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竿见影——不费吹灰之力证明阳光是近似平行光》一帖(https://tieba.baidu.com/p/9099287396)中,我用实验证明了在横跨了3000km的宽广土地上,太阳的投影均呈现出了近似平行光的特点。潼关为了维护其伪科学权威的形象,不得不继续编造话术加以回复。然而,在这一次的回复中,潼关的观点竟然与“地球论”如出一辙,彻彻底底地背叛了其“地平论”伪科学信仰。再此,我们一同见证了历史,目睹了一颗地平的巨星陨落在穹顶上。

虽然曾经(也就不到15小时前)潼关认为,“只要立杆子来检验”就能“发现太阳光不是近似平行光”。毕竟,任何正常人都不会说拿450米高间隔上百米的两个巨大直立物体称为“杆子”,正常人认知中的杆子不过几十米。这说明,潼关认为,只需要在任何人都能做实验的几十米的尺度内,就能辨认出阳光“非平行光”的特点。
然而在我《立竿见影》一帖发出后,潼关不仅承认了测量结果本身的有效性,并且为维护其“地平论”信仰而立刻改口:将阳光从任何人随手做实验就能在几十米范围内验证的【完全的非平行光】,修正为【中央是近似平行而周围是放射光】的魔幻光源,并且这个魔幻光源的平行范围是“穹顶太阳光源的直径”。

那么,这个潼关发明的所谓“穹顶太阳光源”直径到底有多少呢?我们目前有如下线索:
1. 即便是潼关这样的伪科学传播者也认可,吉隆坡处的阳光和厦门处的阳光都是近似平行光;
2. 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市和我国的厦门市距离大约是3000km;
3. “穹顶太阳”并没有任何智能操控,更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除非潼关继续加戏】;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穹顶太阳”不能提前预知我在若干年后要用它当时发出来的光做这个实验,也就不可能针对性地将“中央平行光束”对准我要测量的位置。但与“穹顶太阳光源”的直径相当的平行光光斑却覆盖了超过3000km。由这样一来,“穹顶太阳光源”的直径必然也在3000千米以上。
我们用肉眼可见的太阳视直径约为0.52°,这是任何实际测量都可以获得的数据。这个视角度表明,“穹顶太阳光源”的距离与其直径的比值应为1/[2tan(0.26°)]≈110.2倍。
也就是说,根据“潼关太阳光学”和最新的口供,我们可以绘制出如下“穹顶太阳光体”的大致模型:穹顶太阳光源的直径在3000千米以上,直径在33万公里以上。

这个模型的在“潼关太阳光学”中的正确性可以用它自己往后说的一段话加以佐证:

根据最新版“潼关太阳光学”计算出来的太阳光体高度为33万千米,这已经和它此前捏造的“太阳光体高度为6000千米左右”有了“长足的进步”。这表明,潼关已经彻底地抛弃了此前(前天)所坚持的“太阳光体”高度模型。毕竟潼关说话跟放屁一样朝三暮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它的观点再怎么变也不奇怪。


然而最致命的事情要来了,潼关开始解释这种“中心平行四周发散的光源”的原理了!
潼关认为,点光源“中心光束”是近似平行的,而整体不是平行的,这种“中心光束”近似平行的特征,正是“穹顶太阳光体”所具有的“中心平行四周发散”特征的核心原理。
——这一点,恰恰与它耗尽毕生心血要驳倒的“地球论”如出一辙,成为压垮潼关地平论的最后一根稻草。

试回想一下,我们此前讨论点光源投影时的这张示意图以及其中的关系式w2 = w1 (d1 + d2) / d1。
在现实的科学中,太阳光之所以能视为近似平行光,是因为它到地球的距离d1太远太远了,远远超过我们所熟悉的一切物体可能达到的宽度w1,w1 / d1约等于0。这样一来,即便是整个地球作为我们关心的物体,它也只能接收到太阳发出的光中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小的一束。这一束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夹角,正是2arctan(w1 / 2d1),因为w1/d1≈0,所以这个夹角也就约等于零。如果将地球的直径代入w1、将地日距离代入d1,可以得到“太阳中心光束”两端的夹角仅有0.0049°,不到一个角分,几乎就是平行。
而在潼关最新的口供中,太阳作为点光源,其“中心光束”正具有这种平行性,这一点和现实科学中太阳既是点光源,又能在地球附近的“光束”中呈现出平行性逻辑完全一致,这恰恰证明了科学上对太阳距离的认知。
————————————————————————————————————————
综上,潼关作为传播地平论伪科学的急先锋,从其最新的口供中可以严格推导出如下信息:
1) 穹顶太阳光源的高度不是它此前谎称的6000多公里,最少也在33万公里以上,这个数值已经远远超过地平论穹顶所能接受的上限;
2) 穹顶太阳光源的直径不是它此前谎称的100公里,下限是3000公里,而且很可能远超过这个数值;
3) 这恰恰证伪了地平论的穹顶说,因为推导而来的“穹顶太阳光体”的直径已经能覆盖1/4个地饼,如果它存在外围发散光,那么必然会照亮整个地饼;如果它不存在外围发散光,则和“潼关太阳光学”相矛盾。
4) 潼关太阳光学和现实光学的矛盾被弥消了,太阳虽然是点光源,但正是因为其距离地球非常非常遥远,所以在其“中心光束”中呈现出了“近似平行光”的特征;
以上信息已经彻彻底底地摆脱了此前地平论伪科学的束缚,正快速迈向现实中的科学,我们正在亲眼见证一颗地平伪科学的巨星陨落在穹顶上,一颗地球科普的新星“潼关星”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此外,根据上述地球科普新成员潼关的口供,我们还能得到一个更有趣的结论:照片中这片云的高度也是接近33万公里,底下的这一小片光斑直径远远超过3000千米,而整个湖的跨度将远超256000千米。
鉴于这片湖的面积之大、含水量之多,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潼关湖”以纪念其改邪归正和推翻“地平论”伪科学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虽然曾经(也就不到15小时前)潼关认为,“只要立杆子来检验”就能“发现太阳光不是近似平行光”。毕竟,任何正常人都不会说拿450米高间隔上百米的两个巨大直立物体称为“杆子”,正常人认知中的杆子不过几十米。这说明,潼关认为,只需要在任何人都能做实验的几十米的尺度内,就能辨认出阳光“非平行光”的特点。
然而在我《立竿见影》一帖发出后,潼关不仅承认了测量结果本身的有效性,并且为维护其“地平论”信仰而立刻改口:将阳光从任何人随手做实验就能在几十米范围内验证的【完全的非平行光】,修正为【中央是近似平行而周围是放射光】的魔幻光源,并且这个魔幻光源的平行范围是“穹顶太阳光源的直径”。

那么,这个潼关发明的所谓“穹顶太阳光源”直径到底有多少呢?我们目前有如下线索:
1. 即便是潼关这样的伪科学传播者也认可,吉隆坡处的阳光和厦门处的阳光都是近似平行光;
2. 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市和我国的厦门市距离大约是3000km;
3. “穹顶太阳”并没有任何智能操控,更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除非潼关继续加戏】;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穹顶太阳”不能提前预知我在若干年后要用它当时发出来的光做这个实验,也就不可能针对性地将“中央平行光束”对准我要测量的位置。但与“穹顶太阳光源”的直径相当的平行光光斑却覆盖了超过3000km。由这样一来,“穹顶太阳光源”的直径必然也在3000千米以上。
我们用肉眼可见的太阳视直径约为0.52°,这是任何实际测量都可以获得的数据。这个视角度表明,“穹顶太阳光源”的距离与其直径的比值应为1/[2tan(0.26°)]≈110.2倍。
也就是说,根据“潼关太阳光学”和最新的口供,我们可以绘制出如下“穹顶太阳光体”的大致模型:穹顶太阳光源的直径在3000千米以上,直径在33万公里以上。

这个模型的在“潼关太阳光学”中的正确性可以用它自己往后说的一段话加以佐证:

根据最新版“潼关太阳光学”计算出来的太阳光体高度为33万千米,这已经和它此前捏造的“太阳光体高度为6000千米左右”有了“长足的进步”。这表明,潼关已经彻底地抛弃了此前(前天)所坚持的“太阳光体”高度模型。毕竟潼关说话跟放屁一样朝三暮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它的观点再怎么变也不奇怪。


然而最致命的事情要来了,潼关开始解释这种“中心平行四周发散的光源”的原理了!
潼关认为,点光源“中心光束”是近似平行的,而整体不是平行的,这种“中心光束”近似平行的特征,正是“穹顶太阳光体”所具有的“中心平行四周发散”特征的核心原理。
——这一点,恰恰与它耗尽毕生心血要驳倒的“地球论”如出一辙,成为压垮潼关地平论的最后一根稻草。

试回想一下,我们此前讨论点光源投影时的这张示意图以及其中的关系式w2 = w1 (d1 + d2) / d1。
在现实的科学中,太阳光之所以能视为近似平行光,是因为它到地球的距离d1太远太远了,远远超过我们所熟悉的一切物体可能达到的宽度w1,w1 / d1约等于0。这样一来,即便是整个地球作为我们关心的物体,它也只能接收到太阳发出的光中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小的一束。这一束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夹角,正是2arctan(w1 / 2d1),因为w1/d1≈0,所以这个夹角也就约等于零。如果将地球的直径代入w1、将地日距离代入d1,可以得到“太阳中心光束”两端的夹角仅有0.0049°,不到一个角分,几乎就是平行。
而在潼关最新的口供中,太阳作为点光源,其“中心光束”正具有这种平行性,这一点和现实科学中太阳既是点光源,又能在地球附近的“光束”中呈现出平行性逻辑完全一致,这恰恰证明了科学上对太阳距离的认知。
————————————————————————————————————————
综上,潼关作为传播地平论伪科学的急先锋,从其最新的口供中可以严格推导出如下信息:
1) 穹顶太阳光源的高度不是它此前谎称的6000多公里,最少也在33万公里以上,这个数值已经远远超过地平论穹顶所能接受的上限;
2) 穹顶太阳光源的直径不是它此前谎称的100公里,下限是3000公里,而且很可能远超过这个数值;
3) 这恰恰证伪了地平论的穹顶说,因为推导而来的“穹顶太阳光体”的直径已经能覆盖1/4个地饼,如果它存在外围发散光,那么必然会照亮整个地饼;如果它不存在外围发散光,则和“潼关太阳光学”相矛盾。
4) 潼关太阳光学和现实光学的矛盾被弥消了,太阳虽然是点光源,但正是因为其距离地球非常非常遥远,所以在其“中心光束”中呈现出了“近似平行光”的特征;
以上信息已经彻彻底底地摆脱了此前地平论伪科学的束缚,正快速迈向现实中的科学,我们正在亲眼见证一颗地平伪科学的巨星陨落在穹顶上,一颗地球科普的新星“潼关星”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此外,根据上述地球科普新成员潼关的口供,我们还能得到一个更有趣的结论:照片中这片云的高度也是接近33万公里,底下的这一小片光斑直径远远超过3000千米,而整个湖的跨度将远超256000千米。
鉴于这片湖的面积之大、含水量之多,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潼关湖”以纪念其改邪归正和推翻“地平论”伪科学所作出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