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先秦秦汉史”,发布时间是2024年1月12日。
本文原刊《岭南学报》复刊第1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发布时略有改动。
本文作者陈侃理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读者应该不陌生。
——————————————————————————
《史记》各篇中的“太史公曰”,除少部分沿用司马谈旧稿,[1]绝大多数是司马迁自出机杼,一般篇幅不长。在其中显得尤其特殊的,是《秦始皇本纪》、《陈涉世家》两篇之末,在“太史公曰”下不惜笔墨地引述贾谊《过秦》篇,洋洋数千言,而作者自己的评论却语焉不详,令人颇感反常。
《秦始皇本纪》称:“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贾谊之论深得司马迁的赞赏,但《史记》既然已为其立传,并在传中全文收录《吊屈》、《鵩鸟》二赋,为何不将《过秦》也置于本传,以表彰贾谊的命世之才呢?不仅如此,《汉书·贾谊传》所收的《治安策》等各篇政论,皆切中汉文帝时的弊病,《史记》却一笔带过,未假片言引述。[2]由此反观司马迁全录《过秦》以当“太史公曰”,更觉其中存有深意。
《史记》与所引《过秦》篇所记述和依据的史实颇有出入,东汉以来已时见指摘,而原因尚不明了。现在,通过新出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赵正书》,以其中所载秦末史事为参照,可以剖析《过秦》篇所述内容与《史记》的抵牾,进而探究《史记》引述《过秦》的微意。其意曲折,其事隐约,但仍值得尝试。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体会司马迁如何写作《史记》,如何在撰述中注入个性。
本文原刊《岭南学报》复刊第1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发布时略有改动。
本文作者陈侃理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读者应该不陌生。
——————————————————————————
《史记》各篇中的“太史公曰”,除少部分沿用司马谈旧稿,[1]绝大多数是司马迁自出机杼,一般篇幅不长。在其中显得尤其特殊的,是《秦始皇本纪》、《陈涉世家》两篇之末,在“太史公曰”下不惜笔墨地引述贾谊《过秦》篇,洋洋数千言,而作者自己的评论却语焉不详,令人颇感反常。
《秦始皇本纪》称:“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贾谊之论深得司马迁的赞赏,但《史记》既然已为其立传,并在传中全文收录《吊屈》、《鵩鸟》二赋,为何不将《过秦》也置于本传,以表彰贾谊的命世之才呢?不仅如此,《汉书·贾谊传》所收的《治安策》等各篇政论,皆切中汉文帝时的弊病,《史记》却一笔带过,未假片言引述。[2]由此反观司马迁全录《过秦》以当“太史公曰”,更觉其中存有深意。
《史记》与所引《过秦》篇所记述和依据的史实颇有出入,东汉以来已时见指摘,而原因尚不明了。现在,通过新出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赵正书》,以其中所载秦末史事为参照,可以剖析《过秦》篇所述内容与《史记》的抵牾,进而探究《史记》引述《过秦》的微意。其意曲折,其事隐约,但仍值得尝试。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体会司马迁如何写作《史记》,如何在撰述中注入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