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泰山起吧 关注:18贴子:2,428

两个主义的统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应该意识到存在既不是纯对象的,也不是纯主观的,而是在主体和客体的来往中形成的概念。客体是什么,取决于主体的认识功能,没有主体的客体是不存在概念的。当我们说某物存在,一定是给了它一个概念,然后判断说那个概念所代表的它存在。你可以不给那个概念以某个文字代表,但是,你的头脑中必须形成“什么是它”的判断,然后才说它在。没有概念的存在可说是混沌,其实就是不知道是什么,也就是不存在。


IP属地:天津1楼2024-01-17 23:46回复
    没有概念就没有存在这种说法,一般来说思想上很难接受,绕不过来。“当我没有给某个地方的某种存在物下定概念时,它不在那里么?”当一个人这样疑问时,他已经预先给那个它下定了概念。而且这个概念不具有普遍性,因为它是“人”给下定的。这个概念不能代表蝙蝠、猫、狗的意见。当一个人以视觉嗅觉听觉等描述一个世界时,据说蝙蝠用声波描述世界。人借用电磁波为工具描述世界时,需要把电磁波信号转化为视觉嗅觉听觉等人的生理能够接受的信号。世界是人描述出来的,而且是经由有限的生理功能。这些有限的生理功能代表着有限的维度。我们不能认为现在已知的认识世界的维度就是可能的所有的维度。但是可以确定地说,以不同的维度描述的世界不同。所谓的维度,就是概念据以产生的尺度。概念是在维度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维度,就没有概念,也就没有对于世界的描述,就是混沌。


    IP属地:天津2楼2024-01-17 23:59
    收起回复
      概念是什么?即是在人的可接受的某个点找到某个可接受的变动范围。把那个点和可变范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概念。


      IP属地:天津3楼2024-01-18 00:05
      回复
        由此引出哲学上争议的两个极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体在设定概念时选择的点取决于主体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预先设定的,人不能不用眼耳鼻舌身去认识世界。如果主体极致地追求以最小的变动范围去下定一个概念,此时,他的认知和生理的反馈在时间上无限接近,人就认为他客观地把握了对象。这就是唯物主义。


        IP属地:天津4楼2024-01-18 00:12
        回复
          显然脱离唯物主义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扩大概念的变动范围,此时感知的结果偏差变大,也代表着感知和参照点的时间间隔变长。当这种偏差大到当人企图利用感知结果作用于参照点而不再有效时,就是唯心主义。


          IP属地:天津5楼2024-01-18 00:17
          回复
            由此可知,唯物主义所得到的结论随着对象的变化而迅速变化,为了适应变动的对象,人必须不断地进行跟踪。而典型的唯心主义就是干脆离对象远远地,因而没有适应对象的时效功能。


            IP属地:天津6楼2024-01-18 00:22
            回复
              这样,两个主义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对于对象的跟踪问题。跟得紧,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即唯心主义。


              IP属地:天津7楼2024-01-18 00:24
              回复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人类不论基于哪个主义,都是脱离不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的。在方法论上,最能说的唯心主义者,跑不掉是唯物主义者。不然他就活不了。之所以一个人还可以在讲述什么主义,一定是他还活着。既然活着,就要有唯物主义的基础。当然,活得好不好,践行唯物主义到位不到位,另说。因此,如果一个人能够主动地追求以更小的变动范围去下定概念,他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无疑了。这样的人是勤劳的。反之,懒惰的人,会不断地扩大变动范围,尽可能地图省事,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唯心主义一边。


                IP属地:天津8楼2024-01-18 00:30
                回复
                  由此可知,两个主义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认识世界的严谨程度的相对的两端。人类需要走其中的一端作为正道。


                  IP属地:天津9楼2024-01-18 00:33
                  回复
                    继续的话,重点来了。如果我们以取相对范围的方法描述世界,那么,不是应当以唯物主义的方法更合适么。对了。但是注意,唯物主义的方法描述出来的世界仍然是描述的世界,而不是未经描述的世界。结合1楼,所谓的描述,前提是有描述者和对象,不能脱离期中之一。一般我们认为描述工作坚决不能少了对象,这是对的。然而,如果顺势就把对象作为唯一的角色,就立即错了。因为没有描述者就不能有描述这件事。


                    IP属地:天津10楼2024-01-18 00:40
                    回复
                      经由唯物主义的方法,我们可知,所谓的客观实在性,是描述者的感知和认知的紧密联系性。当我们说物质脱离主观意识而存在时,这里的存在本身即是主观的。因为这个存在是主客体相互往来的结果,而不是脱离了主体的他在。当一个存在物必须由A和B综合而成,任何其一不可缺少时,显然,我们可以说,这个存在物是由A决定的,同时,也可以说,这个存在物是由B决定的。


                      IP属地:天津11楼2024-01-18 00:45
                      回复
                        当然,也可以说,这个存在物不是由A决定的。


                        IP属地:天津12楼2024-01-18 00:47
                        回复
                          不论采取以上哪种说法,都是对的,因为每种说法都不否定其它说法。然而,如果有人企图极端地秉持期中一种说法,即以否定其它说法的方式来肯定期中一种,立即就错了。只有每种说法都对的情况下,所谓的描述世界才成立,偏执其中一种,描述的动作不能成立了,世界也就扭曲了。


                          IP属地:天津13楼2024-01-18 00:52
                          回复
                            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结果,就是人的反应和对象的变化的紧密联系。这个过程只是表明二者外在的一致性,而不能说明对象是什么。所谓的对象是什么,就是本体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其中的性,可以等同于住客体的紧密联系性。只是通过二者的紧密联系,仍然不能说明本体是什么。所以,唯物主义的物质的概念,是以这样一种描述关系的方式来实现的。


                            IP属地:天津14楼2024-01-18 00:59
                            回复
                              因此可以这么说,客观实在性,并没有脱离人的主体功能。客观世界不是脱离了人的客观世界,而是和人紧密结合的世界。一般学习马哲的人出现严重的失误,就在这里。他们把客观世界理解为脱离人。有人说“一栋楼房,就算是没有任何人,还是那栋楼房,难道不是吗?他不是脱离了主观意识而存在吗?”


                              IP属地:天津15楼2024-01-18 01: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