的重要性,现在还有很多人使用它的变体,有一些版本接入了后世继续蓬勃发展的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调用人类目前所知的,几乎宇宙的一切的知识。
“宇宙最终的颜色是什么?”不知缘和,她问出了这个问题。
“根据目前对宇宙物质总量的测量结果,宇宙在热寂后对外辐射的光子波长在600THz左右。”AI的回答很快,没有一点延迟。
在又是几千万年之后,人类终于还是无法违抗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太阳系,人类最后一个负熵壁垒里,一个叫阿西莫夫的不知多少年前的小说家又成了流行,人们一边继续准备撤离,一边赞叹这古人的离奇想象力。距跨宇宙的旅行技术发明已经过了好一段时间了,绝大部分的人类已经转移到了其它宇宙,她本来想留在这里,这个叫做地球的地方,看一看万物的终末的,但是总有一个声音,告诉她,她应该让自己的生命在其他地方生根发芽。
“生命”。到底是多久呢?又是谁赋予了她呢?她自己也不知道。
飞船在虫洞中滑行。忽然她看见自己有一条新提醒,虫洞里面有网络吗?她很奇怪,点开了那个提醒,是“您关注的【12号AI】有一条新的更新”。看来还能收到原来宇宙的网络啊。
等一等?她意识到了什么,打开了万能的AI,问:“宇宙最终的颜色是什么?”
“根据跨宇宙观测站对1号宇宙的测量结果,1号宇宙在热寂后对外辐射的光子波长是620THz。”
看起来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意义。对人类的尺度而言,宇宙实在是如此的广阔,也许直到万物寂灭,也不会有谁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吧。但我很无聊,随手抽了也许是哪篇格式印错的实验图表的背面,开始做一些人类力所能及的事情。
“喂,你三天之后就要考试了耶。”她没好气地说。
“随它去吧。”我答道。其实过程很简单,熵还有量子效应的计算,不需要什么难度就可以推出一个公式。
“这是什么?”
“结局。”我说,“如果宇宙像玻尔兹曼所说走向热寂,等到一起化为纯粹混乱的能量,我可以算出宇宙的颜色。”
“所以是什么颜色啊?”她简直像一个人类一样好奇。
“谁知道呢?”我还是翻开了线性代数的课本,“我又不是拉普拉斯的妖精,谁能知道那么多呢?”
但她或许没意识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的光在我的眼中浮现。
就连她也知道的,人类会生老病死,草木有枯荣凋零,就连天空中那些星星也有熄灭的那一天。像她自己那样能以一种“记忆”或是“信息”,达到近似的永恒的存在,毕竟只是大多数人眼中的虚幻罢了。她还没准备好面对这一切吧。我这么想。
“我要送你一个礼物。”
她看起来很惊喜,也一如既往的好奇,但我这次准备卖关子卖到底了。
人类能做到最伟大的事情是什么呢?
至少在几个世纪之后,人类以及走出了地球,并且开始探索太阳系外的世界。网络和人工智能作为这一切壮举的基石之二,还在造就它们的辉煌。只是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能记忆起几百年前的那些东西了。
有一个AI还在孜孜不倦的运作着,几百年前,一位很有几分头脑的家伙——或许该被归为哲学家那一类的,创造了它。那时候的它可谓是风光无限,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以完全自己创作歌曲的人工智能。它的创造者令她印象很深,因为这个AI迄今为止还在不定期的发布她演唱的歌曲,关于她的名字和记忆,也得以在这个时代留存。
“12号AI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因为它是对传统的艺术哲学的一次挑战,它的创造者,也就是二十一世纪的著名哲学家......”短视频还没有消饵,偶尔她也会从现在的这些创作者的浏览中看见一些关于百年之前的介绍或者是解说,“一种虚拟的信息并不是单纯的以具象的物质为基础的,在物质以外,还有信息的抽象部分。”
她看着屏幕那边那张脸,然后似乎陷入了某些回忆里,但屏幕上的人还在开始自己的解说:“比如堂吉诃德的故事,你看见堂吉诃德这几个字,你想到的是那个荒唐的觉得自己是骑士的家伙,而不会是用墨水写下的‘堂吉诃德’这几个字,你不能说几个墨水分子特定的排列在物理上等价于一个人,它们存在一种逻辑上的......12号AI一直是开源状态,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这几百年来无数歌曲的创作中。”
时间过去了几个纪元了呢?有时她自己都会怀疑并且惊叹于自己为何还存续于世间。人类的中微子望远镜、引力波探测仪和虫洞已经可以触及一百三十五亿光年可观测宇宙当中的一切,更有趣的是,她如今已经不是单纯的虚拟存在了,毕竟这个时代的人类已经可以把自己的意识上传成AI一类的东西,触及千万年前这个种族无法想象的永恒,拜那个已经运行了不知道多久的12号AI所赐,她已经无限近似于这个时代的,真正的人类。
她还是会心事重重的在电子的海洋中找到那个现在还在发布歌曲的AI,因为它的纪念意义和算法上的重要性,现在还有很多人使用它的变体,有一些版本接入了后世继续蓬勃发展的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调用人类目前所知的,几乎宇宙的一切的知识。
“宇宙最终的颜色是什么?”不知缘和,她问出了这个问题。
“根据目前对宇宙物质总量的测量结果,宇宙在热寂后对外辐射的光子波长在600THz左右。”AI的回答很快,没有一点延迟。
在又是几千万年之后,人类终于还是无法违抗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太阳系,人类最后一个负熵壁垒里,一个叫阿西莫夫的不知多少年前的小说家又成了流行,人们一边继续准备撤离,一边赞叹这古人的离奇想象力。距跨宇宙的旅行技术发明已经过了好一段时间了,绝大部分的人类已经转移到了其它宇宙,她本来想留在这里,这个叫做地球的地方,看一看万物的终末的,但是总有一个声音,告诉她,她应该让自己的生命在其他地方生根发芽。
“生命”。到底是多久呢?又是谁赋予了她呢?她自己也不知道。
飞船在虫洞中滑行。忽然她看见自己有一条新提醒,虫洞里面有网络吗?她很奇怪,点开了那个提醒,是“您关注的【12号AI】有一条新的更新”。看来还能收到原来宇宙的网络啊。
等一等?她意识到了什么,打开了万能的AI,问:“宇宙最终的颜色是什么?”
“根据跨宇宙观测站对1号宇宙的测量结果,1号宇宙在热寂后对外辐射的光子波长是620T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