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通密,号长春子,山东牟平人,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戊辰正月十九日。于金世宗大定七年丁亥春在昆嵛山烟霞洞拜王重阳为师,时年19岁。
金世宗大定十年正月,王重阳仙逝。邱处机同马丹阳、谭长真、刘长生4人背负师父骨骸送至咸阳埋葬后,在姜子牙钓鱼的磻溪自修7年后又去龙门修行。这期间他仅一蓑一笠,虽寒暑交替也不改变,世人呼他为“蓑衣先生”,在道学功德方面妙合虚无,理通玄奥,取得很大成绩。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戊申(1188)春二月,皇帝闻其名,诏赴至阙,并奉旨于天长观主行万春醮事。之后世宗皇帝又多次召见,邱处机“部析天人之理,演明道德之宗,甚惬上意”,皇帝赐钱数万,邱处机上表辞之。
金章宗元年邱处机回到山东,先后活动在栖霞昆嵛山、青州的云门山。公元1195年,全真七子同来崂山,弘扬全真教法,崂山所有的道士都接受了全真派理论,归依全真教派,崂山的各道教庙堂分别纳入全真七子的门派中。随后邱处机就在崂山各洞窟中修行,现留在崂山各处的邱处机遗迹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元太祖十四年,成吉思汗和南宋皇帝所派的使者同日到达,邀聘邱处机前往。
邱处机及同行的18位弟子远逾万里西行至大雪山,成吉思汗问及长生之药,邱对曰:“但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大汗爱其诚实,又问起统一天下之策时,邱处机对曰:“欲一天下者,必不嗜杀人。”遂建议成吉思汗“少杀戮,减嗜欲,敬天爱民”。大汗则尊他为“国师神仙”,赐虎符,付玺书,敕领全国道教。以铁甲军数千送还燕京,改天长观为长春宫,修白云观与宫为一体。
元太祖二十一年邱处机逝于白云观,年79岁,殡于白云观的处顺堂。3年之后,启棺更衣时,但见其手足如棉,颜面如生,众弟子将遗骸营葬在长春宫东侧。在崂山上清宫前,有邱真人的衣冠冢。
邱处机联系好学,除道学有成之外,精通文章、诗词和音律,所著道家内丹修炼的文章颇多,收入《磻溪集》、《鸣道集》;他率弟子西行,一路上所见所闻所感,均收入《长春真人西游记》。
元世祖敕封他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