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别的好办法,直接换根足够粗的杆子比较好。
枪库这么粗,估计是为了怼骑兵,防止枪杆断裂。
我记得戚继光说过,明朝那种头细尾粗的长枪,戳蒙古人的马容易断。蒙古人有一定数量的具装骑兵,就是人和马都披甲,防御力很高。
当然,跟枪杆材质也有很大关系,明朝军队的5米以上长枪大多是竹竿,杆子很差。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卷二 储练通论(下)
今日之计,以与战言之,必须各项器械,各长彼一倍,相持之势,各得便宜数倍,庶可驱胆怯之卒,不坚之阵,而当强悍之敌也。精得火器、火箭、鸟铳、喷筒,则可以长于敌之矢矣。长柄钯可打戳,以革刀步下仰戳,则可及敌面。马上则先加于刀,夹刀棍可打可戳,步下则可戳马腹,马上足能敌刀洞甲,则可长于敌之钩刀矣。
中原之地,兼防内盗贼,可用长枪。与敌战,则长枪难用。何也?敌马万众齐冲,势如风雨而来,枪身细长惟有一戳,彼众马一拥,枪便断折,是一枪仅可伤一马,则不复可用矣。惟有双手长刀藤牌,但北方无藤,而以轻便木为之,重不过十斤,亦可用。以牌蔽身牌内,单刀滚去,只是低头砍马足,此步兵最利者也。
明 戚继光《练兵实纪 》长枪解
用毛竹之细者,长一丈七八尺,上用利刃,重不过四两,或如鸭嘴,或如细刀,或尖分两刃,造法亦自脊平铲至刃乃利。必执持正根,用杨家法,初则用之南方杀倭,全赖于此,此利其长。
明 程冲斗《长枪法选》
今军伍中多用竹竿,但要选苗竹,竹节稠密者佳。大抵竹不耐用,拿拦击刺之间,力大则破矣,干又自裂,可用盐卤久浸,使常有润色,略可取用耳。
明 何良臣《阵纪》
南方以竹为杆,甚称省便。北地风高易裂,须得丝筋缠紥乃可,否则以椆木代之犹胜。
明 茅元仪《武备志》
枪杆,稠木第一,合木轻而稍软,次之。要劈开者佳,锯开者纹斜易折。攒竹腰软,必不可用。北方干燥,竹不可用,木杆可用,东南竹木皆可通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