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国坦克设计吨位高,但是吨位浪费在车体上不少。
因为德国坦克发动机和传动齿轮不在一起,需要增加一根传动轴,这导致了必须增加车身高度,浪费了车体的吨位。。。
2,美系坦克车体不高【潘兴开始】,但是头大。。。。
3,苏系坦克小巧,省吨位。。。。。
美德坦克与苏系坦克的差别,二战开始之后,逐渐越来越明显。。。。。。。。。相比美德坦克“浪费吨位”,苏系坦克,貌似更加精悍。。
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
1,苏系坦克方面,就算造出了美德坦克同样的吨位,也造不出美德坦克同样的战斗力,以二战威力,德系坦克的火炮威力和精度,不是苏系坦克可以搞出来的。与其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还不如另辟蹊径。。。以坦克小巧结实,,数量上的优势来弥补质量上的不足、。。。。。因为拼质量。苏系科技真拼不过美德。。。。
2,而德系坦克,则过于迷信技术,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车体,真心没必要搞那么高。与其把装甲吨位浪费在车体上,,还不如适当降低车体。把吨位堆在装甲防御上。。。。。。车体真心没必要那么高。。。
【二战前期德系坦克车体高是因为增加了传动轴,苏系坦克车体高是因为采用了弹簧悬挂。。后来采取扭杆悬挂,则车体高度降低了不少,再不大幅度增加吨位的前提下,导致装甲厚度远超T34的T54出现】
3,美系坦克,则在二战后期走向成熟,较低的车体和大头的炮塔。。。。。
个人认为:如果技术牛逼,当然美德系坦克更好。。。。如果技术不达标。就只能玩苏系坦克这种,质量和技术不够,数量和人命凑合。。。。
如果时光放到二战,,重新穿越到德三。。德三的坦克设计是可以搞一点完美改进的。。。
1,采取发动机和传动齿轮一起摆放再后面,降低车体高度,避免车体浪费吨位和装甲。【苏系坦克优点】
2,炮塔采取铸造炮塔,便于量产。。虽然铸造钢板硬度远不如锻造装甲。但是节省工时,增加产量啊。。。【美苏铸造炮塔优点】
3,把降低车高省下的装甲和吨位,堆叠在炮塔和车上,按照炮塔和车身1:2,,,前,两侧,后2:2:1的比例堆叠。。。
4,玩流水线量产,和零部件标准化。提升生产效率和产量。
5,能做到这些,德系坦克必然极大的增强防御力,并且增加产量。。。
【最终结果是,德系坦克采取了二战时期美德苏三系所长,可以完虐苏系坦克了】
因为德国坦克发动机和传动齿轮不在一起,需要增加一根传动轴,这导致了必须增加车身高度,浪费了车体的吨位。。。
2,美系坦克车体不高【潘兴开始】,但是头大。。。。
3,苏系坦克小巧,省吨位。。。。。
美德坦克与苏系坦克的差别,二战开始之后,逐渐越来越明显。。。。。。。。。相比美德坦克“浪费吨位”,苏系坦克,貌似更加精悍。。
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
1,苏系坦克方面,就算造出了美德坦克同样的吨位,也造不出美德坦克同样的战斗力,以二战威力,德系坦克的火炮威力和精度,不是苏系坦克可以搞出来的。与其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还不如另辟蹊径。。。以坦克小巧结实,,数量上的优势来弥补质量上的不足、。。。。。因为拼质量。苏系科技真拼不过美德。。。。
2,而德系坦克,则过于迷信技术,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车体,真心没必要搞那么高。与其把装甲吨位浪费在车体上,,还不如适当降低车体。把吨位堆在装甲防御上。。。。。。车体真心没必要那么高。。。
【二战前期德系坦克车体高是因为增加了传动轴,苏系坦克车体高是因为采用了弹簧悬挂。。后来采取扭杆悬挂,则车体高度降低了不少,再不大幅度增加吨位的前提下,导致装甲厚度远超T34的T54出现】
3,美系坦克,则在二战后期走向成熟,较低的车体和大头的炮塔。。。。。
个人认为:如果技术牛逼,当然美德系坦克更好。。。。如果技术不达标。就只能玩苏系坦克这种,质量和技术不够,数量和人命凑合。。。。
如果时光放到二战,,重新穿越到德三。。德三的坦克设计是可以搞一点完美改进的。。。
1,采取发动机和传动齿轮一起摆放再后面,降低车体高度,避免车体浪费吨位和装甲。【苏系坦克优点】
2,炮塔采取铸造炮塔,便于量产。。虽然铸造钢板硬度远不如锻造装甲。但是节省工时,增加产量啊。。。【美苏铸造炮塔优点】
3,把降低车高省下的装甲和吨位,堆叠在炮塔和车上,按照炮塔和车身1:2,,,前,两侧,后2:2:1的比例堆叠。。。
4,玩流水线量产,和零部件标准化。提升生产效率和产量。
5,能做到这些,德系坦克必然极大的增强防御力,并且增加产量。。。
【最终结果是,德系坦克采取了二战时期美德苏三系所长,可以完虐苏系坦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