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吧 关注:42,957贴子:1,027,239
  • 12回复贴,共1

家长需要知道的问题——自家孩子侧弯的基本情况是什么样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下主要是针对骨骼尚未闭合的特发性脊柱侧弯青少年(这个群体人数占比最大)
很多家长在第一次听到自己孩子是脊柱侧弯时,通常的表现是脑袋发蒙和精神紧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我孩子下面该怎么治疗?
医生通行的做法会根据孩子脊柱侧弯的度数分成4类并给出对应的建议:
1、10°以内观察。
2、10°以上到20°以内(也有专家会定在25°以内),观察和做伸展性的运动,听到医生推荐最多的运动方式可能是吊杆、小燕飞、游泳。
3、20°以上(也有专家会定在25°以上)到40°以下(也有专家会定在50°以内),支具治疗结合辅助运动。同样,听到医生推荐最多的运动方式可能也是吊杆、小燕飞、游泳。并会推荐支具师或支具机构。
4、40°以上(也有专家会定在50°以上)就建议择机手术治疗了。对于年龄偏小的,也会有专家建议尝试支具控制进一步加重,以图延长手术时间,为孩子生长发育争取时间。
通常因为家长一听说自己孩子脊柱弯掉了就开始发蒙了,加上不了解这个病,可能会遗漏很多值得关心的问题没有问医生(你不提问专家可能也忙的没时间回复你)。
1、孩子的侧弯是什么性质的侧弯?除了特发性脊柱侧弯,还会有其他侧弯,比如先天性侧弯、神经纤维瘤型侧弯...
不同性质的侧弯选择的治疗手段可能会有所不同。
2、对于已经进入发育高峰期的孩子,离骨骼闭合还有大约多长时间?这对研判后期治疗的预期至关重要。
3、下次复查时间。
除了知道这些以外,家长还应该了解一些关键性指标:正位片上看臀中距(冠状面平衡指标)、侧弯度数、顶椎位置、顶椎偏距、脊柱旋转度、颈椎倾斜度、腰弯的下终椎倾斜度、高低肩、髋关节左右落差、髂骨左右宽窄与骨盆上左右闭孔的形状差异;侧位片上看矢状面平衡指标、颈椎前凸度数、胸椎后凸度数、腰椎前凸度数、骨盆倾斜度;体表上看剃刀背倾斜度、肩胛骨对称性、胸廓与腰线的对称性。最好拍站立后背照、弯腰后背照(拍出左右后背最倾斜的部位)以备今后治疗过程中对比之用。为了保证可比性,拍照是要同一条件下拍。比如站立后背照要拍正,站姿要一致(包括双脚分开的距离等),拍照的时辰最好选择睡觉前(不要用起床就拍的照片与睡觉前的照片作对比)。
脊柱侧弯中存在很多代偿关系,并非看到度数降低了,侧弯就最终就一定能改善。这一点非常重要。遗憾的是这些指标的测量医院是不可能都为你做的,支具机构也不会为你做这么多的测量,谁也不愿意增加考核的指标给自己出难题。为了孩子,家长不要偷懒不去了解这些指标。你了解的越多,今后弯路会走的越少。因为保守治疗中的坑很多,你不去了解掉坑里的可能性就很大。一旦走了弯路,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最主要的是耽误治疗时间,还会打击孩子的信心,失去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上述指标的定义我在本吧基本都介绍过(可以翻看我的历史发贴),你孩子都在什么数值上,对今后疗效的预期和评估就有了科学的依据。至少你在后期治疗中有理由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和期望,让治疗方能有所承诺。而不会因为你一无所知而被当成小白鼠给宰了(因为脊柱侧弯保守治疗行业无强制标准且很不规范,维权相当困难),或者要求过分遭到无情拒绝。
了解孩子的心里想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家长自己首先不要慌或者流露焦虑情绪,以免影响到孩子情绪,心理受到打击,进而产生自卑思想,害怕与人交往,出现心理疾病。
想必很多刚发现孩子侧弯的家长会纠结下面的问题:
1、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家孩子侧弯的?
2、站姿或者坐姿不正是导致脊柱侧弯的病因吗?
3、肌肉失衡或者筋膜粘黏是导致脊柱侧弯的病因吗?
4、是长短腿(或骨盆不正)造成侧弯的,还是侧弯造成的长短腿(或骨盆不正)?
5、我家孩子侧弯能完全矫正直吗?
6、支具只能控制侧弯吗?
7、超过40°或者50°侧弯只有手术治疗吗?
8、脊柱侧弯是关节错位吗?
9、按摩、正骨、松筋膜可以治疗脊柱侧弯吗?
10、网络平台推送的广告能信吗?
经过多年观察和与弯友的交流,发现很多刚发现孩子侧弯的家长在纠结这些问题,有些家长在这些问题上花了很多时间,睡不好,吃不香,将自己搞的筋疲力尽,迷失了方向,最后焦虑的不行。一夜黑发变白发的家长我已经遇到过2个了。
为节省家长时间,将精力集中在正确的治疗方向上,我将对这些问题分别做出解答。
待续。
敬请关注。


IP属地:江苏1楼2024-08-08 03:38回复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8-08 06:35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8-08 18:31
      收起回复
        在回答这些问题前先请大家看看下面的报道、论文、访谈视频:
        1、脊柱弯成S形不能怪坐姿和书包 鼓医专家发现易感基因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Q4NTk4MA==&mid=220553083&idx=3&sn=e51531d1ffbd42a677389aef0ece28b2&chksm=2e47ba881930339e47c18913e2b8efb182300e4805ec2396312a8eb69c83e4007130f986abbc&scene=27
        2、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研究进展
        https://www.doc88.com/p-6973130629469.html
        3、脊柱侧凸手术对未成年患者有何影响 有非手术治疗方式吗
        https://live.baidu.com/m/media/pclive/pchome/live.html?type=live&action=liveshow&room_id=3906306763
        通过上诉论文、报道、访谈视频,我们可以知道部分顶尖的西医专家在脊柱侧弯病因研究方面做了哪些尝试和得出的一些结论。我们知道了这些专家研究(包括研究方法,引用的数据)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大多数的病因说还停留在一个学术研究的方向上,能否成为共识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1、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家孩子侧弯的?
        我们知道了特发性脊柱侧弯还有很多未知病因有待研究。不像中医中某些医生满嘴跑火车,毫无根据的就认定筋膜粘黏导致了脊柱侧弯。如果要说筋膜粘黏是导致脊柱侧弯的病因,我想西医应该最清楚,因为他们天天在手术,还轮到中医来得此结论?那么多手术医生能不知道?
        我就遇到好几家长问我这个问题:我家孩子拉小提琴(学习打高尔夫球、弹琵琶、从事单侧活动比较多的项目),一起学习20多人,怎么别人没有侧弯,就我家孩子侧弯呢?
        其实,有这种基因也未必就一定会有侧弯,只是有的人再遇到一些有利脊柱侧弯形成的外在因素,得病的概率就比较大。一个班的同学,坐姿不正难不成就你家一个孩子吗?其他孩子也有坐姿更差的,也没脊柱侧弯呀。
        还有一些孩子小时候可能腰部、屁股、腿脚受过伤(或者其他原因创伤,甚至脚趾甲沟炎),因为护痛单侧承力较多,导致功能性侧弯,都有可能为后来成为结构性脊柱侧弯埋下隐患,只是时间久了,或者没有当回事放下心上,逐渐遗忘了,也能成为脊柱侧弯不明原因。
        另外,别人家孩子有侧弯,也会和你一样保持低调,不会到处张扬说自己孩子有侧弯,给自家孩子增添心理压力。所以,有些家长就会感到惊讶,说自己从未听说身边人哪家孩子有脊柱侧弯,误以为周围只有自家孩子才有脊柱侧弯呢。到过南京鼓楼医院找邱勇教授门诊过的家长可能都会有一个感叹:哪来这么多的孩子有脊柱侧弯啊?
        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对于我们家长而言,做一些基本了解就可以了,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结,浪费时间。
        我们只要知道有基因遗传或基因突变或其他不明原因等,孩子可能属于脊柱侧弯高发人群,得上了这种病,就跟肥胖、近视、龋齿一样,已经成为青少年常见病了。只要排除先天性、神经纤维瘤、脊髓空洞等一些特殊类型的脊柱侧弯,明确自家孩子是特发性脊柱侧弯,在结合详细了解自家孩子的病情(上述的重要侧弯指标超标情况),治疗手段的选择也就有了方向。
        那么多专家学者研究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也没有将所有的病因研究出来,我们家长将精力放在探究病因上,这不是钻牛角尖了嘛。专业的事要让专业的人去做,我们家长不如多花精力了解孩子的病情,寻找正确的治疗之道。
        上面三个链接的内容看后,其实第2、3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一些未经研究的中医医生妄下结论,将筋膜粘黏说成是导致脊柱侧弯的病因,或者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生与形体矫正工作者想当然将坐姿不正说成是导致脊柱侧弯的病因,都是谬论。这些误导性宣传的背后不良动机不外乎是为自己收治侧弯病人制造舆论并从中渔利。可想而知在这种错误认知下形成的治疗体系还能正确有效吗?答案是否定的。


        IP属地:江苏5楼2024-08-09 00:04
        回复
          4、是长短腿(或骨盆不正)造成侧弯的,还是侧弯造成的长短腿(或骨盆不正)?
          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说中有很多家长也会纠结这个问题,因为家长会发现很多侧弯孩子髋关节不等高,就会将孩子的脊柱侧弯与长短腿联系在一起,甚至去医院拍全长腿X光片检查,很多检查诊断报告的结论就是有“长短腿”,而且左右腿长落差在8mm左右的占比非常大。

          如果去拍全长腿X光片,想必地面肯定是非常水平的,拍出的结果,髋关节落差依然会是8mm,只是报告结果可能会将股骨头或者大转子到脚底之间各关节部位测量出不同的高度,得出不同的落差。
          这些落差真的就能说明是各部位左右骨头长度不一样吗?

          检查报告得出的长短腿数据是各关节部位的高度数据,以总的高度差为例,就是A和B的高度。但如果这个孩子因为有侧弯,尤其是臀中距偏移量较大时,或者脊柱旋转、骨盆旋转、腿型(O、X型腿)与脚型(内外翻、内外八)、拍片时站姿不规范等因素,造成原本没有长短腿的人(La=Lb)出现双腿站立时倾斜度不一样,或看似倾斜度还算对称,但不在一个平面内有旋转(只是正位片的影像反映不出这种三维空间的旋转),就可能出现A与B的高度不一致。所以,我们不能将全长腿的各部位高度差简单的理解成就是长短腿的落差。
          这个孩子经过100天的纯运动矫正后髋关节落差没有了。

          从这个案例我们不应该相信这个孩子有8mm落差的长短腿。否则,100天的运动康复就能弥补上8mm的落差吗?而且半年后复查依然没有落差,骨盆非常正。这种所谓的长短腿就是假性长短腿,实际腿骨并无长短。而且这种假性长短腿在脊柱侧弯人群中占比是很高的,真正腿骨不等长的占比很小。这里”占比”既指人数上的占比,也指测量高度落差中的占比。比如测量高度落差的8mm当中,很大部分是假性长短腿,真正的反映腿骨高度落差在这8mm中占比却很少。
          所以,我不建议在全脊柱片已经清楚地反映出髋关节落差后,再去拍全长腿拍片。全长腿的拍片结果对治疗骨盆不正或者脊柱侧弯并无实质意义,因为全长腿片没法区分出真性长短腿和假性长短腿占比具体是多少。
          有的家长可能会选择正骨、推拿治疗“长短腿”,总以为这种疗法见效快。其实,推拿、正骨治疗脊柱侧弯人群的长短腿完全就是个笑话,我说它就是一种江湖把戏也不为过。不信请看下面这个贴子:正骨治疗长短腿靠谱吗?https://tieba.baidu.com/p/8872605946?pid=149663894893&cid=0#149663894893(北京卫视节目主持人都笑场了)。
          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看成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不必在此问题的结论上过于纠结。不管是骨盆不正(长短腿)造成的侧弯,还是侧弯造成的骨盆不正(长短腿),只要是超标了,都要一并矫正。没有什么治疗顺序先后的要求。侧弯的改善会有利骨盆不正的改善,反之,骨盆不正的改善也会有利侧弯的改善。
          简单的将骨盆不正(长短腿)归结为脊柱侧弯的病因是不严谨的,不利脊柱侧弯的后续治疗,甚至可能误入歧途。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24-08-09 19:38
          回复
            5、我家孩子侧弯能完全矫正直吗?
            每个侧弯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通过保守治疗可以矫正到跟正常孩子完全一样。
            那么,矫正结果取决的因素很多:侧弯的严重程度、生长潜能、支具好坏、穿戴是否能达到要求、运动方式是否科学、运动强度有无保障、
            对于支具治疗的孩子获得一个好的支具又比得到一个好的运动方案更为重要。毕竟,孩子每天用来运动的时间是有限的,穿戴支具的时间通常会在22小时。再好的运动方案你做1小时甚至2小时也扛不住一个不合格支具穿戴几小时带来的破坏。
            通常在骨骼闭合时,如果能控制在20度以内是比较安全的,不至于会发展到手术的程度了。如果在10度以内,身体也没有明显的歪斜。就是正常人了,该干嘛干嘛。即使还有几度弯曲,也不用放在心上了。
            在骨骼闭合前,一定要避免走弯路,尽最大努力矫正就可以了。到骨骼闭合时矫正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接受。
            避免走弯路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尽最大努力矫正就看孩子自己的努力和家长的监管了。
            只要路走对了,孩子也努力配合,我们矫正的结果总会超出预期。

            当初2020年6月这个小男孩家长跟我说能从42°矫正到25°就满意了。到了2021年1月和6月两次拍片19°。家长并不甘心接受这个结果,在我的建议下更换了支具并加强运动,到了23年初复查度数已经降到12°。这已经到了家长当初最低侧弯度数期望值的一半了。但家长认定自己走的路是正确的,就该将目标定的更高一点:10°以内。仍在坚持夜戴支具+运动康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相信并祝愿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由此看出不走弯路是多么的重要。
            不要只想最后矫正的结果能有多好多好,过多的想象结果没有意义,不走弯路才是重点。只要不走弯路,孩子配合,家长监管得力,好的结果就会水到渠成。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24-08-10 01:50
            回复
              6、支具只能控制侧弯吗?



              上面两位脊柱外科的著名专家都对支具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保守治疗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的答案。我也在贴吧里上传过很多治疗成功的案例(比如7楼)。所以,支具在尚有生长潜能的前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保守治疗中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何还有很多医生,甚至支具师会说支具主要作用只是控制侧弯不加重呢?甚至有些中医和运动康复从业者会说支具没有用,甚至将支具贬低的一无是处呢?
              例如:

              根据我十几年来的观察,总结出以下几种原因:
              1、脊柱侧弯矫形器设计与制作并无这个专业,假肢专业毕业后进去这个领域的居多,优秀的支具师很少,可以说是稀缺资源,不是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地区都有。医生和支具师又分属不同领域,各自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一个轨道上,对支具的好坏和全国支具师的水平鲜有了解,大多数医生也只能矮子里拔将军,让患者家长降低期许值,推荐本地的支具师。这并没有什么对错的问题,再好的好支具师也都是从不会到会再到精的,总是要给本地的支具师一个成长的机会嘛。
              2、支具师的水平还不够高,对于出现支具治疗没有效果找出的一个借口。如果一个支具师在收钱之前说出“支具只能控制侧弯不加重”这句话,我觉得也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水平有高低,能做到提前告知给患者家长一次慎重选择的机会也算是仁至义尽。怕就怕在支具师收钱前吹的天花乱坠,做出来不合格支具了还不承认,再搬出“支具只能控制侧弯不加重”这句话就不太厚道了。
              3、中医介入脊柱侧弯治疗,为增加可信度,过分强调自身职业的传统技能用在脊柱侧弯治疗上的"可靠性",不负责任地否定支具的作用。因为,支具结合针对性的运动对尚有生长潜能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的有效性已经是国际公认的保守治疗手段,似乎与中医没有什么关系。但中医总想从中分得一杯羹,不去否定支具治疗的有效性,就没法涉足这个领域了。甚至将侧弯导致的筋膜粘黏不惜本末倒置地说成是筋膜粘黏导致了脊柱侧弯。另外,当大家都能认识到支具的矫正原理和疗效,谁还会去做推拿按摩正骨松筋膜呢?谁还去选择按摩床去治疗脊柱侧弯呢?这类中医的广告虚假宣传最多,将治疗前后的度数虚标是最常见的手段。对成人侧弯矫正所谓的疗效更是不予余力的虚假宣传。
              所谓手法、仪器、训练结果又如何呢?


              其实,有些中医否定支具的作用,并不代表这个中医就有多牛,不过是胆子比较大,敢于做虚假宣传或弄虚作假罢了。
              4、有些在尚有生长潜能的前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确实支具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没有效果,对于一个合格的支具也是有可能出现的,这涉及到一些复杂的侧弯形态、穿戴是否符合要求、运动康复的方案的是否正确。
              例如:S弯上下弯顶椎靠的很近(间隔在3节以内),急弯(单节平均度数在8°/节以上)等,这部分患者的支具治疗支具师应给耐心分析给家长听,提前告知可能疗效不佳的原因,或者推荐给水平更高的支具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崇高信念;穿戴不符合要求,有的孩子在家穿戴比较认真,到了学校自己松开或者睡觉时自己松开了;运动方案中有与支具矫正原理相冲突的动作。
              例如:

              以上林林总总的特殊原因导致支具疗效不佳,并不能否定支具的疗效,从而错误地认为支具只能控制侧弯不加重。
              支具的好坏和辅助运动方式是否科学,我们家长还是有选择权的,这取决于家长对支具与运动方式是否有利孩子脊柱侧弯矫正方面基本知识了解的程度。穿戴是否符合要求,家长是有责任和能力进行管控的。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4-08-10 14:13
              回复
                7、超过40°或者50°侧弯只有手术治疗吗?
                针对这个问题要依重要性的顺序看以下三个关键因素:1、年龄(生长潜能)。2、部位(T7-12部位侧弯、T7以上胸弯+颈椎倾斜、T10以下+腰椎的胸腰弯或腰弯)。3、侧弯曲度(单节平均度数)。
                年龄因素很好理解,有生长潜能矫正就有希望,希望的大小和没有生长潜能就都要看后两个条件。
                对于有生长潜能的,可以支具+针对性运动性矫正。但支具干预T7以上胸弯+颈椎倾斜的能力较差,对支具师技术水平要求很高,能够做好高位侧弯+颈椎倾斜的支具师是少之又少。即使是高水平的支具师对于这各部位的矫正效果也是不如T7以下侧弯矫正的。但对于运动康复而言,T7-12部位侧弯矫正是最难的,这个部位的发力不如上下来的大,肋骨的变形也相对较大。如果是没有生长潜能的人在T7-12这个部位侧弯,矫正难度是很大的。
                侧弯曲度(不是脊柱前后的曲度)仅仅用Cobb角是没法衡量的,看看Cobb角的定义便可知道,这个指标值的大小与节数无关,与顶椎偏距无关,至与上下终椎的倾斜度有关,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侧弯的严重程度。同样是40°,发生在8节椎体上或者发生在5节椎体上,弯曲的程度是有很大差别的,自然矫正难度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单节平均度数越大,曲度越大,矫正难度越高。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因素也需要参考,比如:Cobb角的增长速度(每年增加的度数)、旋转脊柱程度、腰椎下终椎的倾斜度、顶椎偏距的大小、臀中距、肋骨后凸落差、上下两道弯顶椎间隔的椎体数、选择手术的时机、有无不良神经性反应等。
                仅仅以度数作为是否手术的唯一指征是不科学的。就此问题我咨询过专家,为什么几乎所有专家说到手术都是拿Cobb角来衡量?专家的回答是,医学上虽然没有单节平均度数这个概念,但也会根据经验来看脊柱曲度的,并不是完全看Cobb角,这样说比较简单易懂。
                所以说40度或者50度侧弯只有手术治疗并不完全正确。

                我经过十几年的观察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供大家参考。
                如果是成人,主弯部位在T7-12,剃刀背较重,40°发生在5节(含以内)椎体数量上或者50°发生在6节(含以内)椎体数量上,不手术想获得较好改善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外观能接受,侧弯状态较为稳定,又无不良神经性反应,50°侧弯是否一定要手术就是另一回事了。
                有生长潜能的儿童青少年,在上面说的曲度临界值附近(最好是偏下一点的)不妨做保守治疗的短期尝试。但对于腰椎Cobb角40°-50°,腰椎下终椎倾斜度较大的可能会面临保守治疗失败加重下终椎倾斜度或者腰椎旋转度的,导致手术固定的椎体向下移的风险(原本只要固定到腰3的最后不得不固定到腰4),家长朋友们需要密切关注。不要一听说哪家广告说的重度侧弯一个月矫正了多少度,就信以为真。但凡有这样夸张宣传的机构,我手上都有他们治疗无效或者加重的案例。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24-08-13 16:58
                回复
                  8、脊柱侧弯是关节错位吗?
                  脊柱侧弯是椎体在三维上的改变,在冠状位有Coob角的形成,在矢状位会造成生理曲度的改变,在水平位会有椎体的旋转。特发性脊柱侧弯在三维空间上产生的偏离中立位的变化,都是渐进性的变化,与关节错位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在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特发性脊柱侧弯真要是关节错位的话,有的重度侧弯患者也没有感觉到脊柱关节的疼痛,而是仅仅感受到肌肉失衡和骨骼变形带来肌肉牵扯所产生的肌肉酸痛。这也正是中医在错误的认知基础上建立起来手法治疗脊柱侧弯效果很差的原因。
                  我们看到那些正骨方法都是:侧躺左掰一下,右掰一下;仰卧手臂胸前交叉按压一下;趴着将小腿抬起一下,不过是给你松松筋骨,感觉舒服很多,正常人这样做一次也会感到舒服,这种舒服感觉并不代表脊柱侧弯得到了改善。尤其是成人,骨骼僵硬,脊柱侧弯导致骨骼的变形并非几日形成,很可能是好多年下来积累到现在这个变形程度的,肌肉的长短,肌力的不平衡,不是你每天来做一次这样的正骨就能改变的。
                  想想看青少年支具一天22小时的持续施压,矫正起来都困难重重,每天按压一次能有用吗?所以,智商高一点的有点良知的中医还是要求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穿戴支具+针对性运动,否则结果无效是必然的,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只是他们不这样误导你,你还会找他们治疗吗?
                  不得不说,中医对脊柱侧弯的研究太过肤浅与凌乱,没有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几十年来前赴后继,总想将治疗腰肌劳损那一套照搬到脊柱侧弯治疗上来。
                  看看中医认知脊柱侧弯的程度

                  这是胸腰椎右凸右旋,他竟然说左旋。下面那么多听课的人没一个吭声的。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24-08-16 12:06
                  回复

                    我们都知道一般西医的专家是不会轻易公开否定中医的,这肯定是看到太多的正骨失败加重的案例才不得已公开表态的啊。


                    IP属地:江苏11楼2024-08-16 12:10
                    回复
                      10、网络平台推送的广告能信吗?
                      当你在网上搜索有关脊柱侧弯信息后,很快平台就会向你推送有关脊柱侧弯治疗的广告,吹的一个比一个牛。
                      有些基本的原则我们要心里有数,下面几种情况的广告不靠谱。
                      1、说支具疗效好的,既没有展示支具片,又没有展示复查片的不可信。
                      2、说支具疗效好的,即使有复查片,没有说明脱支时间的,你要打听清楚,这家机构要求患者拍复查片的脱支时间假如不足20小时的也不可信。
                      3、治疗前后X光片对比,侧弯程度没有明显变化,标注的度数明显误差过大,说明在度数标注上有假,不可信。
                      4、如果支具片与穿戴支具体表照都显示身体不正(臀中距过大,超过2公分),说治疗效果多好多好的,不可信。
                      5、成人疗效说的多好多好,比如几个月或者半年,甚至一年降低十几度,什么剃刀背降低7°-8°,都不可信。
                      6、但凡在失衡状态下做的所谓矫正运动,说获得多少多好的效果,同样不可信。
                      7、所有运动方式只要与支具矫正原理相冲突,说效果有多好多好,也是不可信。
                      8、说筋膜粘黏导致脊柱侧弯,说脊柱侧弯就是关节错位的不可信。
                      9、说成人脊柱侧弯支具治疗有效的不可信。
                      10、只注重侧弯度数矫正,而忽视前后曲度,忽视顶椎偏距,忽视臀中距,忽视脊柱旋转矫正的治疗手段,说获得矫正效果多好多好,不可信。
                      11、嘴上说一套,实操时做的又是另一套的,不可信。
                      12、对于事前不说(未尽告知义务的),事后出问题再找这种理由来拒绝认错的,不可信。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24-08-16 23: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