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sbandcry吧 关注:77,944贴子:764,971

当世界是一面哈哈镜时,我该如何面对自己扭曲的倒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本看完第二集之后沉淀的心情被ED彻底引爆了,所以久违地胡乱写一些这两集的看法,以及对nina这个角色塑造的喜爱(发癫)。


IP属地:美国1楼2024-04-14 00:28回复
    一. Nina的底色:自我的源动力
    这两集中的nina初看是有一些割裂感的。平时跟mmk相处的时候非常可爱,第一集里的各种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的表现以及第二集开头里吐槽mmk酗酒问题(确实能喝,吃小火锅的时候我一转眼mmk炫进去两罐,你的肝好强大);

    但是在特定的场合又会自我封闭然后开始拒绝他人的好感,甚至是狠狠给对面上强度

    (真是麻烦的女孩子捏~( ̄▽ ̄)~*)。
    我在反复观看第一集的时候以为nina的割裂感来自于她的人格伪装,及在不同场合的时候nina会戴上不同的人格面具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我在看完第二集的时候,觉得荣格心理学的人格面具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她的理论,更应该是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looking-glass self)
    *楼主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全部来自于极为浅薄的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行为经济学知识:大部分出自于大学没好好学的专业,小部分来自对女神异闻录和真女神转生系列的喜爱。以下内容大概率为巨量胡扯,如果哪里说错了还请用专业知识狠狠拷打我(
    镜中自我理论 (looking-glass self),是由1902年查尔斯·霍顿·库利所提出的理论,简要些来讲就是:人的自我意识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反映而建立起来的,即自我是人与人互动之后的产物。这个镜中的自我主要有三个要素:
    表现(presentation): 我以为别人看到的我是什么样子 ;
    辨认(identification): 我以为别人看到我的这些行为之后会有什么想法 ;
    以及主观解释(s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 根据我以为的,“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而产生的自我看法;


    IP属地:美国2楼2024-04-14 00:34
    回复
      从定义上就看得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套娃的概念。镜中自我的形成几乎全都依赖于"我"这个个体所想象的,他人对于我的看法,是一个自我与社会互动之后所产生的,“我”的映像(image)。
      别的楼主这里就不深究了,我们直接来看可爱的Nina。

      她的looking-glass self形成,在她所处的环境当中,应该是比较艰难以及恶劣的。
      压抑的(原生)家庭环境

      学校里遭受的霸凌(虽然看的确实太多了,但是每次这种我都还是挺愤怒的):

      别的我甚至都不用去细想,对于一个还没成年的青春期小姑娘来说,光就这两个要素叠加在一起,会让她遇到两个致命的问题:
      1.我应该如何获得自我认同感 (how should I treat myself?)
      2. 我应该如何获得自我成就感(What is victory to me?)


      IP属地:美国3楼2024-04-14 00:39
      回复
        用我们上面提到的镜中自我理论,当她周围所有能够相处的对象,都无法给予她正向的,甚至是正常的回馈,Nina心里所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Nina在第二集表现出的,我特别喜欢的一点就是,她存在着相当大的自我认同(self-identify)。

        因为这个词有着非常多的衍生和可能被误读的定义,我先把在这里的语境下我所指代的英文定义贴出来:
        to believe that you are a particular kind of person, especially when other people do not think that you are that kind of person。
        放到镜中自我的语境里,就是哪怕Nina在自己的周围都是哈哈镜的情况下,依然在镜子中看到了笔直站立的自己。
        【我要做什么来逃离现在这个环境;我要做什么来让我依旧还是我;我不想认输】

        那这个成为Nina自我的标杆的,给予了Nina对自我坚持的力量的,没有让Nina彻底放弃自我成为他人意志的傀儡的,在我看来只有一个人选了。
        伟大的桃香姐,以及她的空之箱。(听1000遍!)
        我们来看看空之箱的歌词,它非常契合Nina的自我怀疑和迷茫:
        【本不该存在于地图的三岔路口,却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我究竟该跟随着什么前进】

        【如果将来能够填满这些空格,就算是正确答案了吗?】


        【如果换成是你的话,你又会选择如何前进?】

        那么答案呢,也在歌词里:
        【所谓答案,大多都是虚有其表的常识吧】

        【不存在正解,认输更是无从谈起】
        【我只要一辈子,做好我自己,就已足够】

        这些话语对于迷茫时期的Nina,我觉得含金量已经不用多说了。
        (也难怪Nina对你桃香姐没戒备啊,某种程度上遇到了引导自己的人,大部分人戒备心都会放下来一点,但是你们第二集这个同床确实让我很震惊)


        IP属地:美国4楼2024-04-14 00:52
        回复
          nina可爱捏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14 00:56
          收起回复
            二. Nina的现在:内在自我的怀疑
            在胡扯完Nina这个角色的底色之后,其实有几个小问题:
            既然她要逃离自己原先的环境,为何依然要遵从父亲的愿望去考大学?
            如果是反抗的话,为何反抗的不彻底一些?
            都跟自己憧憬了如此之久的mmk住到一起了,为什么不加入乐队呢?

            这里我觉得,与其用其他的心理学或者哲学理论来解释,某位大诗人笔下的名人名言会非常适合:
            【憧憬,是距离理解最为遥远的距离。】


            IP属地:美国6楼2024-04-14 00:57
            回复
              Nina在第二集前半段的表现非常的理性:
              她知道霸凌的本质是由施暴者,组织者,拱火者等组成的一个让自己无法反抗的组织;

              她也清楚父亲说的是对的,考上大学对于自己人生的未来非常的重要,她也知道自己要这么做。


              这些想法哪怕跟mmk同床了数日(震声)都没有改变。
              而理由也很简单:我不想认输而已。


              IP属地:美国7楼2024-04-14 01:01
              回复
                这不仅跟空之箱的歌词是呼应上的,也是Nina这个角色最闪亮的地方之一:我知道什么是错的,而我不想对它低头。低头,就是输了。
                校园霸凌是错的,父母让我对霸凌忍气吞声是错的,重复着以前的生活是错的;
                哪怕我还不会做菜,哪怕我还不会一个人生活,哪怕东京(川崎)对我而言几乎是完全陌生的地方;
                我也得做些什么,来让我依旧还是我。
                而目前Nina认为的反抗方式,就是【满足家庭对我的正确的要求和期待,然后我就能自由了】
                这是青春期的孩子面对既对又错的父母,尤其是控制欲很强,经常使用正论压人的父母,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想法。
                而这个也能跟Nina经常跟别人道歉,以及跟486吃饭之后炸毛了的行为对应上:因压抑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权威压迫而产生的,对他人的行为极度敏感的状态。
                这个敏感的状态有个对应的名词叫OCD,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强迫症心理失调.

                英文的定义是 a pattern of unwanted thoughts and fears known as obsessions, such as Unwanted thoughts of aggression,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无法抑制的一系列心理强迫症,包括但不限于自己原本不是这么想的攻击性想法或者对他人行为的恶意揣测。


                IP属地:美国8楼2024-04-14 01:03
                回复
                  强迫症OCD的范围很广啊,我们这里只讨论攻击性相关的,即aggression。
                  当然,你也可以用著名的聚光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s)来解释: 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度。

                  更形象一点,就是【她/他这么做,是不是觉得我做错了什么,我是不是惹他/她不高兴了,我得先道歉。】


                  或者是【她/他这么做,是不***在暗讽我啊/说反话啊/攻击我啊,我要狠狠跟他/她上强度。】

                  这个心态反映在mmk上是道歉;而对于不是很熟,跟自己又是同龄,各种行为跟自己正好相反的486,则是炸毛(虽然在第二集厕所里跟mmk也炸毛了)。
                  Nina的反应其实很符合OCD的特征: 无法自控,一阵来一阵去,而且事后自己的理性会意识到自己是错的。

                  治疗OCD的方式在现实世界里其实很直接: 不间断的心理咨询和话聊。如果有一个人能够持续的跟你沟通,让你把这种非理性的情绪释放出来,逐渐OCD的症状就会减轻了。
                  幸运的是,Nina是愿意沟通的,在这两集里她是愿意去输出情绪的,这也给缓解她这种麻烦的想法一个很好的开始。


                  IP属地:美国9楼2024-04-14 01:09
                  收起回复
                    三. Nina的未来: 自我的闪耀
                    mmk第二集说过,Nina已经获得了最为重要和宝贵的东西。

                    这个每个人的理解应该都有所不同啊,我个人的想法是: 对自我的坚持。用mmk的话来说就是【明明很脆弱却依然不愿意扭曲自己】。

                    从Nina第一集开始做的每一个举动,除了mmk之外,几乎都没有获得正向的外界反馈。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自我是我与社会互动的产物。
                    哪怕自己认同自己,没有收到外界的反馈,也是会逐渐丧失动力,像失去了闪耀的补胎少女。
                    我们在上面所提到的,Nina如此富有层次的内在精神世界,加上她的天赋,会让她成为无与伦比的主唱。
                    但是这依然存在着最终的一个问题: Nina自己是否愿意去做主唱?(虽然截图这里更像是可爱的嘴硬捏)

                    如果她又是被其他人拉进的乐队,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去嘶吼,去歌唱,那么又会变成过去的生活,自己依然在被强迫着去做事。

                    但看了下集预告,我相信花田老师是能把握好这个度的:


                    她的歌声,会是自我的呐喊,会是对正解的否定。
                    美少女摇滚,就应该让美少女竖起中指,然后大喊着让世界吃屎去吧!


                    IP属地:美国10楼2024-04-14 01:15
                    收起回复
                      总而言之,我个人觉得gbc这两集做的是相当好的。花田老师发挥了他应有的水平,东映的3D在人物上做的非常生动,歌曲溜得更是爽到飞起。
                      爆裂绽放真好听吧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04-14 01:23
                      回复
                        分析的好棒,lz难道是阿美利卡psychology相关专业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4-14 01:32
                        收起回复
                          好看爱看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4-14 01:36
                          收起回复
                            爆裂绽放是真好听吧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4-14 01:43
                            收起回复
                              真的吊 GBC做的越精彩就越让我觉得花田能搞出星二到底是吃了什么屎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4-04-14 03: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