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版本:德棍把主装长度加到了水线的85%甚至更高
最近从吧里搜出了德棍日德兰后设计的L20α线图,并对其进行了一通分析

一直以来,我这种老德棍都对德佬日德兰以后的各种战列舰设计“浪费吨位”情况表示极度疑惑:怎么8门420L45需要4.2—4.5万吨,航速顶天也就长门水平,但装甲厚度居然跟巴伐利亚差不多,要知道,巴伐利亚只有2.8万吨,吨位增幅达到了金刚——天城的变化率,50%吨位增幅却没有换来三项传统性能(火力/防护/速度)的全面提升
但翻阅德佬1916—1918年的两位数GK与四位数GK图纸后,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先看GK6和10的图纸,GK10图纸上写着防护布局类似GK6,而且GK6图纸上有具体装甲数字,因此重点看GK6。可以发现,GK6的装甲在厚度和大致布局上与马肯森和约克代舰没啥区别,都是一条窄窄的纯300和300—220过渡,再加上150炮廓装甲,水平装甲与水下装甲均没有明显变化


但是,请注意德棍在GK图纸船头船尾装甲处写了啥


德棍把中段同强度的300水线和300—220渐变延伸到了大半个船头船尾
。
结合Stuff书中的GK6水线长235M,可对这一逆天延伸的长度进行粗略估算:由图可知,GK6的船体由196节船肋(谁纠正一下,我先这么称呼了)拼接而成,平均每节1.2M,船尾装甲带起点大概是第9节船肋,船头终点在第174节船肋,间隔是165节船肋,长度为198M
——几乎与塞德利茨号全舰长度相当。而这东西的核心区长度也就从38号船肋到156号船肋(141—142M),考虑到这东西标称航速高达28节,比约克代和马肯森快了差不多2节,15M左右的核心区增长也是合理的,也就是说,GK6在核心区以外的长度,额外增加了57—58M的主装甲带,占船体长度的84%(核心区只有60%)。
用这一思路去观察GK10,可以得出如下结论:GK10核心区长度185M(68.5%船长),装甲带长度243M(90%船长)
再来看GK4541与GK5041,情况也非常类似


GK4541核心区长度171M(71.25%),装甲带长度211M(87.9%)
GK5041核心区长度185M(68.5%),装甲带长度229M(84.8%)
最后,对L20α进行同样的分析可知,核心区长度146M(62.1%),装甲带长度204M(86.8%)
GK6—12和GK3021—5031等所有设计均满足上述结论,想必L20—27的各种设计应该同理
同时,德棍这些图纸上的船肋单体长度,全都是1.2M
最后感慨一下:德棍看来是被大英土制碎甲弹炸怕了,在图纸上几乎把整个侧面都用核心区强度的装甲包裹起来了
。
最近从吧里搜出了德棍日德兰后设计的L20α线图,并对其进行了一通分析

一直以来,我这种老德棍都对德佬日德兰以后的各种战列舰设计“浪费吨位”情况表示极度疑惑:怎么8门420L45需要4.2—4.5万吨,航速顶天也就长门水平,但装甲厚度居然跟巴伐利亚差不多,要知道,巴伐利亚只有2.8万吨,吨位增幅达到了金刚——天城的变化率,50%吨位增幅却没有换来三项传统性能(火力/防护/速度)的全面提升

但翻阅德佬1916—1918年的两位数GK与四位数GK图纸后,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先看GK6和10的图纸,GK10图纸上写着防护布局类似GK6,而且GK6图纸上有具体装甲数字,因此重点看GK6。可以发现,GK6的装甲在厚度和大致布局上与马肯森和约克代舰没啥区别,都是一条窄窄的纯300和300—220过渡,再加上150炮廓装甲,水平装甲与水下装甲均没有明显变化


但是,请注意德棍在GK图纸船头船尾装甲处写了啥


德棍把中段同强度的300水线和300—220渐变延伸到了大半个船头船尾

结合Stuff书中的GK6水线长235M,可对这一逆天延伸的长度进行粗略估算:由图可知,GK6的船体由196节船肋(谁纠正一下,我先这么称呼了)拼接而成,平均每节1.2M,船尾装甲带起点大概是第9节船肋,船头终点在第174节船肋,间隔是165节船肋,长度为198M

用这一思路去观察GK10,可以得出如下结论:GK10核心区长度185M(68.5%船长),装甲带长度243M(90%船长)
再来看GK4541与GK5041,情况也非常类似


GK4541核心区长度171M(71.25%),装甲带长度211M(87.9%)
GK5041核心区长度185M(68.5%),装甲带长度229M(84.8%)
最后,对L20α进行同样的分析可知,核心区长度146M(62.1%),装甲带长度204M(86.8%)
GK6—12和GK3021—5031等所有设计均满足上述结论,想必L20—27的各种设计应该同理
同时,德棍这些图纸上的船肋单体长度,全都是1.2M
最后感慨一下:德棍看来是被大英土制碎甲弹炸怕了,在图纸上几乎把整个侧面都用核心区强度的装甲包裹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