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买了两台手机:一台金色8P,一台白色4S。8P由于是近几年的机型,只要肯下本,很难有什么水分:选个自称“无拆”的,直接Apple Store面交,顺便拆机换一块官方的电池,只要一切都能走下去,这机器就不会有啥事。4S的情况就复杂得多了,由于屏幕、前后摄像头都不能通过软件读取信息,只要保证未扩容就可以实现所谓“爱思全绿,仅换电池”的效果,可动手脚的空间相当大。这回我就遇到了这么一件事,花了468块(差不多是95新纯原裸机的价格)买到了一台日版64G“仅换电池”的iPhone 4S。




到手之后发现了第一个疑点:这机器怎么感觉“没那么对称”呢?

从图片就能大概看出来,这台机器的后盖比屏幕厚了一些。即使是没用过iPhone 4S的人,也大概能猜到“这机器采用了对称设计,不会出现这样‘不必要’的厚度不均问题”。翻到机器背面,嘿,这处诡异的透光差不多可以表明机器的身份啦:

拿螺丝刀打开后盖,诶嘿,不仅是后盖,主板也有惊喜:


后盖“减配”的导热/绝缘贴,经典的印章,主板上硬盘屏蔽罩“狂野”的划痕,还有什么可说的?另外在尾部小板的排线底下还有一张大易碎贴,但那个位置…实在是不方便拍,等之后的“大拆”环节再做更新。
翻到正面,这部分晃眼一看其实没什么问题,但深挖的话还是有不少亮点的。首先是不寻常的玻璃厚度,我印象中非2.5D玻璃的iPhone是不会有“玻璃超出支架这么多”的情况的。我手里的剩下几台4S都是基本齐平,看到的各位也可以拿出自己的机器来对比一下。超出边框的玻璃产生了光线折射,造成了奇妙的“两个屏幕”效果:

开启“显微镜”模式后,我又在屏幕右侧边框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各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白点”:


另外,屏幕上下的“钢边”露出厚度也不一致,这个需要仔细看:


以上三点如果单独出现的话可能还算是“品控问题”,同时出现的话就相当不寻常了。屏幕本体倒是终于符合了描述,显示效果OK,打光和水滴测试也都没问题。另外多说一句:原装机的后盖好像也用了疏油涂层,水滴测试的结果相当接近屏幕,至于图上这台机器的后盖嘛…不用想,跟玻璃桌完全一样。


基于这些情况,我大概能作出两点推论:
1. 不用想,一定大拆过;
2. 屏幕支架很有可能更换过,新胶水对屏幕玻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了白点。
这时我突然想起还有卡托没检查,取出来一看…嗯,果然不对码。由于这件事没的洗,卖方只好直接承认:

外观部分到此结束,之后更新拆机篇和扯皮篇。可笑的是,卖方收到评价后第一天还一切正常(甚至表示会认真研究),第二天突然暴怒、删发布并开始电话威胁,反射弧可以说是相当长啦。




到手之后发现了第一个疑点:这机器怎么感觉“没那么对称”呢?

从图片就能大概看出来,这台机器的后盖比屏幕厚了一些。即使是没用过iPhone 4S的人,也大概能猜到“这机器采用了对称设计,不会出现这样‘不必要’的厚度不均问题”。翻到机器背面,嘿,这处诡异的透光差不多可以表明机器的身份啦:

拿螺丝刀打开后盖,诶嘿,不仅是后盖,主板也有惊喜:


后盖“减配”的导热/绝缘贴,经典的印章,主板上硬盘屏蔽罩“狂野”的划痕,还有什么可说的?另外在尾部小板的排线底下还有一张大易碎贴,但那个位置…实在是不方便拍,等之后的“大拆”环节再做更新。
翻到正面,这部分晃眼一看其实没什么问题,但深挖的话还是有不少亮点的。首先是不寻常的玻璃厚度,我印象中非2.5D玻璃的iPhone是不会有“玻璃超出支架这么多”的情况的。我手里的剩下几台4S都是基本齐平,看到的各位也可以拿出自己的机器来对比一下。超出边框的玻璃产生了光线折射,造成了奇妙的“两个屏幕”效果:

开启“显微镜”模式后,我又在屏幕右侧边框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各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白点”:


另外,屏幕上下的“钢边”露出厚度也不一致,这个需要仔细看:


以上三点如果单独出现的话可能还算是“品控问题”,同时出现的话就相当不寻常了。屏幕本体倒是终于符合了描述,显示效果OK,打光和水滴测试也都没问题。另外多说一句:原装机的后盖好像也用了疏油涂层,水滴测试的结果相当接近屏幕,至于图上这台机器的后盖嘛…不用想,跟玻璃桌完全一样。


基于这些情况,我大概能作出两点推论:
1. 不用想,一定大拆过;
2. 屏幕支架很有可能更换过,新胶水对屏幕玻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产生了白点。
这时我突然想起还有卡托没检查,取出来一看…嗯,果然不对码。由于这件事没的洗,卖方只好直接承认:

外观部分到此结束,之后更新拆机篇和扯皮篇。可笑的是,卖方收到评价后第一天还一切正常(甚至表示会认真研究),第二天突然暴怒、删发布并开始电话威胁,反射弧可以说是相当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