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731贴子:6,157,376

这是一篇关于读书笔记的贴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输入就要有输出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27 10:57回复
    2024年1月27日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27日笔记:里面作者是一个肥胖的中年男人,对于婚姻和孩子的关系都是极其糟糕的。作者和她的妻子对于孩子打棒球总是失败这件事很失望,他们身为父母潜意识里面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好满足他们身为父母的面子,正是这种对于孩子的高期望,让孩子感到了压力,孩子也不是真正喜欢打棒球,他只是被周围的环境推着走,所以成绩一团糟。作者和其他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首先做的第一点就是改变自身的思维,是他们两个的思维影响了孩子作为个体本身的独立性。于是父母不再管孩子,不在乎面子与别的孩子比较,而是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让孩子自己去发挥,挖掘潜能,刚开始孩子是不适应的,因为习惯了父母的保护。后来慢慢的孩子也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甚至达到了以前成绩的中上等标准。这就是父母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有的变化,这样做的好处是父母和孩子可以平等的交流,而不是父母急迫的想让本就不喜欢去学习的孩子,强迫他学习,这样的关系跟作者的关系一比较的话,我认为作者做的是正确的决定。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1-27 11:09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1月28日
      说里面说一般跟别人吹牛自己的小提琴水平或者什么技能的水平能开演唱会等等,自己技术不够,牛皮终将会被吹破,我们应该承认自己的无知,无知是求知的第一步,美国哲学家梭罗曾说,如果我们时时忙着展现自己的知识,将何时忆起成长所需的无知。运动台球跑步这类比赛可以一眼就高下立判,但是品德和性格确可以隐藏一时,与父母,朋友,恋人的关系都需要我们去耐心的倾听,如果我们不承认自己的不耐烦,自己品德不好,那我们的思维永远无法改变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1-28 08:19
      回复
        1月28日(2)
        作者讲了一个例子,当他回家给女儿过生日的时候,女儿独自一人霸占的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玩,作者当时就感觉很尴尬,因为他最近有在大学讲人际关系方面的课,然后就理性的跟女儿说,应该把玩具分给其他小朋友玩,这样以后到了别的小朋友家,别的小朋友也会把玩具给你玩,女儿依旧不听,爸爸只能低声偷偷说,把玩具分给其他小朋友,爸爸给你一片口香糖。女儿依旧大声说,我不要口香糖,最后作者只能依靠自己的‘暴力’手段强行从女儿手里抢过来一些玩具。作者说这样做是不对的,他忽视了女儿本身的成长,小孩子一般都是先拥有然后才付出,而作者忽视了女儿的成长,本能的认为在场的家长对于这件事的关注比女儿的成长更重要。经验告诉我们教导孩子要因地制宜,在紧张,关系僵硬的氛围中,教导会被视为价值判断与否定,但私下相处融洽时,循循善诱,效果更好。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1-28 08:37
        回复
          1月28(3)
          我们应该重视内在的改变,在一段恋爱关系中,我们如果成为她的助力,而不是阻力,这段关系就会比较和谐。在工作中,自己尽量完成老板想要的数据,才会给自己带来更多金钱和自由。只有自己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才能守住别人的诺言。自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才能被别人信任。有很多经由外在改变内在的人,都会心生怨念。比如婚姻中彼此双方都希望控制和改变对方,这就是都希望改变外在的别人。再比如你是一个普通的人,希望藉由拍摄和修图来让照片变得好看,这就是外在改变内在,我们要先修炼好内在,让我们的生活真的那么精彩。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1-28 09:29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1-28 14:15
            收起回复
              1月29日
              本书作者提出来成熟模式图分我三个阶段,与七个习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让我们从依赖到独立,再由独立到互赖。小时候我们都要依赖父母,随着时间流逝我们长大,开始独立。但并不代表我们长大就是独立了,生理上面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心里方面的成熟。所谓成熟模式图分我三个阶段,依赖阶段围绕着你这个观念展开,既你照顾我,你对我的成败负责。若有差错,我变怪罪于你。
              独立着眼于我的观念,我可以自立,我为我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
              互赖从我们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达成1+1大于2的效果。
              依赖心重的人考他人完成愿望,独立自主的人,自己打天下,互赖的人,群策群力以达成功。
              互赖的观念经常受到误解,很多人把他和依赖混为一谈。经常有人用自私的理由,抛弃妻子,不对家庭负责,却都假借独立的名义。
              有些人虽然宣称要‘摆脱桎梏’,‘追求解放’,‘坚持自己的权利’,‘做自己的事’,其实这种行经正暴露出诺干摆脱不掉的依赖心理。他们情愿让其他人的缺失左右自己的情绪,或者总把自己的遭遇怪罪于外界的不公。
              我们的环境确实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依赖心态是个人成熟与否的问题,与环境无关,即使客观条件再好,有人永远是扶不起的阿斗。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1-29 15:04
              回复
                1月30日
                拥有真正独立人格的人,能够事事主动积极,而非受制于人。这种境界的确值得追求,但并非圆满生活的终极目标。只重独立并不适用于人我相关的现代社会。一个人若缺乏互赖观念,难以与人相处共事,充其量只能独善其身。永远无法成为出色的领袖或团队的一份子。也不会有美满的家庭,婚姻与团体生活。由此可知,想要独自追求圆满生活,无异于痴人说梦。
                互赖是一个相当成熟进步的观念,生理上互赖的人,可以子给自足,但也了解互助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情感上互赖的人,完全肯定自己的价值,但也承认需要爱,关怀以及付出。知识上互赖的人,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总言之,一个真正互赖的人,能够与人分享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做有意义的交流,也能共享别人的心得。
                但在此强调只有独立的人才能达到互赖的境界,依赖的人还不具备足够的条件。
                七个习惯的前三个是个人的成功重在修养自己,人类所拥有的资产可分为三类,人力,物力和财力。
                作者买了一台割草机,从不保养,前二年没有问题,到了第三年割草机坏了,如今再重视保养问题已经晚了,必须换一台割草机,显然不符合效能原则。由此可见急功近利会破坏珍贵的资产,包括一台汽车,一部相机,或者我们的身体。
                同样的例子,我们最宝贵的资产就是我们赚钱的本事,如果不能持续投资,增进自己的生产能力,发展的机会就会受到限制,只能停滞与现有的职位上,终日揣摩老板的意图。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1-30 07:5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2月12日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之三:要事第一
                  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有紧迫,不紧迫,重要,不重要组成,他们排列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人生的四个象限。
                  身处第一象限的人的结果:压力大,筋疲力尽,被危机牵着鼻子走,忙于收拾残局。身处第三象限的人的结果:急功近利,被危机牵着鼻子走,被视为巧言令色,轻视目标和计划,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缺乏自制力,人际关系肤浅,甚至破裂。身处第三和第四象限的人的结果:完全不负责任,被炒鱿鱼,基本生活都需要依赖他人或社会机构。
                  所以高效能人士总是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象限实务,因为不论是否紧迫,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他们还通过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象限事务上,以期待减少第一象限事务的数量。
                  第二象限就是重要但是不紧急,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人人都知道这些事很重要,却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轻。
                  按照彼得.德鲁克的观点,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他们也有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和紧迫事件需要马上处理,但是这类事件的数量相对来说很少。他们能够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是不紧迫的事物上,既第二象限事务,完成这些活动能够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
                  现在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属于哪个象限,很显然第二象限最为重要,会使我们的生活大为改观,却因为不够紧迫,所以收到忽视。但是只要我们立即着手进行,效能便会大为增加。
                  因此不论什么身份和职业,只要能确定自己的第二象限事务,而且即知即行,一样可以事半功倍。在时间管理领域称之为帕累托原则-以20%的活动获取80%的成果。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2-12 14:23
                  回复
                    3月11日
                    每个人面对自己不想要的生活,或者抱怨生活本身而不去改变,是因为缺乏改变的勇气,不去改变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现状,而害怕改变,所以改变需要勇气,改变会跟以为的日常不同,所以会给我们带来恐慌,但是只有拥有了改变的勇气,我们才能一点一点靠近我们想要的目标或想要的生活。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3-11 17:45
                    回复
                      3月12日
                      《被讨厌的勇气》,一切烦恼皆来源于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里面一切烦恼又都源于课题分离,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课题分离,要去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孩子在学校上课,孩子到了年龄我们负责把孩子带到学校,至于孩子学不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人生课题,我们不能干涉,如果我们干涉只是满足我们自己的目的,我们的面子和私欲,如果老师来叫我们管管孩子学习,这证明老师也在干涉别人的课题,为了全班的成绩好看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要问问孩子到底愿不愿意完成课程这个人生课题,如果他不感兴趣,我们就不用去干涉,如果他来主动找我们,我们就要全力以赴的帮助。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不要讨好任何人而丢掉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和原则,比如上班等任何事,不要讨好别人,做自己想做的,用自己的原则归规定自己。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3-12 07:34
                      回复
                        3月14
                        《被讨厌的勇气》119页
                        直面人生课题。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那就丝毫不会主动融入共同体中,因为一切他人都是‘为我服务的人’,根本没必要由自己采取行动。
                        但是,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3-14 07:34
                        回复
                          3月16
                          《被讨厌的勇气》134-136
                          只要存在,就有价值
                          青年:只有对别人有用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反过来说就是,对别人没有的人就没有价值。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往深处想的话,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以及卧床不起的老人或者病人他们就连活着的价值也没有了。
                          哲人:我明确否定这一点。
                          青年:怎么否定呢?
                          哲人:当我说明鼓励的概念的时候,有的父母会反驳说:‘我家的孩子从早到晚净做坏事,根本找不到能对他说‘谢谢’或‘你帮了我大忙了’之类的话的机会。’你说的话恐怕也是出于同样的逻辑吧?
                          青年:是的。那么,请解释一下吧
                          哲人:你现在是在用‘行为’标准来对待他人,也就是那个人‘做了什么’这一次元。的确,按照这个标准来考虑的话,卧病在床的老人只能靠别人照顾,看上去似乎是没有什么用。
                          因此,请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是应该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青年:对于存在本身表示感谢?究竟是什么意思?
                          哲人:如果按照存在标准来考虑的话,我们仅仅因为‘存在于这里’,就已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
                          青年:不不,希望您开玩笑也得有个度啊!仅仅‘存在于这里’就对别人有用,这到底是哪里的新兴宗教啊
                          哲人:例如,假设您母亲遇到了交通事故,而且陷入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这个时候,你根本不会考虑母亲‘做了什么’之类的问题,你会感到只要母亲活下来就无比高兴,只要今天母亲还活着就谢天谢地。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3-16 08:29
                          回复
                            3月18日
                            《被讨厌的勇气》138页
                            哲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建立纵向关系?还是建立横向关系?这是生活方式问题,人还没有灵活到可以随机应变地分别用自己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不可能与这个人平等,因为与这个是上下级关系’。
                            青年:您是说在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中只能选择一种?
                            哲人:是的。如果你与某人建立起了纵向关系,那你就会不自觉地从‘纵向’去把握所有的人际关系。
                            青年:您是说我甚至对朋友也用纵向关系去理解?
                            哲人:没错。即使不按照上司或部下的关系去理解,也会产生诸如‘A君比我强,B君不如我’要听从A君的意见,但不听B君的,或者‘与C君的约定可以作废’之类的想法。
                            青年:嗯.....
                            哲人:反过来讲,如果能够与某人建立起横向关系,也就是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的话,那就是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以此为突破口,所有人际关系都会朝着‘横向’发展。
                            以上的对话也就是,轨道和旷野的问题,人生就像轨道处处充满了比较,但你不知道真正比较和陷入比较的是自己,如果放弃这种比较离开铁轨,去发现充满爱的旷野,就会发现人生比想象中的要有趣。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3-18 07:0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3月18日
                              《被讨厌的勇气》138页(下)
                              青年:这种玩笑我轻松就能驳倒,。例如,请想一想公司里面的情况。在公司里,社长和新人结成平等关系,这实际上并不可能,在我们社会中,上下关系是一种制度,无视这一点就是无视社会秩序。20岁左右的新人根本不可能对朋友一样对社长说话吧?
                              哲人:的确,尊者长者非常重要,如果是公司组织,职责差异自然也会存在。并不是说讲任何人都变成朋友或者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每个人,不是这样,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3-18 07: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