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CI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图表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不仅能够有效传达复杂的数据和概念,更是吸引审稿人和读者注意力的关键。一篇SCI论文,文字固然是其核心,但图表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如同论文中的明珠,点缀在文字之间,为论文增添了一抹亮色。因此,在SCI投稿时,如何妥善处理图表,使其既符合学术规范又能吸引眼球,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多数审稿人和读者在初读SCI论文时,往往首先会被论文中的图表所吸引。这些图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快速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还能在视觉上为他们带来直观、清晰的感受。因此,在SCI投稿时,作者需要特别重视图表的制作和呈现,确保它们能够准确、清晰地传达论文的信息,同时也能够吸引审稿人和读者的关注。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SCI投稿中图表的处理规范,包括图表的选择、设计、标注、排版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帮助作者更好地准备和提交论文中的图表,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图片处理:
图片大致包括以下2种:
1、摄影图片(通常呈现为彩色,分辨率至少需达到300DPI):这些图片可能来源于显微镜下的拍摄、扫描仪或摄像机等。这些图片作为第一手资料,拍摄后可能难以重复。因此,在拍摄之初就应确保图片的高清质量(即设置高分辨率),以便于后续处理时避免由于图片质量不佳而重复实验。另外,如有需要,建议将每张图片保存为TIF和JPG两种格式,以适应不同杂志的特殊要求。
2、数据生成图(多为黑白或点线图,分辨率应至少为600DPI):这包括各种点线图、柱状图、饼图等统计图表。对于这类图表,推荐使用SigmaPlot这款专业作图软件,它能够满足所有由数据生成的图表需求,并且支持高达1200DPI的原始图片分辨率。软件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其使用说明或自行探索(注意,该软件通常要求导入的数据为原始数据的均数和标准差,除非原始数据无重复)。
至于作图软件的选择,尽量避免使用Excel,因为其生成的原始图片分辨率往往难以达到高标准要求。数据生成的图表具有可重复修改的特性,因此务必妥善保存原始数据,以便随时修改可能出现的问题。

组图技巧:图片的组合应紧密结合论文的逻辑思路
1、组图工具推荐:PPT、photoshop
2、组图原则:追求意义明确、层次分明、美观大方、紧凑有序
3、组图后处理:建议使用PPT将图片组合后另存为PDF文件(确保分辨率不受损),再利用专业PDF阅读器将PDF文件导出为TIF或JPG格式的高分辨率图片。
如果必须使用Excel作图,可以先尝试导出为高分辨率图片,然后以插入而非复制的方式将图片导入PPT中,再按照上述方法转化为PDF并导出高分辨率图片。整个流程即:低分辨率图片——PDF文件(过渡)——高分辨率图片。
原始图片、原始数据及可修改文件要保存好,建议创建以下五个文件夹进行分类存储:
①、存放原始图片,特别是摄像或拍照所得的彩色图片。
②、存放原始数据,主要是Excel文件。
③、存放统计数据,尤其是SPSS数据文件。
④、存放软件作图文件,如SigmaPlot、AI及SPSS等可修改的原始图片数据。
⑤、存放最终实验数据,包括手稿、PPT及图片等。
表格的注释:当需要对表题、标目或某个数据进行注释时,可在其右上角添加注释符号,并在表格下方用相同的符号附上相应的文字说明。若需对表格进行额外说明,可在表格下方添加“注:”字样,句末无需加标点。请作者在投稿前仔细核对,确保表格中的注释与数据相匹配,避免遗漏或错误。

1、表格的选用:在作者提交的稿件中,我们常见到文字、表格和插图对同一内容进行了重复描述。这种做法既未增加信息的丰富性和新颖性,又占用了宝贵的篇幅,显然不太合适。因此,在编制表格时,作者应首先评估其必要性:
(1)若表格中的栏目内容大致相同或属于同类表格,建议合并或删除冗余部分。
(2)若表格内容简单,只需几个统计数字即可表达清晰,则建议使用简洁的文字叙述代替。
(3)当插图和表格同时用于描述同一内容时,应考虑哪种形式更为直观和有效。通常,插图更适合展现事物的形态或参数变化趋势,而表格则更适合于清晰对比和准确展示数据。
2、表格的分类:
(1)文字描述表:这种表格以文字叙述为主,常见于临床研究中对不同病症的比较。在编制时,应注意内容的归类和总结,力求使用精炼的专业术语,并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表线。
(2)统计表:这是医学论文中最常用的表格类型,它在数据的表达、积累、分析和比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制表的原则:
(1)清晰明了:表格应作为独立、完整的形象化语言存在。内容应简洁直观,以数字为主,避免过多的文字描述,以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2)逻辑严谨:在设计表格时,应注重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一个好的表格应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即主谓明确、层次分明、标目合理。
4、制表技巧与基本要求:
(1)结构完整:表格的组成要素应齐全。常见的结构问题包括表题不贴切、主谓语标目不准确或缺失、排列混乱等。
(2)内容突出:表格的排列应简洁明了,突出关键内容。根据主语标志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在编制复合表时,应注意其对照表的清晰性和易理解性。
(3)逻辑排列:在统计表中,主语通常指被描述的事物,如组别、类型等;谓语则用于说明主语的指标,如数字、例数、百分数等。主谓语标目应合理组合,形成完整的句子。常见的逻辑问题包括主谓语缺失或颠倒、例数或动物数位置不当等。
(4)对比鲜明:作为分析用的表格,其主要目的是进行对比。因此,应将对比事项和指标进行准确的归类和排列,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间的逻辑关系。
(5)表达准确:在使用比和率等统计指标时,应注意区分其含义和用法。避免混淆百分比和百分率的概念,确保表格中的数据准确无误。同时,在表格中应明确列出总例数等相关信息,以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分析。
内容来源:https://www.xuekanba.com/experience/lunwen/20-2330.html
大多数审稿人和读者在初读SCI论文时,往往首先会被论文中的图表所吸引。这些图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快速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还能在视觉上为他们带来直观、清晰的感受。因此,在SCI投稿时,作者需要特别重视图表的制作和呈现,确保它们能够准确、清晰地传达论文的信息,同时也能够吸引审稿人和读者的关注。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SCI投稿中图表的处理规范,包括图表的选择、设计、标注、排版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帮助作者更好地准备和提交论文中的图表,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图片处理:
图片大致包括以下2种:
1、摄影图片(通常呈现为彩色,分辨率至少需达到300DPI):这些图片可能来源于显微镜下的拍摄、扫描仪或摄像机等。这些图片作为第一手资料,拍摄后可能难以重复。因此,在拍摄之初就应确保图片的高清质量(即设置高分辨率),以便于后续处理时避免由于图片质量不佳而重复实验。另外,如有需要,建议将每张图片保存为TIF和JPG两种格式,以适应不同杂志的特殊要求。
2、数据生成图(多为黑白或点线图,分辨率应至少为600DPI):这包括各种点线图、柱状图、饼图等统计图表。对于这类图表,推荐使用SigmaPlot这款专业作图软件,它能够满足所有由数据生成的图表需求,并且支持高达1200DPI的原始图片分辨率。软件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其使用说明或自行探索(注意,该软件通常要求导入的数据为原始数据的均数和标准差,除非原始数据无重复)。
至于作图软件的选择,尽量避免使用Excel,因为其生成的原始图片分辨率往往难以达到高标准要求。数据生成的图表具有可重复修改的特性,因此务必妥善保存原始数据,以便随时修改可能出现的问题。

组图技巧:图片的组合应紧密结合论文的逻辑思路
1、组图工具推荐:PPT、photoshop
2、组图原则:追求意义明确、层次分明、美观大方、紧凑有序
3、组图后处理:建议使用PPT将图片组合后另存为PDF文件(确保分辨率不受损),再利用专业PDF阅读器将PDF文件导出为TIF或JPG格式的高分辨率图片。
如果必须使用Excel作图,可以先尝试导出为高分辨率图片,然后以插入而非复制的方式将图片导入PPT中,再按照上述方法转化为PDF并导出高分辨率图片。整个流程即:低分辨率图片——PDF文件(过渡)——高分辨率图片。
原始图片、原始数据及可修改文件要保存好,建议创建以下五个文件夹进行分类存储:
①、存放原始图片,特别是摄像或拍照所得的彩色图片。
②、存放原始数据,主要是Excel文件。
③、存放统计数据,尤其是SPSS数据文件。
④、存放软件作图文件,如SigmaPlot、AI及SPSS等可修改的原始图片数据。
⑤、存放最终实验数据,包括手稿、PPT及图片等。
表格的注释:当需要对表题、标目或某个数据进行注释时,可在其右上角添加注释符号,并在表格下方用相同的符号附上相应的文字说明。若需对表格进行额外说明,可在表格下方添加“注:”字样,句末无需加标点。请作者在投稿前仔细核对,确保表格中的注释与数据相匹配,避免遗漏或错误。

1、表格的选用:在作者提交的稿件中,我们常见到文字、表格和插图对同一内容进行了重复描述。这种做法既未增加信息的丰富性和新颖性,又占用了宝贵的篇幅,显然不太合适。因此,在编制表格时,作者应首先评估其必要性:
(1)若表格中的栏目内容大致相同或属于同类表格,建议合并或删除冗余部分。
(2)若表格内容简单,只需几个统计数字即可表达清晰,则建议使用简洁的文字叙述代替。
(3)当插图和表格同时用于描述同一内容时,应考虑哪种形式更为直观和有效。通常,插图更适合展现事物的形态或参数变化趋势,而表格则更适合于清晰对比和准确展示数据。
2、表格的分类:
(1)文字描述表:这种表格以文字叙述为主,常见于临床研究中对不同病症的比较。在编制时,应注意内容的归类和总结,力求使用精炼的专业术语,并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表线。
(2)统计表:这是医学论文中最常用的表格类型,它在数据的表达、积累、分析和比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制表的原则:
(1)清晰明了:表格应作为独立、完整的形象化语言存在。内容应简洁直观,以数字为主,避免过多的文字描述,以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2)逻辑严谨:在设计表格时,应注重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一个好的表格应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即主谓明确、层次分明、标目合理。
4、制表技巧与基本要求:
(1)结构完整:表格的组成要素应齐全。常见的结构问题包括表题不贴切、主谓语标目不准确或缺失、排列混乱等。
(2)内容突出:表格的排列应简洁明了,突出关键内容。根据主语标志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在编制复合表时,应注意其对照表的清晰性和易理解性。
(3)逻辑排列:在统计表中,主语通常指被描述的事物,如组别、类型等;谓语则用于说明主语的指标,如数字、例数、百分数等。主谓语标目应合理组合,形成完整的句子。常见的逻辑问题包括主谓语缺失或颠倒、例数或动物数位置不当等。
(4)对比鲜明:作为分析用的表格,其主要目的是进行对比。因此,应将对比事项和指标进行准确的归类和排列,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间的逻辑关系。
(5)表达准确:在使用比和率等统计指标时,应注意区分其含义和用法。避免混淆百分比和百分率的概念,确保表格中的数据准确无误。同时,在表格中应明确列出总例数等相关信息,以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分析。
内容来源:https://www.xuekanba.com/experience/lunwen/20-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