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和黍是黄河流域史前先民的主要栽培作物,他们具有耐旱、抗寒、易耕作的优点,同时黄河流域的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也适合种植这类农作物,因此史前时期最早在黄河流域种植的农作物便是粟和黍。粟的原产地位于中国的黄河流域这一观点目前受到学术界的公认,中国粟的野生祖本为狗尾草,狗尾草在亚洲地区分布很广,在黄河流域更是比较多见,野生狗尾草与粟易于杂交,比如我们在田间地头常见的谷莠子就是粟和狗尾草交杂后形成的后代,在旧大陆栽培作物起源的几个重要地区比如西亚、中美等地都没有发现粟类作物,欧洲发现最早的粟为公元前3000年,因此一般认为黄河流域的粟是最古老的栽培作物。在黄河流域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许多粟的遗存。在华北地区约公元前6000年以后的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中普遍发现有粟的遗存,如磁山遗址不但出土了石刀、石镰刀、石磨盘石磨棒等与粟有关的生产工具,还发现了贮藏粟的窖穴,窖穴中堆积有碳化的粟,部分堆积厚度超过2米。考古发现在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的文化遗存中出土少量碳化黍的种子,经碳十四测年为距今约7000年,还发现有生产生活工具如石器、骨器、角器,这些遗物的出土表面大地湾文化一期已经属于发达的农业经济,黍是其栽培的主要作物之一。除大地湾外,在裴李岗,老官台,姜寨等遗址中也均发现有黍的遗存。在马家窑类型东乡林家的房址中发现有碳化的粟、黍以及大麻籽。这些考古发现均证实黄河流域史前灿烂的农业文明。#文物学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