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柱的手指抚过焦化厂鼓风机的铸铁外壳,冰凉的触感裹着机油气息钻进鼻腔。1980年7月的热浪在厂房里凝成胶状,工作服后襟早已被汗浸透,紧贴在脊椎骨上。
"小李,过来搭把手!"维修班长老张的吆喝声穿透机器轰鸣。李铁柱猫腰钻进检修口,手电筒光束里,齿轮箱内壁的刮痕像蜈蚣般狰狞——这正是三天后会突然抱死的隐患点。
"张师傅,这箱体温度是不是偏高?"他故意将测温枪对准轴承座,红色数字在89℃上下跳动。老张瞥了眼仪表盘,沾着油污的眉头皱成疙瘩:"见鬼,上周才换的润滑脂。"
"可能是油脂型号不对。"李铁柱掏出笔记本,80年代湘钢还在使用钙基润滑脂,而他知道改用锂基脂能降低15℃工作温度,"我在技校教材里看过新式润滑剂......"
"毛头小子懂个屁!"设备科王科长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铝制安全帽压着花白鬓角,"厂里三十台鼓风机都用这油,就你特殊?"
李铁柱攥紧兜里的英雄钢笔,笔杆上"安全生产标兵"的刻字硌着手心。这是前世师父临终前送的,如今却成了跨越时空的信物。他深吸口气:"给我三天,只要调整润滑周期和油品,能耗能降两成。"
空气突然安静,只有轴流风机在头顶嗡嗡作响。老张突然扯开嗓子:"王头,让他试!上周三号高炉冷却壁漏水,不就是这小子提前发现的?"
设备档案摘录
编号:GF-1980-07
设备名称:焦化厂58型鼓风机
隐患记录:
1. 齿轮箱轴向间隙超标0.15mm(1980.7.12检测)
2. 轴承座温度异常(89℃/环境温度35℃)
3. 润滑脂碳化严重(取样分析报告第08071号)
当夜值班室灯光惨白,李铁柱在自制表格上勾画巡检路线。忽然停电,整个厂区陷入黑暗。他摸黑冲向压缩空气站——这是要维持高炉风口的生命线。
"小李!储气罐压力在掉!"值班员老周的喊声带着颤音。手电光柱扫过压力表,红色指针正以每分钟0.3MPa的速度下坠。李铁柱脑海闪过前世的事故档案:1980年8月4日,动力厂空压机跳电导致高炉灌渣......
"启动备用电机!切换备用气路!"他撞开配电柜,食指划过密密麻麻的按钮。当备用机的轰鸣撕裂寂静,压力表指针在0.18MPa处艰难抬头时,后背抵着的铁门已被冷汗浸透。
晨会上,厂长盯着新绘制的设备树状图,钢笔在"热电厂锅炉给水泵"旁重重画圈:"你说这台泵轴承寿命只剩两周?"
"振动值超过4.5mm/s,频谱显示内圈损伤。"李铁柱展开自制的波形图纸,"这是今早的监测数据。"检修班拆开泵体时,碎裂的滚珠在油槽里闪着诡异的光。
王科长突然拍案而起:"你天天鼓吹预防维修,维修班兄弟们喝西北风去?"会议室火药味渐浓时,厂区突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李铁柱瞳孔骤缩——这频率是烧结厂环冷机的急停信号。
当众人冲进烧结车间时,五十米长的环冷机像条僵死的巨蟒横卧着。李铁柱扒开人群,指尖触到传动齿轮箱的瞬间,前世记忆汹涌而至:1980年9月,因环冷机停机36小时,导致两座高炉被迫休风......
"给我两小时。"他扯过检修方案,在空白处飞速计算速比,"把第三段托辊整体抬升5毫米,用垫片调整水平度。"老张看着这个二十出头的青工,突然想起他上周精准预测了制氧机振动频率。
当环冷机重新转动时,李铁柱正蹲在污水沟旁。焦化厂的暗红色废水流过指间,他悄悄藏起取样瓶——要改变湘钢的命运,真正的战场在三年后的环保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