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王国吧 关注:105贴子:2,298
  • 1回复贴,共1

高句丽始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起源
高句丽是一个发源于中国东北辽东四郡中玄菟郡治下的高句丽县,高句丽建立之后,先后击败肃慎,鲜卑等族。后又多次同扶余发生战争,最终扶余战败,高句丽逐渐在辽东谋得一席之地。
西汉
公元前37年,初期都城在今辽宁省桓仁县,扶余人朱蒙因权力之争从北扶余带走了一个小部族,这构成了日后高句丽的王族,并且合并了周边一些小民族和政权。

东汉
公元3年都城迁至今吉林省集安,此后高句丽不断兼并周围边疆政权,逐渐强大起来。强大后的高句丽对外扩张野心毕露,东汉永初三年和元初五年两次入侵中国辽东地区,均被东汉将领耿夔、蔡讽等率兵击退。

三国魏
曹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毌丘俭率领步兵、骑兵一万人从玄菟出兵进攻高句丽。高句丽位宫率领两万军队迎击毌丘俭,在沸流水交战,毌丘俭两度失败,损失六千人。再战毌丘俭以四千人大败位宫,歼灭高句丽军队一万八千人。后毋丘俭以为高句丽已经灭亡便撤兵。


毋丘俭一战70多年后高句丽的余部又死灰复燃,重建了都城,并再次袭击辽东地区。而此时正值西晋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时期,中原王朝自顾不暇,高句丽也趁中原衰微之机东山再起,并先后吞并了朝鲜半岛上的乐浪郡和带方郡。

十六国燕
公元342年, 鲜卑族慕容部的前燕统治者慕容皝在位时,高句丽每年秋季都来犯边,掠夺燕国的人口。慕容皝出大军11万讨伐高句丽,再次攻陷高句丽首都,将高句丽的首都劫掠一空,劫掠了五万余男女百姓,焚烧掉高钊的宫室,毁灭了丸都而归。公元407年后燕灭国,辽东的慕容氏已经衰弱。高句丽的广开土王在位时,先后打败了契丹、百济、倭国,声威大震。并趁机出兵西进,终于夺取了辽东、辽西等地。夺得了大量的人口土地财富,高句丽终于成为强国。

南北朝
公元427年都城迁至朝鲜半岛平壤。但此时高句丽仍然长期向南朝称臣,多次遣使到中原入贡,前后入贡达109次。同时与北朝对抗,控制了扶余和契丹等部族,并多次与北魏发生战争。公元491年,在高句丽持续打击下扶余人灭亡,其人口部分归附高句丽,至此高句丽的国势也达到了极盛。


597年,婴阳王联合粟末靺鞨先发制人攻击隋在冀州道的军事驻地。隋文帝以汉王杨谅、王世积为行军元帅,率领水陆三十万伐高句丽,但 时逢雨季,道路泥泞,隋军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疫病流行,于是水陆两路被迫退还, 死者十之八九。
此后再三次征讨高句丽,大业八年一征高句丽,大业九年二征高句丽,大业十年三征高句丽,在连续打击之下,高句丽王高元现出降表,隋炀帝令大军撤退。


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以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六万,对高句丽用兵攻打辽东,高句丽步骑四万来救辽东城,唐军斩首敌军数千。
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太宗出兵攻打高句丽。命牛进达和李勣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丽兵一万多人出城迎战,李海岸将其击败,斩首二千级。攻陷石城,高句丽王被迫遣王子高任武入长安谢罪。
贞观二十二年(648),古神感率唐军渡海攻打高句丽,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率3万唐军渡过鸭渌,在辽宁丹东东北大败高丽军。

高宗永徽五年(654),高句丽与靺鞨联合,攻打契丹,唐朝松漠都督李窟哥在新城打败联军。
高宗永徽六年(655年),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军击高句丽,杀获千馀人。
高宗显庆三年(658)六月,程名振、将薛仁贵领兵攻高丽之赤烽镇,斩首四百余级,捕虏百余人。高丽遣其大将豆方娄帅众三万拒之,程名振用契丹兵迎击,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二千五百级。
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唐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击破高句丽将领温沙门。
高宗显庆五年(660),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军队伐百济。 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率唐军从成山渡海,百济据熊津江口以抵抗唐军。唐军击破百济军,百济死数千人,其余都溃逃了。苏定方指挥唐军水陆齐进,直接向百济的都城进军。百济倾国来战。唐军击破百济军,杀一万多人,攻灭百济,在百济设置熊津等五都督府。
高宗龙朔元年(661),唐募四万四千馀人,前往平壤、镂方行营。以鸿胪卿萧嗣业为夫馀道行军总管,率领回纥等诸部兵进攻高句丽。苏定方在浿江击败高句丽,包围了平壤城。九月,契苾何力率军乘冰渡水,斩首高句丽军三万级。
高宗龙朔二年(662年),苏定方攻平壤失利,刘仁愿、刘仁轨率军攻克百济,打通了新罗运粮通道。百济王派使者到高句丽、倭国求援军来抵抗唐军。
高宗龙朔三年(663年),百济和倭国增援高句丽,刘仁轨在白江口四次击败倭军,焚烧倭船四百艘。百济王逃往高句丽,两位王子投降,百济彻底平定。不久之后唐军攻占任存城。
高宗麟德二年(665年),自知无法与唐王朝继续抗衡的高句丽,遣太子福男来唐侍祠。
高宗乾封元年(666),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司列少常伯安陆人郝处俊为副大总管,进攻高丽,唐军攻占二十余座城池,斩敌六万余。
高宗乾封二年(667),李勣率兵攻下高句丽16座城,契苾何力指挥唐军攻击,击败敌军,斩首一万多级,乘胜攻占七座城。薛仁贵率唐军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五万馀级,攻占南苏、木底、苍岩三城。
高宗总章元年(668年),薛仁贵攻破高句丽的扶余城,李勣又截杀泉男建的援军三万人。泉男建率领残部,龟缩于高句丽亡国的最后一座城池平壤,唐军乘势发动最后的围攻战。九月十二日,高句丽人僧信诚悄悄开城投降,唐军攻破平壤。
经过唐朝30多年对高句丽不间断战争,于668年春夏之交,各路唐军成功会师于高句丽的首都平壤城,俘虏了泉男建和国王高藏。至此,历时700年高氏高句丽国最终被强大的唐王朝从历史抹灭。

高句丽人去向
高句丽政权灭亡后,高句丽人纷纷散奔四处流落,部分投奔突厥,有些转投唐朝。唐开元三年(715年),逃亡突厥的高句丽莫离支高文简、大首领高拱毅与其他四名突厥首领率合万余帐依附唐朝。从此高句丽人湮灭在各民族融合之中。


IP属地:北京1楼2024-06-02 05:49回复
    高句麗迅速擴張,逐步吞併了其周邊的扶餘、沃沮、東濊並吞併漢四郡,在朝鮮半島與百濟、新羅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5世紀好太王和長壽王統治期間,高句麗進入全盛時期,之後的1個世紀裏,保持了在朝鮮半島對新羅、百濟的壓倒性優勢,控制了今朝鮮半島大部和今中國東北的南部地區。隋唐時期,高句麗頻繁遭到隋唐帝國軍隊的侵略,國力陷落,最終於668年被唐朝與新羅聯軍所滅亡。


    IP属地:中国香港2楼2024-07-22 07: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