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省吧 关注:783贴子:74,614
  • 10回复贴,共1

这是江南省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多发一些建设的文章,毕竟这是江南省吧,不是江南吧。江南省、南直隶,是国家层面的行政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灿烂。同时,也是物产丰富,山川秀丽的区域。探讨历史,展望未来。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26 12:00回复
    嗯嗯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26 12:08
    回复
      作古的历史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26 16:11
      收起回复
        确实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26 17:07
        回复
          江南省吧原来是个人贴吧


          IP属地:浙江5楼2024-07-06 11:58
          回复
            就江南省若干历史问题,给大家普及一下,避免懵圈。
            中国古代官方机构一直是三权分立,即行政、司法、军事。分别掌握民事、邢狱、军队。民为国之本,行政是国家重要机构。
            行政上,秦后、隋朝之前,施行的是郡县二级制,唐宋为州县二级制,性质一样,名不同。隋唐宋,在边疆或主要地区施行府制,以军事长官为主,兼顾民事。元朝以后,行政上行省、府、县三级制。因三权分立,有纠纷,朝庭会派官员下来调解,就是巡抚,明末清后设全职,协调三方。
            大家常提的江南省,有几个误解。主要是这个“省”字,它有几个意思。
            1,江南省,是指清朝江南行省,因民间习惯,简称江南省,但官方正式名称是江南。
            2,江南省,是江南承宣布政司的简称。这个“省”,是指官方行署机构。日本到现在,也是用这个省字,如外务省。所以,江南省分家,只是布政司这个民事机构分权,类似总公司分成若干子公司的区别。如乾隆二十五后,江南省实际上已分成安徽、江宁、苏州三个布政司。但其司法、军事还在江南,后期通商权限依然在江南。
            3,“省”,有辖区的意义。如安徽省,其全称是江南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辖区+职称。文书抄写时,为了简便,习惯上简称安徽省。在太平天国时期,清庭内部抄送,有关江南三司的内容,会简写苏安省(苏州布政司和安徽布政司)或江安省(江宁布政司和安徽布政司)或江苏省(江宁布政司和苏州布政司)
            4,江南省的银元和铜元问题
            太平天国后,市场金融混乱。为了稳定经济,效访洋人制银元,金融锚定贵金属。只限于本区域使用。江南有四家造币厂,安徽、江南、苏州、上海,江南是总厂。除江南厂外,其它三家制银元1年半左右停止,只造铜元。银元由江南一家制造,所以也看见“江南省造”,这个“省”即是指江南行省,也是指江南造币总厂。
            江南学政,古代学政地位高,也是天子门生来源,势力争夺高地。
            安徽和江苏都有自己的学政(省教委),但乡试同在江南贡院,这也是不同于湖广.陕甘分省的重要地方。是两江总督强势之处,牢牢抓住江南(民间称安徽上江,江苏下江)人脉和财富。
            最后,近代所言江南,即清江南省。江南省内分地理江南、江北、淮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8-24 11:12
            回复
              在解释一下道、路、专区概念。

              1,唐贞观十道之江南道,开元后分东西道。这是司法官员负责区域,即御史负责,不是行政区域。唐施行州(府)县二级制,地人稀,交通不遍,官员人数少,监察百官的御史官员更少,所以分区域,来回巡查。到了宋朝后,每一路都有固定官员。
              2,明清时道,经济交通有发展了,分工也细化了,有守道和巡道。守道,其实是布政司派出机构,主要还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影响办事效率。在交通方便情况下,设几个府为一道,固定办公,传达收集布政司政令。如芜湖道,即是安徽宁池太广道,驻芜湖,因回江宁安徽布政司方便。后太平天国战争,长江不通,就成了徽宁池太广道,俗称皖南道,后期也正名,安庆来归,不久清灭。这也就是皖南不认安庆的源由。
              巡道,是按察使派出部门,司法部门,具体责任一些府州邢狱。

              宋朝的路,相当于行省雏形,有三部门固定官员,但没有统一权限。因唐乱教训,宋在重要地区设府,各节度使都是皇族,也是虚职,防止地方权限过大,危及皇权。在交通运输上分区,便于集于漕粮.军队.税银等,因权限分散,便于管理。
              专区
              民国初期,废府存县。省政府派出机构,不管各县具体事务,只是监督。长官称专员,和明清的道一样,换了名称。
              1949年建国后,行政上沿用省.县(市)二级制,设专区。是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四大班子外派机构,称工作组。职能是指导各县市建设,不具体管理各县事务。1967年后,专区改名地区,性质一样。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8-24 12:12
              回复
                再说一下南直隶、江南省地理。
                首先,大家看地图,建议以大统一的帝王视角,俯视天下。先看地形图,再用交通、经济和军事眼光看行政,不要局限于一隅几城。
                1,先看山川,黄河、淮河、长江三条平行江河。北有燕山、中有太行、秦岭.大别山,南有岭南武夷,东临大临,西有高原戈壁。山川精华集中东南巽位,得之昌,失之亡。
                2,北人南下通道
                古代交通之便,首选水路。隋之前,都城在洛阳.长安一带,南下最方便的路线是走大别山西路,既走南阳,过襄阳到荆州,走汉水到长江,聚在洞庭,然后东流到江东,或南下湘江到云贵,此时,湖南便是江南重地。
                走大别山东路,陆路到淮河后,改行船经淝水到巢湖,再出裕溪河到长江,过江即是江东,或移舟逆江到鄱阳湖,经赣江抵两广。此时现安徽江淮地区就是重要战略地带。
                隋大运河修通后,洛阳可以连接黄河和邗沟到长江,扬州、镇江便成了重要渡口,江东成了江南,但此时经济重点还在北方黄河流域。
                3,黄河改道是中国经济发展改变的重要原因,南宋將领杜充为阻击金兵,扒了黄河,造成首次黄河南下改道,经现徐州盐城夺淮入海,造成隋唐大运河堵塞失效。现皖北豫东鲁南苏北成了黄泛区,加上宋金前线,经济崩溃。南宋全靠海贸得以喘息。直到元朝,才改道重修大运河,将大都与江南相连。
                4,南直隶西有大别山屏障,北有黄河天险,南有现皖南和浙西丘陵,东有大海阻隔。境内有三条东西向水路,还有南北大运河相串,形成一个“丰”字,交通非常便利。有大片平原,粮自给,还大大有余。以南京为中心的京师,条件优越。
                5,南直隶境内的黄河和淮河,在明中期治理有改善。直到清朝咸丰5年,黄河又改道北方入渤海,又造成淮河淤积。虽说江苏面积天天变大,但直到现在,淮河还没有乖巧。
                6,在1840年前,江南都是小农经济。几乎都是以农业为主,苏州省在下游,受水灾少,要好于安徽省江宁省。但江宁省内有皇家织造,两淮盐运,南河漕运等重要职能部门,重要性强于其它两省,总督直辖。江苏巡抚主要负责苏州省民事。
                但1840年后,上海开埠,各洋行代理占位,徽商因太平天国内战,已无抗衡之力。至此,粤语、英法等语庞据上海经济,虹吸中华。江淮语、吴语、越语混杂,成为权贵资本工蚁。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8-24 14:43
                回复
                  江南四大名城
                  这四大名城,是指清朝江南省四大名城。扬州、江宁、苏州和徽州。前三名大家都能接受,但徽州,可能有人诧异。徽州本地其实很平庸,徽商是控制了江南经济,扬州是徽商殖民地。这不是徽州份量,只是生活无奈。徽州人的精神领袖是程朱三圣,都是祖籍徽州人。因此,徽州士人多,官员多,以读书为荣,以仕出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8-24 15:34
                  回复
                    江南省分省的原因
                    顺治十八年,江苏巡抚朱国治为了敛财,弄了一个江南奏销案,让苏淞常镇太的地主士绅一万多人黜革,税粮一直拖欠多年。建议江南布政司右政司(副职)来苏州处理多年存压问题,长驻苏州。左布政司(主职)主政当年税粮,后苏北几州府给右布政司,右布政司处理苏州事后,又接手苏北各府州事务,形成了左右布政司的辖区与巡抚辖区相同局面。
                    康熙六年后,左右布政司按辖区称名。即江南安徽布政司和江南江苏布政司。到乾隆25年后,江苏布政司又分成江宁布政司和苏州布政司,江南省实际是三个布政司。
                    江南省分省,其实,这也是满清内部矛盾爆发。顺治在位时,重用汉官,引起满人高官不满,怕失去权力,借江南民众反清复明和抗税,炮制了江南奏销案,分解了江南省实力。
                    但江南是清庭税赋重要基地,为了加强控制,江南初有三个巡抚两个布政司一总督,后改成两巡抚三布政司一总督。巡抚由最初的协助治安变成主民事。安徽布政司在江宁办公近100年,才回安徽境内安庆府。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8-24 17: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