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的预言吧 关注:80,258贴子:3,005,911

【重制版】根据潘德二前瞻的大地图,给新出现的城市名称溯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中Mettenhelm 梅腾、Melitine 马里庭、Baccus 巴克斯旧址、Vecavia 菲卡维亚这几个原版名词都做过了。翻译都是故意瞎翻的,看看就行了
还是根据这个地图


IP属地:上海1楼2024-08-07 10:31回复
    比比汗丽丽上的号大家也可以支持一下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6754326/


    IP属地:上海2楼2024-08-07 10:33
    回复
      从巴克利北开始


      IP属地:上海3楼2024-08-07 10:34
      收起回复
        1、Pons(瞎翻译:彭斯/界梁堡/边塞城)巴克利北方城市

        Pons源自拉丁语pōns,意为桥、像桥一样跨越鸿沟的自然特征(bridge),该城北面就是凡斯凯瑞群岛和不知道有谁住的森林,就和长河镇以及晓炉城一样处于文明与野蛮的边界上,设定中我猜可能会与桥、通行权、北方海盗和住民有关。现实中的法兰西境内就有同名地名,而且还有一座古要塞遗迹。

        Pons的古要塞遗迹


        IP属地:上海4楼2024-08-07 10:38
        收起回复
          2、crest(瞎翻译:克雷斯特\顶峰堡\顶冠城)巴克利首都

          源自拉丁语crista,意为山顶、顶峰、波峰、饰章,纹章、羽冠。作为地名,有种高高在上、高人一等的感觉,要不怎么说是巴克利首都呢。
          骑士头盔上的顶冠。


          IP属地:上海5楼2024-08-07 10:40
          收起回复
            3、Tule(瞎翻译:图勒\水葱湾\拓殖港)

            西班牙语tule源自纳瓦语tōllin(芦苇,reeds),即为北美的一种植物——短尖水葱(Schoenoplectus acutus),原产于北美各地的淡水沼泽。

            另外Tules曾经生长于加利福尼亚州的Tulare湖畔(Tulare Lake),该湖曾是美国西部最大的淡水湖,它在20世纪被土地投机者们(land speculators)给耗干了。因此老加利福尼亚人有句俗语叫“out in The tules”,意思就是“没有人愿意住在那里/没人想待的地方”,这句话就相当于“在乡下”,带有一丝讽刺意味。不知道巴克利的tule是不是乡下地方。

            也有可能源自拉丁语Thūlē,Thule位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和制图学记载中的最北端。公元前4世纪中期,希腊人“比亚提斯”(Pytheas of Massalia)在书中声称自己驾驶船只“行遍了欧洲北部的所有海域”。他从大不列颠岛出发,向北航行六天,最后到达一个叫“图勒”(Thule)的地方,“这是北方最远的地方”,“邻近冰海”,就在北极圈附近;图勒岛周边既不是土地,也不是海水,更不是气体,而是呈黏糊状,“上面不能行走,也不能驶船”。此后,希腊罗马的学者都认为图勒岛就是人类世界的最北边缘,再向北人类就无法生存了。

            Thule表示古希腊探险家幻想中的神秘、美好的北方大岛,古代航海家所谓的北极、冰岛,用在巴克利可能代表此地好像里斯本一样的殖民出发地。


            IP属地:上海6楼2024-08-07 10:48
            收起回复
              4、Rhose(瞎翻译:罗塞\荒原领\蔷薇堡)

              可能源自Rhōsus,位于叙利亚地区的一座城市,现土耳其阿尔苏兹港。找不到意思,只能音译了。
              如果其源自威尔士语rhos,那就是“荒野、荒原的意思”,毕竟南部一大块没有大城市的地,作为荒原的开始也不是没可能。
              当然Rhose最有可能的还是rose“玫瑰”的变体,就是“玫瑰”、“红色”等意思。毕竟潘德2派系先导里巴克利只有Rose这个城。


              IP属地:上海7楼2024-08-07 10:51
              回复
                5、Sune (瞎翻译:耀阳港)

                Sune源自古英语sunne,意为“太阳”,黎明骑士驻地?


                IP属地:上海8楼2024-08-07 10:52
                收起回复
                  6、Wazuri (瞎翻译:善美之城\瓦祖里)

                  Wazuri是斯瓦西里语-zuri的Wa形态,意为好的、美的、善良的(人)
                  Wa-形态的-zuri就是美好的复数(m-单数),M-wa形式几乎只用于与人有关的句子中
                  例如:m tu — person. m toto — child.
                  wa tu — people. wa toto — children.
                  Watu wazuri wawili wale wameanguka
                  (watu =people;-zuri = good; -wili= two; -le= those;anguka = fall down)
                  Those two good people fell.
                  Wazuri类似于“布基纳法索(正人君子之国)”,目前已经知道背景是斯瓦西里+霓虹。


                  IP属地:上海9楼2024-08-07 10:53
                  收起回复
                    7、Dravadi(瞎翻译:陀罗婆稚\达罗缚稚\海门城(巴拉克-海门,笑))
                    如果源自梵语达罗毗荼(drāviḍa),dravida(dra达罗 vi毗 da荼)本来是用来单独称呼泰米尔人的词,现在用来指代达罗毗荼诸语,达罗毗荼诸语言跟印度其他语言没有亲属关系,而且是黏着语。达罗毗荼语系通常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语族。达罗毗荼语系的语言主要是南印度的语言,其包括泰米尔语、泰卢固语、马拉雅拉姆语和坎纳达语等。
                    达罗毗荼语系

                    达罗毗荼人是南印度(沿海)本土居民,不是雅利安人。


                    IP属地:上海10楼2024-08-07 10:56
                    收起回复
                      7.1
                      除了达罗毗荼dravida, dravadi也可能源自梵语śrī dvāravatī,即堕罗钵底(又译陀罗钵地,Dvāravatī)泰语Dvaravati(又Thawarawadi,ทวารวดี)、孟语Dvaravati (ဒွါရဝတဳ),意为“多门城”、“有很多城门的地方”(the gated [city]、that which has gates),是一个孟族在暹罗建立的国家,时间早于所谓的“泰国第一王朝”,具体下面讲。Dvaravati起源自印度同名地名Dvārakā(又叫Dvaravati,译德伐罗迦、都陀跋利迦、多门城),位于今印度古吉拉特,是印度教的七圣城(其他六个Mathura, Ayodhya, Kashi, Kanchipuram, Avantika (Ujjain) and Puri)之一,传说克里希纳(Krishna,奎师那,印度教神明)亲自为城市命名。
                      克里希纳

                      多门城这个名字不错


                      IP属地:上海11楼2024-08-07 11:00
                      收起回复
                        位置忘放了


                        IP属地:上海12楼2024-08-07 11:01
                        回复
                          7.2
                          为什么dravadi和Dvaravati会有关系呢,主要是看到几篇文章,里面介绍泰国各时代的时候把Dvaravati转写成dravadi,例如这篇佛教传播的文章里面提到的泰国:Dravadi、Sukhothai、Ayudhaya、Thonburi、Ratnakosintra几个时期,

                          其中
                          Sukhothai(素可泰王朝,泰国第一王朝1238-1438)

                          Ayudhaya(阿育达耶,即Ayutthaya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泰国第二王朝1351-1767)

                          Thonburi(吞武里王朝,泰国第三王朝1769―1782)

                          Ratnakosintra(即Rattanakosin拉达那哥欣王朝,又叫曼谷王朝,也是如今泰国王室,泰国第四王朝1782-1932,1932年后君主立宪至今)
                          现君主:拉玛十世


                          IP属地:上海13楼2024-08-07 11:03
                          回复
                            7.3
                            好,那只剩Dravadi,我们就把时间往前推,退到素可泰王朝统治之前,此时侗台语人群尚未大规模进入今天的泰国境内,现在的泰人还没完全形成。因此Dravadi应该就是6世纪至11世纪的Dvaravati堕罗钵底国,应为孟族国家(孟族、泰人的关系这里就不讲了,另外印度人很早就来到泰国了),有人认为堕罗钵底国应为一系列文化血缘相关的城邦的合称,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国家。堕罗钵底国位置应当为今泰国西部的广大地区,遗迹主要集中发现于今泰国的佛统府(Nakhon Pathom)。

                            堕罗钵底诸国

                            随着11-13世纪左右,吴哥王朝和素可泰崛起后,堕罗钵底国逐渐衰弱。14世纪,统治中心诗贴(Si Thep)几乎被遗弃,14世纪中期,阿瑜陀耶王朝建立,堕罗钵底国基本灭亡。也就是说堕罗钵底国活到了泰国第二王朝(毕竟素可泰在北边),不过后半期的统治基本早就是垃圾时间了。
                            Lopburi就是堕罗钵底国的残留


                            IP属地:上海14楼2024-08-07 11:07
                            回复
                              7.4
                              最后单纯的印度语drav源自梵语drava“流动”,意为“液体”。毕竟在海边嘛,也不是不可能。
                              总之dravadi应该是一个印度(也可能带点东南亚)风格的城市,可能该城是潘德历史上第一个用印度风格的城市,据说是曾经dravadi帝国的首都(菲卡维亚原来也属于dravadi帝国),不得来个虎人、猫人啥的?


                              IP属地:上海15楼2024-08-07 11: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