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一个非常大的健身误区,那就是认为肌肉体积越大等于肌肉力量越大,这是错误的,实际上肌肉的力量与自身体积并不完全对等,造物主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骨骼肌的类型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力量型、健美型、耐力型。这三种骨骼肌互相之间的关系,其实可以用一张曲线图清晰表示出来。

RM决定了你的肌肉会发展成哪种类型。RM是一个运动术语,指的是在力量训练中你当前重量能连续举起的次数(无休息情况下),如果你当前重量只能举起1次,那么这个重量就是1RM,如果你当前重量能举起10次,那么这个重量就是10RM。RM对于肌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会决定你的肌肉发展类型。如果你在每一组的力量训练中使用1~6RM做组,那么你的肌肉会发展成力量型肌肉。如果你在每一组的力量训练中使用6~15RM做组,那么你的肌肉会发展成健美型肌肉。如果你在力量训练中使用15+RM做组,那么你的肌肉会发展成耐力型肌肉。很多举重运动员、力量举运动员、铅球运动员等,他们通常使用1~6RM做组,这个次数对于发展肌肉的爆发力和绝对力量效果显著,但是对于发展肌肉的维度却效果一般,它不能够很好的增进肌肉肥大(肌浆肥大或者非功能性肌肥大),但这也不意味着他们的肌肉维度就不会增长,只是相对于健美型肌肉来说增长有限,很多举重运动员和力量举运动员,他们全身的肌肉也是非常炸裂的。与之相比,很多健美运动员、健身爱好者,他们通常使用6~15RM做组,这个次数对于发展肌肉的维度效果显著,能够很好的增进肌肉肥大(肌浆肥大或者非功能性肌肥大),使肌肉看起来更大更饱满,但是对于发展肌肉的力量却效果一般,它不能够很好的增进肌肉的爆发力和绝对力量,使自己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这也不意味着他们的肌肉就没有力量,只不过相对于力量型肌肉来说有限,很多健美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的肌肉力量也是很强的。所以这其实是造物主给我们人类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我们误认为肌肉就一定等于力量,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匪夷所思的事实呢?首先肌肉并不是完全由肌纤维构成的,而是由肌纤维和肌浆构成的。肌纤维是产生力量的身体组织,肌纤维又可分为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又可分为肌小节,肌小节是产生力量的基本单位。肌小节又可分为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肌动蛋白是产生力量的源泉,它的蛋白分子结构使它能够发生化学转物理的变化,对,简单来说就是它能化学跨界物理,虽然它的蛋白分子是化学结构,但是它能使自身物理结构发生变形,很奇妙对吧,这种物理结构的变形就产生了那么一丢丢的力量,它会拉着肌球蛋白在自己身上滑行,虽然一个肌动蛋白产生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数以亿计的肌动蛋白一起拉着数以亿计的肌球蛋白滑行,就能产生几十上百公斤的力量。

化学跨界物理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就是炸药,炸药的燃烧本身只是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变化,但是它却能产生成吨的力量,甚至能将一座山夷为平地。肌浆无法产生力量,但是它能产生能量(ATP、肌糖原等),而肌纤维每收缩一下,都需要消耗肌浆中储存的能量,肌浆中的能量越多,肌肉能连续收缩的次数就越多,或者能对抗的阻力就越大,肌浆相当于是电池,给肌纤维供能用的。当然,这跟RM也有关系,如果你一次举起1RM的重量,那么你的肌纤维会一次性消耗掉肌浆中所有的能量,导致你没有力气再举起第二次。但休息十几分钟之后,你的肌浆又充能完毕,所以你又能举起一次1RM的重量。如果你一次只举10RM的重量,那么它只会每次消耗1/10的肌浆能量,所以你可以连续举10次,但你的肌浆能量终究会被消耗完,而一旦被消耗完,你就再也无法举起。但休息两三分钟后,你的肌浆又充能完毕,你又可以举10次10RM的重量?你做不到。因为此时你的肌浆并没有充能完毕,它可能只充能了80%,所以同样是10RM重量做组,但第二组你可能只能举起8次,第三组你能举起的次数会更加少。这是为什么?因为随着你做组次数的增加,你的肌浆能量恢复速度跟不上你的节奏,就会导致你的做组次数越来越少,因为肌浆恢复能量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你做完一组之后休息时,它会先迅速恢复到20%,然后中速恢复到50%,再慢速恢复到80%,最后再超级慢速恢复到100%。所以健美运动员或者健身爱好者做组时,都是在透支肌浆能量,通过不断榨干肌浆能量,最终实现超量恢复使肌浆肥大,因为更肥大的肌浆,它储存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这就是健美型肌肉主要练的东西——“肌浆肥大”,次要练的东西才是肌纤维肥大。肌纤维肥大是通过是对肌纤维不断撕裂再“超量恢复”最终肌纤维变粗的过程,而肌浆肥大是通过对肌浆不断“透支消耗”再超量恢复,最后肌浆变厚的过程。肌纤维肥大意味着肌纤维变粗,肌肉力量变强。肌浆肥大意味着肌浆变厚,肌浆中的能量更多。在力量型肌肉中,肌纤维与肌浆的比例是7比3。在健美型肌肉中,肌纤维与肌浆的比例是3比7。#健身##肌肉#

RM决定了你的肌肉会发展成哪种类型。RM是一个运动术语,指的是在力量训练中你当前重量能连续举起的次数(无休息情况下),如果你当前重量只能举起1次,那么这个重量就是1RM,如果你当前重量能举起10次,那么这个重量就是10RM。RM对于肌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会决定你的肌肉发展类型。如果你在每一组的力量训练中使用1~6RM做组,那么你的肌肉会发展成力量型肌肉。如果你在每一组的力量训练中使用6~15RM做组,那么你的肌肉会发展成健美型肌肉。如果你在力量训练中使用15+RM做组,那么你的肌肉会发展成耐力型肌肉。很多举重运动员、力量举运动员、铅球运动员等,他们通常使用1~6RM做组,这个次数对于发展肌肉的爆发力和绝对力量效果显著,但是对于发展肌肉的维度却效果一般,它不能够很好的增进肌肉肥大(肌浆肥大或者非功能性肌肥大),但这也不意味着他们的肌肉维度就不会增长,只是相对于健美型肌肉来说增长有限,很多举重运动员和力量举运动员,他们全身的肌肉也是非常炸裂的。与之相比,很多健美运动员、健身爱好者,他们通常使用6~15RM做组,这个次数对于发展肌肉的维度效果显著,能够很好的增进肌肉肥大(肌浆肥大或者非功能性肌肥大),使肌肉看起来更大更饱满,但是对于发展肌肉的力量却效果一般,它不能够很好的增进肌肉的爆发力和绝对力量,使自己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这也不意味着他们的肌肉就没有力量,只不过相对于力量型肌肉来说有限,很多健美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的肌肉力量也是很强的。所以这其实是造物主给我们人类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我们误认为肌肉就一定等于力量,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匪夷所思的事实呢?首先肌肉并不是完全由肌纤维构成的,而是由肌纤维和肌浆构成的。肌纤维是产生力量的身体组织,肌纤维又可分为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又可分为肌小节,肌小节是产生力量的基本单位。肌小节又可分为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肌动蛋白是产生力量的源泉,它的蛋白分子结构使它能够发生化学转物理的变化,对,简单来说就是它能化学跨界物理,虽然它的蛋白分子是化学结构,但是它能使自身物理结构发生变形,很奇妙对吧,这种物理结构的变形就产生了那么一丢丢的力量,它会拉着肌球蛋白在自己身上滑行,虽然一个肌动蛋白产生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数以亿计的肌动蛋白一起拉着数以亿计的肌球蛋白滑行,就能产生几十上百公斤的力量。

化学跨界物理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就是炸药,炸药的燃烧本身只是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变化,但是它却能产生成吨的力量,甚至能将一座山夷为平地。肌浆无法产生力量,但是它能产生能量(ATP、肌糖原等),而肌纤维每收缩一下,都需要消耗肌浆中储存的能量,肌浆中的能量越多,肌肉能连续收缩的次数就越多,或者能对抗的阻力就越大,肌浆相当于是电池,给肌纤维供能用的。当然,这跟RM也有关系,如果你一次举起1RM的重量,那么你的肌纤维会一次性消耗掉肌浆中所有的能量,导致你没有力气再举起第二次。但休息十几分钟之后,你的肌浆又充能完毕,所以你又能举起一次1RM的重量。如果你一次只举10RM的重量,那么它只会每次消耗1/10的肌浆能量,所以你可以连续举10次,但你的肌浆能量终究会被消耗完,而一旦被消耗完,你就再也无法举起。但休息两三分钟后,你的肌浆又充能完毕,你又可以举10次10RM的重量?你做不到。因为此时你的肌浆并没有充能完毕,它可能只充能了80%,所以同样是10RM重量做组,但第二组你可能只能举起8次,第三组你能举起的次数会更加少。这是为什么?因为随着你做组次数的增加,你的肌浆能量恢复速度跟不上你的节奏,就会导致你的做组次数越来越少,因为肌浆恢复能量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你做完一组之后休息时,它会先迅速恢复到20%,然后中速恢复到50%,再慢速恢复到80%,最后再超级慢速恢复到100%。所以健美运动员或者健身爱好者做组时,都是在透支肌浆能量,通过不断榨干肌浆能量,最终实现超量恢复使肌浆肥大,因为更肥大的肌浆,它储存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这就是健美型肌肉主要练的东西——“肌浆肥大”,次要练的东西才是肌纤维肥大。肌纤维肥大是通过是对肌纤维不断撕裂再“超量恢复”最终肌纤维变粗的过程,而肌浆肥大是通过对肌浆不断“透支消耗”再超量恢复,最后肌浆变厚的过程。肌纤维肥大意味着肌纤维变粗,肌肉力量变强。肌浆肥大意味着肌浆变厚,肌浆中的能量更多。在力量型肌肉中,肌纤维与肌浆的比例是7比3。在健美型肌肉中,肌纤维与肌浆的比例是3比7。#健身##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