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吧 关注:1,194,467贴子:8,764,783

回复:吴梅村吕碧城 半空风簸秋声碎。夜深听雨小红楼 花替人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瓯北诗话●卷九 ○吴梅村诗》
《赠辽左故人》云:"桑麻亭障行人断,松杏山河战骨空。"
晚晴簃诗汇 陈之遴,字彦升,号素庵,海宁人。明崇祯丁丑一甲二名进士。入国朝,授侍读学士,历官弘文院大学士。有《浮云集》。
宁远
  先子曾持节,贤王复建牙。安危身并系,兴替事空嗟。蔓草埋残堞,阴风卷乱沙。尚传余部曲,扶义赴京华。
  燕京杂诗
  幽燕都会历元明,九鼎迁来自旧京。天子待边常自将,通侯出塞几专征。南包百粤开荒服,东引三齐绕大瀛。谁使金瓯终缺陷,赤眉青犊满都城。
  未歌《玉树》已亡陈,不筑阿房亦覆秦。一旅卒然挥白梃,九州强半著黄巾。求为黔首悲龙种,别有蛾眉辱马尘。痛忆文皇南下日,大廷幽谷尽忠臣。
  尽剪诸边贼算深,一宵风雨忽南侵。翻城虎旅元牙爪,揖寇貂珰总腹心。黑眚蚤从三殿出,黄霾频障九天阴。卜年亦拟齐周历,洛鼎安危匪自今。
  中人戚里竞豪华,勋爵重封几世家。十万买春灯市酒,两行照夜玉楼花。忽惊流矢丛丹阙,尚有鸣珂导锦车。玄武冈头霜树色,年年寒食吊群鸦。
  神宗中叶久熙康,龙战玄黄在庙堂。从此群公轻国恤,终令剧贼乱天常。八鸾晚出金隄月,五凤秋芜粉堞霜。莫叹簪绅刀俎尽,鼎湖遗憾杳难偿。
  烈皇亦是英明后,辛苦兴邦反丧邦。南渡有臣曾死诤,西征无将不生降。鹃枝血洒春宫六,龙驭魂归夜阙双。差幸孝陵弓剑地,寇氛犹自限长江。


IP属地:江西17楼2024-05-29 06:01
回复
    《瓯北诗话●卷九 ○吴梅村诗》
    《赠辽左故人》云:"桑麻亭障行人断,松杏山河战骨空。"
    晚晴簃诗汇   燕京杂诗
      片石才看勒汉铭,几番烽火照彤庭。腹心未见恢河套,肩背何缘割大宁。千帐美人歌夜月,四郊残鬼哭秋星。高皇颇有都秦意,遗恨当年失地灵。
      中书罢省启文渊,阁老仍专宰相权。非少萧曹扶汉日,终如牛李乱唐年。荒陵石马寒风里,废沼金凫落月前。行过黄扉长太息,虚将误国恨中涓。
      他时旄节总书生,军覆潼关国已倾。造膝主臣徒对泣,同心兵贼久输平。犹驰铁券封诸将,虚拟铜车指旧京。闻道榆林俱斗死,至今磷火遍荒城。
      安定门西旧教场,朱旗玄纛岁翱翱。风云尚想团营壮,狐鼠多从禁旅藏。没马乱蒿迷废垒,惊人斜雁起回冈。霜前北望松楸少,千里平芜落照黄。
      芳湖西绕夹城隈,翠辇龙舟昨日来。波黑夜腥秦苑血,风黄秋卷汉宫灰。朱楹系马肥瑶草,锦袖呼鹰下玉台。何处如云行十二,洗妆楼上镜重开。
      朱城绣岭接西山,缥缈花宫紫气间。塘上水嬉陈百戏,楼头春望出双鬟。干戈满地天方怒,台榭无人月不还。惟有金鱼池畔路,三春游马暂回环。


    IP属地:江西18楼2024-05-29 06:02
    回复
      《瓯北诗话●卷九 ○吴梅村诗》
      《赠淮抚沈清远》云:"去国丁年辽海月,还家甲第浙江潮。"
      《赠淮抚沈公清远》
      秋风杖节赐金貂,高会严更响丽谯。去国丁年辽海月,还家甲第浙江潮。
      书生礼乐修玄雁,诸将弓刀掣皂雕。最是东南资转饷,功成萧相未央朝。
      沈文奎(1598—1654),字清远,浙江会稽人。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北上辽东游学。
      崇祯二年(1629),破遵化,被后金俘,翌年携还沈阳,命值文馆,因受皇太极器重,召见询问国政。
      崇德元年(1636)授弘文院学士。顺治元年(1644),入关,授保定巡抚。翌年擢淮扬漕运总督。四年(1647)以擅免荒田税赋、请明陵寝祀典,被革职。
      五年(1648),起补宏文馆学士,充实录馆副总裁。同年,捐千金改建曹娥孝女庙。后乡人为赞佩其德行,以余资建沈公祠于庙侧,祀文奎。八年(1651),复受命总督淮扬漕运。十年(1653),胶州总兵海时行叛,文奎与总督马光辉两路围剿,以功进秩兵部尚书。十一年(1654),奏垦江北荒地近万顷,以催运稽迟降三级调用,寻补陕西督粮道,57岁卒于官。
      《熙朝新语》  (清)徐锡龄、钱泳 著
      范文肃公文程为本朝开国元勋文臣第一人。天命二年,文程见太祖高皇帝于抚顺。伟其貌,询知家世,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天聪三年,从征有功,时官文馆,尚未有大学士职衔,而文肃所领皆枢密事。崇德元年,改六馆为内三院,授秘书院大学士。每议大政,必资筹画。八年,拨隶正黄旗。
      太宗文皇帝用范文程议,特选士于盛京。沈文奎登第一名,字清远,浙江会稽人,世居曹娥村。客游遵化,大兵破城,挈之行。受知登第,充秘书院纂修官。顺治元年护从入关,累官至兵部尚书。人皆知本朝开科进士第一人为傅以渐,不知实自沈文奎始也。
      --------------------


      IP属地:江西19楼2024-05-29 06:19
      回复
        《瓯北诗话●卷九 ○吴梅村诗》
        《杂感》云:"金城将吏耕黄犊,玉垒山川祭碧鸡","鸡豚绝壁人烟少,珠玉空江鬼哭高。"
        《梅村集巻十一 杂感》
        其一
        闻说朝廷罢上都,中原民困尚难苏。雪深六月天围塞,雨涨千村地入湖。
        瀚海波涛飞战舰,禁城宫阙起浮图。关山到处愁征调,愿赐三军所过租
        其二
        箫鼓中流进奉船,司空停索导行钱。八蚕名茧盘花就,千䌰竒文舞凤旋。
        袴褶射雕砂碛塞,筐箱市马玉门边。秋风砧杵催刀尺,江左无衣已七年。
        其三
        居庸千尺蓟门低,八部云屯散马蹄。日表土中通极北,河源天上接安西。
        金城将吏耕黄犊,玉垒山川祭碧鸡。世会适逢须粉饰,十年辛苦厌征鼙。
        ------------------


        IP属地:江西21楼2024-05-29 17:12
        回复
          《瓯北诗话●卷九 ○吴梅村诗》
          《杂感》云:"金城将吏耕黄犊,玉垒山川祭碧鸡","鸡豚绝壁人烟少,珠玉空江鬼哭高。"
          《梅村集巻十一 杂感》
          ------------------
          其四
          急峡天风捲怒涛,穿云栈石度秋毫。鸡豚絶壁人烟少,珠玉空江鬼哭髙。
          纵火千村驱草木,齎粮百日弃弓刀。绵州却报传烽紧,峒户溪丁转战劳。
          珠玉江: 四川郪江的别名。句意: 鸡猪在断墙上窜来窜去,人烟稀少。郪江流域寂寥无人,鬼声啾啾。极写四川战乱后的荒凉景象。清赵翼 《瓯北诗话》 卷九: “‘鸡豚绝壁人烟少,珠玉空江鬼哭高。’ ……不著议论,而意在言外,令人低徊不尽。”
          屠蜀又称入川屠蜀、屠川、蜀祸,是指明末清初之际的四川人口由于受战乱和灾害骤减现象。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西进四川,后因四川各地反抗强烈,张献忠于是决定杀戮报复。其死后,清军势力开始介入。康熙三年(1664年)清朝围剿夔东十三家,在川地多杀戮。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起兵,四川再次成为战场,八年之后,清军彻底平定四川。经过数十年的动乱和战役,使得四川人口大减。
          -----------------


          IP属地:江西22楼2024-05-29 17:12
          回复
            《瓯北诗话●卷九 ○吴梅村诗》
            《杂感》云:"金城将吏耕黄犊,玉垒山川祭碧鸡","鸡豚绝壁人烟少,珠玉空江鬼哭高。"
            《梅村集巻十一 杂感》
            其四
            急峡天风捲怒涛,穿云栈石度秋毫。鸡豚絶壁人烟少,珠玉空江鬼哭髙。
            纵火千村驱草木,齎粮百日弃弓刀。绵州却报传烽紧,峒户溪丁转战劳。
            -----------------
            《南天痕 或曰:南天痕者何纪?弘光、隆武、永历三朝事也。何以不言朝?季野所谓「不成朝」也。何以不名史?次公所谓「不敢当史笔」也。》记载
            一、某家鼎革,事故烦多。金陵、闽、粤诸君,播迁三所,历年二十;「明史」附入「怀宗」,纪载寥寥。野史无刊本,日就零落;后人有举隆、永之号而茫然者。余因网罗散佚,搜抉残蠹。上自朝庙大纲,事关兴灭;下迨闾巷幽贞,谊存感讽;纪人传事,本末具见焉。攒簇成章,删繁归雅;非作名山之藏,聊补正吏之缺。
            一、某家兴废,何代无之!抗颜逆行、伏尸都市者,虽令甲之罪人,然各为其主。凡在兴朝,不得已而遂其志耳。对干表容,赠通纪阙,历代相沿,着为美谈。我朝定鼎,褒殉难诸臣,且开史局时,已奉有『野史送部、不以忌讳为嫌』之令矣。采而辑之,直书正笔,悉遵令典。
            一、野史中有兼纪三朝事者,吴伟业「绥寇纪略」、邹漪「明季遗闻」、温睿临「南疆逸史」、钱谦益「三史备言」、周容「明季线」是也。
            --------------


            IP属地:江西23楼2024-05-29 17:13
            回复
              《瓯北诗话●卷九 ○吴梅村诗》
              《杂感》云:"金城将吏耕黄犊,玉垒山川祭碧鸡","鸡豚绝壁人烟少,珠玉空江鬼哭高。"
              《梅村集巻十一 杂感》
              其四
              急峡天风捲怒涛,穿云栈石度秋毫。鸡豚絶壁人烟少,珠玉空江鬼哭髙。
              纵火千村驱草木,齎粮百日弃弓刀。绵州却报传烽紧,峒户溪丁转战劳。
              《檐曝杂记 ○绥寇纪略。吴梅村著《绥寇纪略》一书,记明末流贼之祸。》
              ○绥寇纪略。 吴梅村著《绥寇纪略》一书,记明末流贼之祸。仿苏鹗《杜阳杂编》、何光远《鉴戒录》之例,每卷以三字命题,虽不免小说家纤仄之体,而记载详赡,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其大者朝章国典、兵制军饷、勋戚之封建、藩邸之支派,以及国变后诸臣死事之忠节,无一不广搜博采。甚至流贼之混号,亦详其氏名,并贼属之伪官,亦注其姓字。不知当日何以有如许档案作为底本?盖直聚崇祯十七年邸报奏疏部议,一一考核;又参之以传闻,揣之以情事,而后成书。其自叙谓:北都之殉难者,以弘光中礼臣表忠之疏为鹄,而绪闻佐之。豫省以御史苏京优恤之疏为鹄,而绪闻佐之。然不特此也,保定则有陈禧之《甲申上谷纪事》,其他各省,访辑详载,虽滇、黔边裔,亦搜剔不遗。其心力可谓勤矣。每卷后又各有论断,文笔雅洁,各成一则古文,又可见其深于古学也。
              卷十内,张献忠有爱将,皆养子,共十人。抚南将军曰刘文秀,安西曰李定国,定北某轶其名,而平东亦不著其姓名,此外又有艾能奇、第化龙、张能、马元利等,共八人。献忠将尽屠蜀人,平东力谏曰:“王转战二十年,所过屠城无寸土。今出万死得斯土,庶几可立霸业。今又屠之,某等何用生为?愿先百姓死。”献忠乃止。献忠谋自蜀入秦,平东又为之破马广于汉中。是平东者,既能为献忠止杀,又能为献忠御侮,实盗贼中之贤者。梅村何以不著其姓名?按献忠爱将十人内尚有孙可望、白文选。今恭读《御批通鉴辑览》,乃知平东即孙可望,定北即能奇,而伪都督则白文选也。梅村不直书,盖可望后为李定国所败,降于我朝,封义王,其子犹袭封慕义公。想梅村著此书时,可望正官于朝,不便明其出自盗贼,故讳之耳(白文选后随李定国死于缅甸)。
              ------------------


              IP属地:江西24楼2024-05-29 17:14
              回复
                《瓯北诗话●卷九 ○吴梅村诗》
                《杂感》云:"金城将吏耕黄犊,玉垒山川祭碧鸡","鸡豚绝壁人烟少,珠玉空江鬼哭高。"
                《梅村集巻十一 杂感》
                其四
                《小腆纪年 徐鼒 》考而知其梗概者,则王鸿绪「明史稿」、温睿临「南疆绎史」、李瑶「绎史摭遗」、黄宗羲「行朝录」、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杨陆荣「三藩纪事本末」也;参考而订其谬误者,甲申三月以前,则吴伟业「绥寇纪略」、邹漪「明季遗闻」、李逊之「三朝野纪」、文秉「烈皇小识」、钱■〈甹只〉「甲申传信录」、陈济之「再生纪」、某氏「国变难臣钞」、戴田有「桐城孑遗录」、「保定榆林城守纪略」暨「国子监进士题名碑」、「贡举考」也;福王南渡事,则顾炎武「圣安本纪」、黄宗羲「弘光实录」、李清「南渡录」、「三垣笔记」、夏允彝「幸存录」、文秉「甲乙纪」、许重熙「甲乙汇略」、应廷吉「青磷屑」、载田有「伪东宫伪后事略」、某氏「弘光大事纪」、「金陵剩事」、「扬州殉难觚」、「福人录」暨各省郡县志、诸家诗文集也;
                唐、桂二王事,则钱秉镫「所知录」、瞿昌文「天南逸史」、闽人「思文大纪」、刘湘客「行在阳秋」、沈氏「存信编」、鲁可藻「岭表纪年」、冯苏「劫灰录」、某氏「南粤新书」、「粤游见闻」、「东明闻见录」、范康生「仿指南录」、何卬甫「风倒梧桐纪」、杨在「纪事始末」、邓凯「滇缅纪闻」、「遗忠录」、「求野录」、「也是录」、黄晞「江阴城守纪」、某氏「赣州乙丙纪略」、徐世溥「江变纪」、沈荀蔚「蜀难叙」、郑元庆「湖录」暨闽、广各志书也;鲁监国及赐姓成功事,则冯京第「浮海纪」、鲍泽「甲子纪略」、陈睿思「闽海见闻」、汪光复「航海遗闻」、某氏「江东事案」、「江南义师始末」、「鲁乘」、「舟山忠节表」、「江上孤忠录」、黄宗羲「朱成功始末」、江东旭「台湾外纪」暨台湾、厦门志、海外诸遗老诗文集也。
                ----------------------


                IP属地:江西25楼2024-05-29 17:14
                回复
                  《瓯北诗话●卷九 ○吴梅村诗》
                  《杂感》云:"金城将吏耕黄犊,玉垒山川祭碧鸡","鸡豚绝壁人烟少,珠玉空江鬼哭高。"
                  《梅村集巻十一 杂感》
                  其五
                  武安席上见双鬟,血泪青娥陷贼还。不为君亲来故国,却因女子下雄关。
                  取兵辽海哥舒翰,得妇江南谢阿蛮。快马健儿无限恨,天教红粉定燕山。
                  第五首,写吴三桂。此时吴三桂,乃是朝廷的平南王。“武安”是指西汉时期的外威、武安侯田蚡,这里是代指明思宗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双鬟,美女的一种发髻形式;“青娥”,本义是青年女子,这里都是指陈圆圆。
                  哥舒翰乃是唐玄宗的大将,安禄山反叛时,他奉命镇守潼关、抵御叛军。后来他开关出战被擒,就投降了安禄山。
                  谢阿蛮是唐玄宗时代的女伶,她善舞凌波曲,深得杨贵妃的欣赏。


                  IP属地:江西26楼2024-05-29 17:15
                  回复
                    《瓯北诗话●卷九 ○吴梅村诗》
                    《杂感》云:"金城将吏耕黄犊,玉垒山川祭碧鸡","鸡豚绝壁人烟少,珠玉空江鬼哭高。"
                    《梅村集巻十一 杂感》
                    其六
                    万里从王拥节旄,通侯青史姓名高。禁垣遗直看封事,绝徼孤忠誓佩刀。
                    元祐某碑藏北寺,辟疆山墅记东皋。归来耕石堂前梦,书画平生结聚劳。
                    《吴梅村集卷五十八 梅村诗话》
                    一三 瞿式耜,字稼轩,常熟人。由进士爲兵科给事中,好直谏,爲权相所讦,与其师钱宗伯同罢归。筑室于虞山之下曰东皋,极游观之胜。酷嗜石田翁画,购得数百卷,爲耕石轩藏之。未几,里中儿蜚文诬染,偕宗伯逮就狱。余时在京师,所谓东皋草堂歌者,赠稼轩于请室也。后数年,余再至东皋,则稼轩倡义粤西,其子伯升门户是惧,故山别墅,皆榛芜斥卖,无复向日之观。余爲作后东皋草堂歌,盖伤之也。
                    又二年,知稼轩以相国留守桂林,城陷不屈,与张别山俱死。别山者,江陵人,故相国文忠公曾孙,讳同敞,爲督师司马。稼轩临难遗表曰:“庚寅十一月初五日闻警,开国公赵印选移营先去;卫国公胡一清、宁远伯王永祚、绥宁伯蒲缨、武陵侯杨国栋、宁武伯马养麟尽室而行,唯督臣张同敞从江东泅水过江,相期同死。”其赴义则闰十一月之十七日也。
                    纍囚一月,两人从容倡和,稼轩得诗八首。曰:“二祖江山人尽掷,四年精血我偏伤。”又曰:“愿作须臾阶下鬼,何妨慷慨殿中狂!”其末章云:“年逾六十复奚求?多难频经浑不愁。劫运千年弹指到,纲常万古一身留。欲坚道力凭魔力,何事俘囚学楚囚?了却人间生死业,黄冠莫拟故乡游。”
                    别山和章云:“稜稜瘦骨不成眠,祖德君恩四十年。腰膝尚存堪作鬼;死生有数肯呼天!”又云:“白刃临头唯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又云:“亡家骨肉多新鬼,多难师生共哭声!”又云:“此地骨原堪朽腐,他时魂不待招寻!”二公死,有旧给事中,后出家号性因者收其骨,义士杨硕甫藏其稿。稼轩孙昌文间关归,以其诗与表刻之吴中,爲浩气吟云。别山死事最烈!其未死也,受考掠,两臂俱折,目睛出,语不爲挠。
                    稼轩有初六日记事一诗云:“文山当日犹长揖,堪笑狂生礼太疏。”别山和云:“臂先头断生堪贱,身爲城亡计岂疏?衔木焉知舌在否?伤睛自笑眼多馀。”此其被刑事也。
                    稼轩以义命自处,从容整暇。诗云:“死岂求名地?吾当立命观。”又自艾曰:“七尺不随城共徇,羞顔何以见中湘?”盖指何公腾蛟以徇难封中湘王也。若两公者,真可谓杀身成仁者矣。钱宗伯爲诗哭之,得百二十韵。其序浩气吟,文辞抗烈,絶可传。稼轩在囚中亦有频梦牧师之作。盖其师弟气谊,出入患难数十馀年,虽末路顿殊,而初心不异,其见于诗文者如此。
                    余亦爲诗哭稼轩云:“万里从王拥节旄,通侯青史姓名高。禁垣遗直看封事,絶徼孤忠誓佩刀。元祐党碑藏北寺,辟疆山墅记东皋。归来耕石堂前梦,书画平生结聚劳。”其言通侯者,盖稼轩用翼戴功,以留守大学士封临桂伯也。
                    -------------


                    IP属地:江西27楼2024-05-29 17:16
                    回复
                      瞿式耜(1590年—1650年),字起田,号稼轩、耘野,又号伯略,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明末诗人、官员。瞿式耜早年拜钱谦益为师,1616年中进士,1628年,擢户科给事中,后遭温体仁、周延儒等排挤陷害,与其师钱谦益同贬削,继而罢归常熟。式耜在乡颇治园林,以诗酒自遣,集大儒隽语为《媿林漫录》十卷。1644年,福王在南京建立政权,瞿式耜出任应天府丞,旋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1645年夏,瞿式耜抵梧州,时南京已破,第二年,唐王殉国,朱由榔立于肇庆,瞿式耜进吏部右侍郎。后破赣州,瞿式耜留肇庆。明年,改元永历,陷肇庆,乃走梧州,旋护帝至桂林,升任兵部尚书。瞿式耜曾自澳门借得葡兵三百人、重炮数门,故一时收复失地甚多,桂林亦因之而久守,后封临桂伯。1650年,桂林大乱,城中无一兵,瞿式耜独不去,与总督张同敞相对饮酒,日赋诗唱和,得百余首。后从容就逮,孔有德劝降不屈。又于囚中作临难表疏,与张同敞同在桂林风洞山仙鹤岭下英勇就义。
                      ------------------------


                      IP属地:江西28楼2024-05-29 17:16
                      回复
                        《牧斋初学集 崇祯癸未八月,门人瞿式耜谨跋。》
                        ※跋语
                        式耜编纂先生文集,诸体略备,而书牍犹寥寥数章。盖先生少而高简自命,无投知自炫之启。壮而登朝,所言大抵关于国是人材,不欲以先觉居己,不欲以私恩示人,故概从削稿。
                        式耜亦编辑末繇也。犹记戊辰首夏,闻式耜掖垣之信,喜而寓书长安,谆谆勖勉。其略曰:凡人立朝,先于布局。有为数十世之局者,有为数十年之局者。递而降之,有为不终朝之局矣。欲速见小,进锐退速。无论营身家保妻子之徒,即果有志于功名气节,而见不出目睫,志不在久远,亦所谓为不终朝之局者也。今幸遇维新之朝,事不世出之主,不以此时为国家持数十世之局,其何以副清时、报圣主乎?足下今日既当事,当以辨别人才邪正为第一义:某朴而忠,某材而奸,某讷而贤,某辨而佞。大都忠国家利社稷者必忠,不忠国家不利社稷者必奸。忠者必真,奸者必伪;真者多攘多拙,伪者必佞必巧。以此衡之,百不失一。苟其不忠国家,不利社稷,则虽营三窟之巧,借百足之助,口舌澜翻,心力翕张,必当锄而去之,剪而之。若其他不关宗社利害,不系善类消长,有可以功名驱使,可以名义摄持者,一一当涣群散某,引而归之大道。如此则仕路日清,人才日富,元气日厚,此为国家持数十世之局者也。新咨中贤者蔚起,幸以此意真切商量,必有同声同气,群起而应求者,太平之期,可立而待也。即此一篇,先生立朝之概,不可想见乎?
                        盖先生平生持论,一味主于和平,绝无欹帆侧柁之意。特忌者不知,必欲以伐异某同之见,尽力排挤,使之沉埋挫抑,槁项山林而后快。假使先生得乘时遘会,吐气伸眉,以虚公坦荡之怀,履平康正直之道,与天下扫荆棘而还太和,雍熙之绩,岂不立奏?而无如天心未欲治平,人事转相挠阻,岁月云迈,白首空山。徒令其垂老门生,闭户诵读,共抱《园桃》之叹,此式耜于编纂之余,而窃不胜世道之感也。因并述之,以缀于后。
                        崇祯癸未八月,门人瞿式耜谨跋。


                        IP属地:江西29楼2024-05-29 17:17
                        回复
                          清初诗坛沿袭明季余绪,云间派、虞山派、娄东派鼎足而三,其中虞山派和娄东派,因钱谦益和吴伟业主领,出现新的局面,影响最大。
                          江苏常熟博物馆将举办“钱谦益与虞山诗派文物特展”,展出文物六十多件,通过大量文物、书画、古籍文献,呈现明末清初钱谦益及虞山诗派的成就与影响。
                          钱谦益(1582—1664)曾是明末东林某领袖之一,清为礼部侍郎。
                          明末清初的“虞山诗派”,以钱谦益为代表,宗法老杜,下及昌黎、东坡、剑南,立足盛唐,兼祧唐宋,学古而化,继往开来,启有清一代诗歌风气。在理论方面,他先尊后抑明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复古言论,又扬弃了公安派、竟陵派“纯性情”的主张,而扩容为“灵心”“世运”“学问”三者结合的诗学理论纲领。
                          此后三百多年,一脉如缕,绵延不绝。钱曾、钱陆灿、瞿式耜、冯舒、冯班、钱良择、钱龙惕、毛晋、归庄、柳如是、赵执信……张鸿、徐兆玮、黄摩西、杨云史、钱仲联、曹大铁等等。
                          李流芳、程嘉邃、吴伟业等是钱谦益的重要诗友。李流芳诗文以自然平易、质朴清新的风格,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钱谦益对程嘉邃的诗极为推崇,称“中年奉教孟阳诸老,始知改辕易向”。
                          而娄东诗派首领、太仓人吴伟业与钱谦益诗文相唱和,交往十分密切。
                          由于钱谦益的地位和才学,在他周围聚集起了一大群学生和追随者,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虞山诗派”。虞山诗派阵营强大,除主要人物钱谦益、冯班、钱陆灿外,钱谦益门生冯舒、瞿式耜、陆贻典、严熊、何云,族人钱曾、钱龙惕,妾柳如是,冯班子冯行贤、侄冯武,钱陆灿门人王誉昌、族子钱良择等,都是该诗派的中坚。
                          虞山诗派的传承谱系及影响
                          诗派创始人:钱谦益
                          第一代
                          瞿式耜、钱谦贞、冯舒、冯班、孙永祚、毛晋、钱龙惕、归庄、陆贻典、柳如是、郑成功、严熊、钱曾、吴历、顾琨、陈璧、陈玉齐、戴淙、何云、陈式、邓林梓、陶式玉等
                          第二代
                          蒋伊、翁叔元、冯行贤、冯行贞、严虞惇、钱锦城、严炜、陶元淳、瞿嵩锡、冯武、孙扬光、陈协、汪绎、顾文渊、鱼翀霄等
                          旁系传承
                          钱陆灿、王誉昌、钱良择、张九苞、王应奎等
                          周边影响
                          黄宗羲、王士祯、赵执信等
                          余韵嗣响
                          张鸿、徐兆玮、汪荣宝、杨无恙、孙景贤、黄人、杨云史、钱仲联、李猷、曹大铁等
                          冯舒(1593—1649),钱谦益门生,论诗主张与冯班相近,诗宗晚唐,力诋七子、公安、竟陵。顺治六年(1649)因邑中钱粮之弊,为民请命,被县令瞿四达以“谤讪”之名屈杀于狱。著有《默庵遗稿》《诗纪匡谬》等。
                          冯班(1602—1671),钱谦益门生,与兄冯舒合称“海虞二冯”。论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历”,穷源溯流,极力反对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遭遇朝代更替、自身不得志、兄冯舒屈死等,其诗作多寄情宣泄,以晚唐温庭筠、李商隐为范式,钱谦益称赞“其为诗,沈酣六代,出入于义山、牧之、庭筠之间,其情深,其调苦,乐而哀,怨而思,信所谓穷而能工者”(《冯定远诗序》)。著有《钝吟集》《钝吟杂录》等。
                          瞿式耜十六岁时拜钱谦益为师,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封临桂伯,因抗清在桂林被俘,英勇就义。诗风苍凉悲怆,有较多与师钱谦益酬唱之作,崇祯十六年(1643)为牧斋刻《初学集》110卷并作序。


                          IP属地:江西30楼2024-05-29 17:26
                          回复
                            《瓯北诗话●卷九 ○吴梅村诗》
                            《赠陈定生》云:"茶有一经真处士,橘无千绢旧清卿。"
                            赠阳羡陈定生
                            溪山罨画好归耕,樱笋琴书足性情。茶有一经真处士,橘无千绢旧清卿。
                            知交东冶传钩某,子弟南皮负盛名。却话宋中登望远,天涯风雨得侯生。
                            【案,陈定生,陈贞慧(1604年-1656年),字定生,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明末诸生,后中乡试副榜第二人。父陈于廷,东林某人,官左都御史。陈贞慧是复社成员,文章风采,著名于时,与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合称“四公子”。冒襄(1611年-1693年),字辟疆,冒襄能诗善文,博学多才,一生著作繁富,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冒襄和秦淮名姬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
                            《四忆堂诗集校笺 寄陈子山中三首[自注]阳羡陈贞慧也 》
                            寄陈子山中三首[自注]阳羡陈贞慧也
                              逸民歌康衢,安业在耕作。溟涬适万物,细流非所泝。沛砀起风云④,日月迷秦树。绮里蓬蒿人,愧与萧曹互。
                              徒步归故丘,时清容吾懒。恤纬信迂怀,大业自微管,长啸澹夕阳,欣与牧伴。宁戚误叩角,高车坐累卵。我昔耽坟史,塞翁穷幽纂。伊人秋水曲,从之在中潬。
                              悲风从天来,桑榆催短颢。烈士重暮年,收之正复好。种我彭泽田,八口有馀稻。富贵如时序,成功不自保。愿言寄遐心,平楚为三岛。


                            IP属地:江西31楼2024-05-30 06:56
                            回复
                              “陈贞慧”,《清史稿》卷五百一《遗逸传》:“陈贞慧,字定生,宜兴人。明都御史陈于廷子;于廷东林某魁。贞慧与吴应箕草《留都防乱檄》,摈阮大铖。某祸起,逮贞慧至镇抚司,事虽解,已濒十死。国亡,埋身土室,不入城市者十馀年。遗民故老时时向阳羡山中一问生死,流连痛饮,惊离吊往,闻者悲之。顺治十三年卒,年五十三。”贞慧为方域挚友,参见前《壮悔堂文集卷一《秋园杂佩序》、卷二《赠陈郎序》等文及其笺注。此诗约作于顺治三年前后。
                              侯恂(1590年-1659年),字太真,号若谷,河南商丘人
                              侯恂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进士,授行人。明熹宗即位后,为御史。明天启元年(1621年),邹元标掌院事,倚侯恂为左右手。侯恂知人善用,明末大将左良玉、尤世威都曾得到他的提拔。
                              侯恂被视为东林某魁,与父太常侍卿侯执蒲,弟翰林院编修侯恪,先后削籍罢官。
                              明崇祯元年(1628年),起用侯恂为广西道监察御史。己巳、庚午年间(1629年-1630年),侯恂由太仆寺少卿升兵部右侍郎。
                              崇祯三年(1630年),召侯恂升户部尚书,下狱。
                              崇祯十五年(1642年),侯恂释放出狱,起用为督师。兵败后,侯恂又被罢官,再次下狱。
                              崇祯十七年(1644年),侯恂被从狱中放出。李自成欲重用侯恂,但侯恂不拜。入关后,侯恂逃亡江南。
                              福王,欲捕杀侯恂。南明亡后,侯恂得以逃脱。
                              顺治三年(1646年),侯恂归乡里,隐居南园。顺治十六年(1659年),侯恂去世,终年70岁。
                              《四忆堂诗集校笺》
                              顺治三年,侯朝宗父侯恂,为缓和与官方的矛盾,曾使其子侯方夏应清当年会试,举进士,授平凉   知县,方夏举进士后,即迎恂归里隐居,然官方仍逼恂及朝宗出仕。无奈,恂于商丘城南乡间,“筑南园居之”,以示隐居之决心,并避免与商丘城内官方官员朝夕相见
                              朝宗亦“奉司徒公居南园(侯洵,《侯朝宗年谱》),隐居乡间,足不入城市”。


                              IP属地:江西32楼2024-05-30 08: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