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人吧 关注:170贴子:270
  • 2回复贴,共1

【齐泽克】商品拜物教远比你想的要疯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约翰-罗森塔尔声称“马克思奇妙地发现了一个对象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构成黑格尔形而上学独特原则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颠倒关系实际上是存在的”时,他从而为“黑格尔的逻辑是资本的逻辑”这一概念提供了最简洁的表述:黑格尔的逻辑能够适用于资本主义这一事实本身,就意味着资本主义是一种变态的异化秩序:“‘马克思-黑格尔关系’的全部谜团就在于此:……马克思为黑格尔‘逻辑’的神秘公式找到了合理的科学应用,而这正是黑格尔‘逻辑’的神秘公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25 16:35回复
    简而言之,马克思在早期批判黑格尔时,将黑格尔的思想视为对事物实际状态的疯狂臆测性颠倒从而予以否定,但随后他又意识到,有一个领域的行为方式是黑格尔式的,即《资本论》的流通领域。
    回想一下马克思的经典动机,即商品拜物教对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关系的投机性颠倒。
    普遍性只是真实存在的特定对象的一种属性,但当我们成为商品拜物教的受害者时,商品的具体内容(其使用价值)似乎是其抽象普遍性(其交换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抽象的普遍性,即价值,则似乎是真实存在的,它在一系列具体对象中相继化身为自身。
    这就是马克思的基本论点:商品世界已经表现得像黑格尔式的主体,像经过一系列具体性体现的普遍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1-25 16:36
    回复
      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谈到“商品形而上学”,谈到“日常生活的宗教”:哲学上的投机唯心主义的根源在于商品世界的社会现实,正是这个世界表现出“唯心主义”。
      在《资本论》第一版第一章的附录“价值形式”中,马克思的论点是:这种“颠倒”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本身的特征,这意味着两种立场:异化的颠倒以及预设的“正常”状态,都是意识形态神秘化的表现。
      因此,马克思的教训是,商品拜物教必然是加倍的:资本主义下的主体并不直接生活在商品拜物教的魔幻世界中,比如都认为自己是功利的理性主义者,都清楚地知道金钱只是一张纸,让我有权获得社会产品的一部分,等等。
      商品拜物教存在于社会现实中、存在于人们的行为方式中,而不是人们的思维方式中。
      因此,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必须分两步走:首先,揭示隐藏在我们日常常识意识之下的“神学的微妙之处”;然后,辨别被商品神学所掩盖的实际运动,但是在这种实际运动中也并没有任何符合常识的东西。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1-25 16: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