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背景,从Vive开始算算是接触VR 7,8年了,用过不少,但以前的设备都挺不舒服,所以基本也就偶尔玩玩,肯定不算是“资深VR玩家”。 直到半年前拿到的Quest 3 才算是勉强达到了我的要求,开始更频繁的使用头显。Vision Pro到手后这两周基本大约每天4小时使用时间,其中一小时是Quest 3。
舒适性:这是大家谈得比较多的VP的缺点,和Quest 3相比确实不算太舒服。个人建议在可用+和脸型基本匹配的情况下,尽量选一个薄一点的(Apple Store app的建议比较保守比如我按建议买的33w但实际上21w/21w+的体验更好一点,所以一定去店里试试),薄一点的遮光罩意味着本身更轻,而且重心更接近脸,坠头感不会那么强。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我来说舒适性是不如Quest 3 + AMVR面罩的。 唯一的优势是苹果的头带都很适合半躺在沙发上。 Quest 3的精英头带不适合躺,原装头带的两个连接处也很硬,躺着不舒服。VP Solo Knit 是我觉得目前对躺着用最友好的头带。
屏幕素质:VP比起Quest 3算是飞跃,屏幕素质在正常的观看距离(40~70°)看1440P的内容已经相对完善了,用来串流Mac也完全够用,文字和UI基本没有什么清晰度问题。 观影的话有个问题是HDR因为Pancake的问题实际峰值亮度只有600 nits左右(没有准确数据,来源是搜索,也比较符合自己的主观感受) 所以看HDR是比不上好一点的电视和电脑屏幕的。主观打分的话,屏幕素质如果OLED电视10分,高端Mini LED 9.5分,那VP8分, 普通IPS显示器6分,Quest 3 4分(只是说屏幕素质,头显在尺寸上肯定是巨大优势) 总体来说VP已经很适合作为观影设备了。 3D的话因为头显这个产品形态可以很安全的说Vision Pro体验好于3D影院。 还有个缺点是眩光问题,VP和Quest3都有,VP可能是因为透镜设计或者屏幕(因为Micro OLED面板太小?)导致眩光更严重一点,解决方式是看视频时选择明亮环境然后打开auto dimming,但扔然不完美。
FOV:这个和遮光罩有关,整体来说横向的话33W < 21W ≈ Quest 3, 纵向的话 33W < 21W < Quest 3。 21W会给人很接近Quest 3的体验,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纵向视野不如Quest 3。
MR透视:Vision Pro在畸变上远好于Quest 3,延迟很低也是到处都提过的了。但其实画质并没有很好,比起Quest 3基本就是600万像素和400万像素的差异,看得出好很多,不过仍然可以很明显看到噪点;然后对于高亮度的窗子/灯光什么的处理得比Quest 3好。一般看手机屏幕和电脑屏幕的话,差异就是VP能在正常距离勉强看清楚字,Quest 3需要再靠近一点才能勉强看清。
眼动:Vision Pro的眼动现在已经挺好用了,说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偶尔能感受到延迟,但感觉不是固定的识别延迟,更像是有些时候系统不会立刻响应眼睛盯到边框这个操作。还有精度有限,现在可以选中一个网页中的英文单词,但这里大家都是中国人,选汉字还是不准的(毕竟英文自带空格,简单太多了),需要手眼配合才能选到某个汉字。
手势追踪:Vision Pro看起来很好,日常用很精确,但其实有个很明显的缺点是高速运动的时候识别有问题(试试水果忍者很明显,手刀太快会丢追踪),对日常操作其实不影响,但对于游戏来说算是比较灾难性的问题。
游戏:但凡考虑VR游戏,强烈建议买一台Quest 3,Quest 3是现在最均衡的一台游戏头显,也不贵。Vision Pro毕竟没有游戏手柄,意味着很多现有的VR游戏很难移植到Vision OS。 再考虑到手势的问题,还有装机量有限,VR/AR游戏预期基本只会有一些创意类的小体量作品。还要考虑PC端Steam VR的支持,游戏方面Quest真是完胜。 不过VP现在串流玩玩2D游戏还是很好的,有这个需求的话Moonlight已经有Vision测试版可以用了。
顺便展望一下2024:这两年对于头显用户来说应该是很幸福的两年,Quest 3和Vision Pro这两台非常互补的设备已经面世了,之后一边期待Meta和Apple好好打磨系统,然后同时也期待另外两个设备:一是去年Samsung Galaxy Unpacked 公布的那台三星 + Google + 高通,希望它能成为一台示范性的Android头显吧; 二是 Valve Deckard,Index太老了,希望V社能更新吧,前几天假的valveprism.com基本就是我心目中的Valve Deckard,不过那个规格的屏幕不太现实,2880*2560的Mini LED就好,x86 APU 一体机头显也只有V社能做。
舒适性:这是大家谈得比较多的VP的缺点,和Quest 3相比确实不算太舒服。个人建议在可用+和脸型基本匹配的情况下,尽量选一个薄一点的(Apple Store app的建议比较保守比如我按建议买的33w但实际上21w/21w+的体验更好一点,所以一定去店里试试),薄一点的遮光罩意味着本身更轻,而且重心更接近脸,坠头感不会那么强。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我来说舒适性是不如Quest 3 + AMVR面罩的。 唯一的优势是苹果的头带都很适合半躺在沙发上。 Quest 3的精英头带不适合躺,原装头带的两个连接处也很硬,躺着不舒服。VP Solo Knit 是我觉得目前对躺着用最友好的头带。
屏幕素质:VP比起Quest 3算是飞跃,屏幕素质在正常的观看距离(40~70°)看1440P的内容已经相对完善了,用来串流Mac也完全够用,文字和UI基本没有什么清晰度问题。 观影的话有个问题是HDR因为Pancake的问题实际峰值亮度只有600 nits左右(没有准确数据,来源是搜索,也比较符合自己的主观感受) 所以看HDR是比不上好一点的电视和电脑屏幕的。主观打分的话,屏幕素质如果OLED电视10分,高端Mini LED 9.5分,那VP8分, 普通IPS显示器6分,Quest 3 4分(只是说屏幕素质,头显在尺寸上肯定是巨大优势) 总体来说VP已经很适合作为观影设备了。 3D的话因为头显这个产品形态可以很安全的说Vision Pro体验好于3D影院。 还有个缺点是眩光问题,VP和Quest3都有,VP可能是因为透镜设计或者屏幕(因为Micro OLED面板太小?)导致眩光更严重一点,解决方式是看视频时选择明亮环境然后打开auto dimming,但扔然不完美。
FOV:这个和遮光罩有关,整体来说横向的话33W < 21W ≈ Quest 3, 纵向的话 33W < 21W < Quest 3。 21W会给人很接近Quest 3的体验,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纵向视野不如Quest 3。
MR透视:Vision Pro在畸变上远好于Quest 3,延迟很低也是到处都提过的了。但其实画质并没有很好,比起Quest 3基本就是600万像素和400万像素的差异,看得出好很多,不过仍然可以很明显看到噪点;然后对于高亮度的窗子/灯光什么的处理得比Quest 3好。一般看手机屏幕和电脑屏幕的话,差异就是VP能在正常距离勉强看清楚字,Quest 3需要再靠近一点才能勉强看清。
眼动:Vision Pro的眼动现在已经挺好用了,说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偶尔能感受到延迟,但感觉不是固定的识别延迟,更像是有些时候系统不会立刻响应眼睛盯到边框这个操作。还有精度有限,现在可以选中一个网页中的英文单词,但这里大家都是中国人,选汉字还是不准的(毕竟英文自带空格,简单太多了),需要手眼配合才能选到某个汉字。
手势追踪:Vision Pro看起来很好,日常用很精确,但其实有个很明显的缺点是高速运动的时候识别有问题(试试水果忍者很明显,手刀太快会丢追踪),对日常操作其实不影响,但对于游戏来说算是比较灾难性的问题。
游戏:但凡考虑VR游戏,强烈建议买一台Quest 3,Quest 3是现在最均衡的一台游戏头显,也不贵。Vision Pro毕竟没有游戏手柄,意味着很多现有的VR游戏很难移植到Vision OS。 再考虑到手势的问题,还有装机量有限,VR/AR游戏预期基本只会有一些创意类的小体量作品。还要考虑PC端Steam VR的支持,游戏方面Quest真是完胜。 不过VP现在串流玩玩2D游戏还是很好的,有这个需求的话Moonlight已经有Vision测试版可以用了。
顺便展望一下2024:这两年对于头显用户来说应该是很幸福的两年,Quest 3和Vision Pro这两台非常互补的设备已经面世了,之后一边期待Meta和Apple好好打磨系统,然后同时也期待另外两个设备:一是去年Samsung Galaxy Unpacked 公布的那台三星 + Google + 高通,希望它能成为一台示范性的Android头显吧; 二是 Valve Deckard,Index太老了,希望V社能更新吧,前几天假的valveprism.com基本就是我心目中的Valve Deckard,不过那个规格的屏幕不太现实,2880*2560的Mini LED就好,x86 APU 一体机头显也只有V社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