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5机体结构的核心是四个横贯机身的整体隔框,每个隔框上有两个大孔供进气道通过,隔框的两侧分别与两侧机翼相连,由于中央机身段很宽,实际上的机翼并不大,但机翼上表面与机身背部融为一体,提供了更大的有效升力面积,从而降低了总翼载荷。
现在看到的F-15主翼翼梢有一个向内侧切掉的小角,这是因为在试飞中发现,飞机在约0.95马赫数时、某些高度上会发生抖振,于是在每边机翼切掉了一小块,形成了现在独特的斜翼尖;与后来一些先进战斗机相比,F-15的机翼可谓相当“简约”,除了最传统的后缘副翼和襟翼外,没有其他多余活动翼舵面,甚至连最常见的用于提高空战机动性的前缘襟翼也没有,很多网友又把这归结于“力大砖飞”,但实际上正是因为F-15的机翼部分非常精巧,又精心设计了翼身融合部分,所以无需配置多余的增升措施就能满足性能要求,省下来的作动机构也减轻了自身的结构重量。
F-15的进气口也相当有特色,从侧面看,进气口从前上方向后下方斜切下来,形成一个斜口段,这个斜口段其实还可以绕下边缘的转轴转动,由计算机控制、根据飞机姿态调整角度,使进气口尽量能够“对正”迎面气流,保证了进气效率。但这只是这个进气口作用的一部分,由于进气道本身非常宽大,进气道上表面向后延伸自然融入机翼上表面,因此这个进气道本身同时也成为机身-机翼升力体的组成部件;这还没完,可上下转动的进气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与鸭翼类似的作用,据说在超音速条件下,这个进气道可以提供相当于平尾三分之一的操纵效率。

现在看到的F-15主翼翼梢有一个向内侧切掉的小角,这是因为在试飞中发现,飞机在约0.95马赫数时、某些高度上会发生抖振,于是在每边机翼切掉了一小块,形成了现在独特的斜翼尖;与后来一些先进战斗机相比,F-15的机翼可谓相当“简约”,除了最传统的后缘副翼和襟翼外,没有其他多余活动翼舵面,甚至连最常见的用于提高空战机动性的前缘襟翼也没有,很多网友又把这归结于“力大砖飞”,但实际上正是因为F-15的机翼部分非常精巧,又精心设计了翼身融合部分,所以无需配置多余的增升措施就能满足性能要求,省下来的作动机构也减轻了自身的结构重量。
F-15的进气口也相当有特色,从侧面看,进气口从前上方向后下方斜切下来,形成一个斜口段,这个斜口段其实还可以绕下边缘的转轴转动,由计算机控制、根据飞机姿态调整角度,使进气口尽量能够“对正”迎面气流,保证了进气效率。但这只是这个进气口作用的一部分,由于进气道本身非常宽大,进气道上表面向后延伸自然融入机翼上表面,因此这个进气道本身同时也成为机身-机翼升力体的组成部件;这还没完,可上下转动的进气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与鸭翼类似的作用,据说在超音速条件下,这个进气道可以提供相当于平尾三分之一的操纵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