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吧 关注:8,544贴子:240,338
求助

回复:如果光绪深爱的人是隆裕皇后,结局会怎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慈禧临终前,隆裕皇后向慈禧汇报光绪近况时应该也没有添什么好话,因此更加坚定慈禧杀光绪的决心,毕竟光绪和隆裕之间隔着太多的矛盾和仇恨,如果光绪死了,隆裕是最大的受益人。
同时,从光绪是被砒霜毒死的情况看,死后外观是很容易看出中毒症状的,隆裕却一再掩盖,不许人追查,下令追查者斩,更加说明光绪的死和她也是脱不了关系的!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楼2024-08-29 06:49
收起回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9楼2024-10-29 13:57
    收起回复
      光绪御笔字画,非常有韵味。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0楼2024-10-29 13:58
      回复
        骆成骧~清朝最穷状元。骆成骧,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状元。1865年,骆成骧出生在四川资中舒家桥一个贫寒农家,他的父亲虽是个农夫,但却不甘心让儿子过一辈子贫苦的生活,他督促年幼的骆成骧学习圣贤之书,希望骆成骧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而光耀门楣。[1] 骆成骧幼时随父亲学习。其父骆腾焕(1841—1912),字文廷,同治9年(1870年)中秀才。骆成骧9岁时,随父亲到成都,就读于锦江书院。
        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17岁考中秀才。[3]骆成骧天资聪颖,自幼勤奋好学,刻苦用功,能过目成诵,有长进。九岁即随父亲就读于成都的锦江书院,悉心培养。在书院读书时,骆成骧有个同学名叫谢泰来,其贫困的家境和骆成骧不相上下,于是两人很是投契。一次谢泰来和骆成骧对对联,出了个上联,“至穷无非讨口”。“讨口”是四川话,意指当乞丐要饭。骆成骧马上很豪气地大声应对:“不死总得出头!”他的这一豪言妙对在书院传为美谈。[1]十四岁应州试,试文为知州高培谷及襄理考试的杨锐等人所赞许,特置首选,旋以岁试第一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因敏悟勤奋、学业大进,书院主讲王壬秋十分器重。1893年在四川中乡试第三名举人。翌年入京会试落第,困留北京,后经友人推荐,代馆教八旗官学。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乙未科会试中了进士,参加殿试。光绪帝临轩策问,其策论中:“言词异切,文句恳诚,辨理精微,”光绪帝同正考官尚书徐桐,副考官侍郎李若农等议阅后,看到卷中“殷忧启圣”,“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等语深为光绪帝所动,遂拔置第一,特“钦定第一”,成为头名状元。骆成骧一生清廉自守,为人坦荡光明,不求高官厚禄。其名言“天下无如吃饭难,世上唯有读书高”勉励着一代代后生。辛亥革命后,骆成骧虽出任过临时议会议长、都督府顾问、四川筹赈局督办等职,但他勤政廉政。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1楼2024-10-29 14:02
        回复
          殿试上是由光绪帝亲自考问的,骆成骧的才学是不用说的,他的学识让光绪不停点头。当然光是有学识还是不够的,在之后的策问中光绪就出了一道难题给骆成骧:“怎么才能让大清富强起来?”面对光绪的这个问题,骆成骧没有像一些人一样纸上谈兵,而是给出了几个切实的解决方案,从军事、政治等几个方面给出了解释,随后又表明了变法图强的重要性。
          最让光绪为之动容的还是结尾的几个字“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八个字。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2楼2024-10-29 14:08
          回复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八个字足以看出骆成骧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并且切实地说到了光绪的心坎上。此时光绪无论做什么都受到慈禧太后的制衡,让光绪根本就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而此时骆成骧的出现不由地给了光绪希望,他也是迫切希望朝堂中能有他的自己的人的。当即光绪就将骆成骧钦定为状元。虽然朝堂上对于这第一名花落谁家众说纷纭,但光绪依旧是力排众议将第一的位置给了骆成骧。
            当时的朝堂上有很多人都是慈禧太后的人,他们对于光绪皇帝是从内心深处不重视。骆成骧却是义无反顾地站在光绪的身后。之后骆成骧也做出了不少努力,骆成骧在入朝后就进入了翰林院担任翰林院修撰,在维新变法的那一年,他担任春闱考官,他和杨锐一起自发组织蜀学会,这个组织就是用于宣传新思想的。在维新变法开始后,光绪帝一道接着一道指令下达,骆成骧也被光绪放到了京师大学堂负责筹建的工作上。其实早在变法开始前,骆成骧就开始接触一些变法派的人员,和梁启超等人也经常一起探讨。
            早年骆成骧深感朝中顽固派的势力之大,所以他一直都告诫梁启超等人切不可操之过急。遗憾的是戊戌变法仅仅维持百日就结束了。慈禧手段冷酷,直接将光绪幽禁,戊戌六君子也被慈禧残忍杀害。
            这件事给骆成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无心仕途,在20世纪初骆成骧踏上了外出求学之路。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3楼2024-10-29 14:15
            回复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大家对于“知遇之恩”总是看得很重,当年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为的就是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当辛亥革命爆发后,许多人去给骆成骧做思想工作想要他投身于革命中。但骆成骧始终铭记当年光绪的知遇之恩,即使光绪已经逝世,他也不想参与革命。辛亥革命结束后骆成骧就回到老家,这边凳子还没有坐热,他就收到了袁世凯的来信,信中袁世凯竟然想要骆成骧出山,骆成骧当即就将来人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还立刻写下声讨袁世凯的信,最终袁世凯也在一片声讨声中无奈退位,结束了他短暂的称帝。
              晚年的骆成骧定居成都,他开始了他教育育人的生活,1912年之际骆成骧担任四川高等学校的校长。四年后国家开始分区设立大学,遗憾的是四川并不在范围内,骆成骧很是着急,开始四处奔走,为筹办大学而努力。骆成骧热心教育,即使是担任国学学院校长后他也没有闲着,一直在帮助成都大学的建立。1916年6月26日,陈宧离开四川时,以建立学生军的名义存款4千元赠送给骆成骧。骆成骧当时任四川高等学校(今四川大学前身)校长,骆成骧家用贫困,厨灶屡空,有“穷状元”之称,却是一生清廉正直,毫无保留的将这笔赠款拨给了高校。1926年骆成骧逝世,百姓们自发前来送他最后一程。结语在当年的乱世中骆成骧一直都恪守本心这已经足够难得了,清朝宣布灭亡后骆成骧就将他的余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一生无愧于光绪也无愧于民。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4楼2024-10-29 14:22
              回复
                骆成骧,家境贫寒,光绪独具慧眼钦点状元,看重的是他的学识才能和一腔忠君报国的政治报复。光绪重用扶持寒门学子报效国家,一切以社稷黎民为重,怎么可能讨好宠妃卖官,更不可能容忍慈禧及其亲信卖官,也不会做用卖官(却动摇国之根本)的钱补充军备这样的傻事。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楼2024-10-29 14:37
                回复
                  清明之君,必然亲贤臣而远小人,逆耳忠言入于心,敢于纳谏。不轻量于人,诸大臣言,即以奏闻,言合乎理,即以嘉纳。
                  昏庸无道之君,则多喜奴颜媚主、口蜜腹剑、结党营私之奸佞之徒,谗言易入于耳,邪言轻出于口,罢黜中正贤良之臣。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6楼2024-10-29 14:52
                  回复
                    只能感叹,光绪帝生不逢时。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7楼2024-10-29 14:54
                    回复
                      如果光绪深爱的人是隆裕皇后,而隆裕皇后也支持他变法,同时帮光绪逃避慈禧的掌控,那么隆裕的结局便会如珍妃一样。
                      所以,无论光绪是否遇见珍妃,他的性格是不会变的,他要变法的决定也是不会变的,那么结局也依然不会改变。
                      光绪帝四岁登基,他好学不倦,虚怀若谷,求才若渴,惜才爱才,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他勤政爱民,严于律己,崇尚节俭。朝堂之上喜爱忠肝义胆的臣子,后宫之中挚爱忠贞义烈的珍妃。这样的他又怎会抛下国家万民而不顾去讨好慈禧呢?
                      珍妃,才华横溢贤良淑德,无竞之心但求达理,言简刚中忠贞义烈。如果如传闻中卖官鬻爵挥霍无度,一定会攀附慈禧做眼线监视光绪,以此求得荣华富贵家族兴旺。又何必绕路求无实权的光绪卖官?她不曾向光绪讨赏晋封妃位,也不曾向光绪讨赏为家中兄弟加官进爵。
                      光绪专情独宠珍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但并未荒废朝政,为没有发生外戚干政专权,珍妃离世后睹物思人再未临幸过任何人。珍妃不畏惧慈禧淫威,更不愿被其收买,对光绪忠贞不渝,对慈禧宁死不屈。
                      光绪与珍妃彼此欣赏、相知相爱彼此守护。载湉不会后悔因变法而得罪了慈禧,珍妃更不可能会后悔爱上了光绪、也不会后悔支持光绪而失去了生命,只因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唯一的遗憾是:生离死别,此生珍重惟愿君安!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8楼2024-10-31 00:29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9楼2024-11-01 07:32
                        回复
                          珍妃离世后,据宫女说光绪要来了珍妃用过的旧帐子,时常望着它出神,但是毕竟清朝宫女不能侍奉皇帝,这件事也只是道听途说来的,不过我还是相信他是睹物思人的,比如他帽子上的珍珠似乎是在怀念着某个人。
                          这幅光绪帝读书像中,载湉胸前佩戴的十八子——主珠是珍珠、隔珠和佛头塔是翡翠、背云是蜜蜡、缀角是白紫相间的和田玉串成,尤其是那对紫木兰花缀角雕刻的十分生动可爱(通常缀角有花朵的多是女子佩戴),光绪随身佩戴着它,也许会让载湉想起赠与这件十八子的人吧。还有那串在光绪手中的翡翠玉连环,都在诉说着他的思念。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0楼2024-11-01 08:11
                          回复
                            关于珍妃通过太监联系志锐、志琦和维新派这件事,我的理解:珍妃支持光绪,但是珍妃的太监也出不去深宫,所以珍妃根本无法与外界联系。光绪接见大臣属于正常例行公事,戊戌变法失败前接见大臣、商议国事不需要任何人帮忙联系。堂兄志锐和哥哥志琦都忠诚于光绪,属于帝党。由于光绪对珍妃的宠爱,故而德宗对志锐和志琦也比较亲近。尤其是志锐对光绪帝极为忠诚。志锐因戊戌变法失败被贬至新疆伊犁将军,辛亥革命时新疆革命党起义响应,欲推志锐为都督,遭志锐以君臣大义严拒,随后被革命党人枪杀于惠远城钟鼓楼前,谥文贞。志锐被贬出关前,遍写家书以告亲朋,表示世受国恩,入仕三十年来,又屡遭贬谪,报国之心始终未酬,值此国家危难时刻,只有以死相报,“以身许国,不作生入玉门关想”。珍妃堂兄志锐宁死不降革命党,以身殉国;珍妃支持光绪,宁死不屈于慈禧淫威,沉冤深井。这兄妹二人都是忠君爱国的个性,只是觉得可叹、可惜!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4楼2024-11-06 19:01
                            回复
                              我觉的珍妃与慈禧的矛盾并不完全是因为隆裕不受光绪宠爱,否则初期就不会放任珍妃和光绪接触,慈禧是希望受宠的珍妃能为自己所用,让珍妃监视光绪的一举一动。却没想到珍妃反而成了支持光绪的帝党,不听指挥,还给光绪出谋划策脱离自己的掌控,这真的是上天对慈禧最大的嘲讽了。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5楼2024-11-06 19: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