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虽粗糙了点,但大致修行方位是可取的,下述正文:
【禅友修行中,出现了清明的状态,心头觉得清清明明、空空朗朗,以为这个就是,这是认错定盘星;以有所得的心,求无所得的法,那是走错方向了。有些人甚至还在等待这个状态的出现,说:哎呀!我上次都出现这个空空朗朗、清清明明的状态,为什么现在没有呢?
错啦,是在你出现清清明明、空空朗朗的时候,你能感受你不执着的心,感受那个能感受的本体,而不是去执着那个空的状态,去执着清清明明的相。你只有认准了能感受的能,那才是你的本体、你的本质、本来面目、生命的原态,认准了这个地方,刹那就是永恒,这就是你的安祥状态,认准了这个无执的状态,没有执着的状态,你才有机会进入不二法门。空,你不执着空;清清朗朗,你不执着清清朗朗,你执着你那个不执着,执着安祥,安祥,是没有内涵的,就是无执的状态。
还有的人抱着一种有所求之心、有所得之心,总是想着,能够达到某个状态,等我出现了空空朗朗,等我证悟了什么东西,然后我再来弘扬安祥禅,我再来写体会,那永远也不可能得到,错过机会了。
因为在执着一个我,执着一个有求、有得的心,如是因如是果,那只能错过18万劫的18万次方的机缘。
法是无时空的,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只是它被各种业力、所知障碍了,被心垢覆盖了,我们用自省、忏悔来消除心垢,用法供养来开显自性的光明,不要心外求法,不用有所得的心去修法,不要等待。
有的人认为自己学的很好啊,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悟才对,听从别人得到的,认为那不是自己的东西,所以拒绝。这是分别、执着的心,固步自封的心。需知自他不二,法是永恒的,不要去分别人我,我们从先师得传心印,我们不执着的心就是先师的心,就是十方诸佛共同证悟的心,就是如来法身,就是一真法界,就是自他不二的所以然!不是另外还有个什么东西,不是那个空空朗朗,而是那个不执着空空朗朗的状态本身。
当你见解正确了,知见稳定了,你也就没有障碍了,你也没有得到什么东西,如来无所得。】
【禅友修行中,出现了清明的状态,心头觉得清清明明、空空朗朗,以为这个就是,这是认错定盘星;以有所得的心,求无所得的法,那是走错方向了。有些人甚至还在等待这个状态的出现,说:哎呀!我上次都出现这个空空朗朗、清清明明的状态,为什么现在没有呢?
错啦,是在你出现清清明明、空空朗朗的时候,你能感受你不执着的心,感受那个能感受的本体,而不是去执着那个空的状态,去执着清清明明的相。你只有认准了能感受的能,那才是你的本体、你的本质、本来面目、生命的原态,认准了这个地方,刹那就是永恒,这就是你的安祥状态,认准了这个无执的状态,没有执着的状态,你才有机会进入不二法门。空,你不执着空;清清朗朗,你不执着清清朗朗,你执着你那个不执着,执着安祥,安祥,是没有内涵的,就是无执的状态。
还有的人抱着一种有所求之心、有所得之心,总是想着,能够达到某个状态,等我出现了空空朗朗,等我证悟了什么东西,然后我再来弘扬安祥禅,我再来写体会,那永远也不可能得到,错过机会了。
因为在执着一个我,执着一个有求、有得的心,如是因如是果,那只能错过18万劫的18万次方的机缘。
法是无时空的,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只是它被各种业力、所知障碍了,被心垢覆盖了,我们用自省、忏悔来消除心垢,用法供养来开显自性的光明,不要心外求法,不用有所得的心去修法,不要等待。
有的人认为自己学的很好啊,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悟才对,听从别人得到的,认为那不是自己的东西,所以拒绝。这是分别、执着的心,固步自封的心。需知自他不二,法是永恒的,不要去分别人我,我们从先师得传心印,我们不执着的心就是先师的心,就是十方诸佛共同证悟的心,就是如来法身,就是一真法界,就是自他不二的所以然!不是另外还有个什么东西,不是那个空空朗朗,而是那个不执着空空朗朗的状态本身。
当你见解正确了,知见稳定了,你也就没有障碍了,你也没有得到什么东西,如来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