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吧 关注:372,092贴子:4,897,681

我们都被困在一个死亡迷宫里,下面揭秘逃离攻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IP属地:湖南1楼2024-08-11 11:25回复
    前言
    道家的庄子讲了一个故事:庄子有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正在自由快乐地飞翔,突然醒了过来。庄子便有了一个想法:不是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而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庄子是想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其实是虚拟的,我们要离开它去往真实的世界。对此,世人不屑一顾:在这个世界里,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青山倒映在绿水中,鱼儿在浅底嬉戏,我们在湖上纵情泛舟。这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真实,怎么可能是假的呢?


    IP属地:湖南2楼2024-08-11 11:2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但1981年美国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提出了一个想法:我们肉身五感感受到的世界,都是大脑接收到的信号而已。如果一个科学家把一个人的大脑切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大脑传送虚拟的信息,大脑就会感到自己还在真实的生活中。现在问题来了:挖掘机。。。额不是,我们如何确保自己不是一颗缸中之脑?


      IP属地:湖南3楼2024-08-11 11:29
      回复
        随着学问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自己真的是生活在虚拟世界中,马斯克就认为我们生活在真实世界的概率不到十亿分之一。这样的书籍和电影也层出不穷,比如《黑客帝国》。它讲述人工智能发达后战胜了人类,并将人类培养在胶囊仓中以利用人类的智慧,为了不让人类反抗,它们给人类制造出一种幻象,让人类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看穿了真相的人类不愿意被控制,纷纷逃离幻境去往真实世界。


        IP属地:湖南4楼2024-08-11 11:31
        回复
          这只是电影,实际情况稍微有些出入。近年来虚拟现实游戏很流行,人们只要戴上游戏眼镜耳机就可以进入游戏世界。而我们的眼睛耳朵,其实不过是另外一副游戏眼镜耳机,我们的肉身就是一件游戏外衣,我们虽然没有泡在缸中,但也在游戏外衣里玩虚拟现实游戏。那么谁是游戏外衣里真正的玩家呢?古人认为人体内存在灵魂,它就是操纵游戏角色的真正玩家。


          IP属地:湖南5楼2024-08-11 11:31
          回复
            我们也是生活在一个类似戏剧的虚拟世界,肉身不过是我们穿的戏服,而灵魂才是真正的演员。《聊斋》里有一个故事叫《画皮》,它讲的是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鬼,披上人皮装扮成一个美女去勾引男人,以达到吃人心的目的。同理,我们看到一个女性长得很美,其实只是她穿的这身画皮很美,至于她的真实面目我们是不知道的(当然我并没有说所有的美女都很邪恶,只是说外在和内在是两回事)。


            IP属地:湖南6楼2024-08-11 11:32
            回复
              我们是如何进入虚拟世界的呢?打个比方,有人被告知去缅北可以轻松发大财,是一个人间天堂。当他去了后才发现这里是地狱,做不到业务就要挨打,所以这只是一个虚拟的骗局。再打个比方,冬天我们脸部皮肤裸露在外并不觉得冷,说明本来我们是不需要衣服取暖的,但我们非要追求穿衣取暖的幻境,慢慢的我们就真的依赖上了衣服取暖。而衣服总有穿坏的时候,当我们离开衣服的时候就冷得发抖,本来我们是不冷的,而我们想追求穿衣取暖,结果反而受到了脱衣的寒冷。
              同理本来我们都没有穿游戏外衣,但我们还不满足,于是就穿上了这身游戏外衣。古人说魂不守舍,就是说肉身像灵魂居住的房舍,有个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房子是一个游乐场,因此人们才争先恐后地走进来。然而肉身的生老病死都给我们带来了痛苦,所谓的游乐场其实是一个装满了刑具的牢房,导游则是利用我们的贪欲把我们骗进来的恶魔。


              IP属地:湖南7楼2024-08-11 11:33
              回复
                为了对抗监狱刑罚,人们发明了种种工具破坏刑具,这就是科技。可破坏刑具并不能避免惩罚,只会让惩罚更重,比方2019年底的新冠疫情就是老天放出来的新刑具。因此要想解决问题,只有离开这个监狱,去往快乐永恒的真实世界。就像受骗人想要摆脱苦难,就要从缅北逃回中国。那么我们还是要回到之前不用穿衣也不会冷的境界。
                缅北受害人千方百计想回国,但如果骗子把受害人的记忆清除了,告诉他全世界都一样,他还会想着离开吗?他只会觉得做不到业务挨打是正常的,而做到单的时候能好好享受一番还挺不错的。同理民间传说灵魂投胎之前要喝孟婆汤,喝了就忘记了过去,也就是说当我们换一个新的游戏之前系统会把我们的记忆一键清空,所以我们不记得过去的真实逍遥世界了。我们觉得生老病死都是正常的,只想着追求功名利禄,不想着离开红尘。因此《无根树》开篇就说:“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但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只有离开这个监狱,去往快乐永恒的真实世界。


                IP属地:湖南8楼2024-08-11 11:3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可受害人一旦陷入缅北,就回不去了。同理我们依赖上了这件游戏外衣,一旦脱下就冷得发抖,我们只好再穿一件新的游戏外衣,也就是灵魂的投胎。就这样,我们陷在虚拟的游戏中出不去了。
                  那怎么办呢?既然出不去了,我们就一条路走到黑,把游戏玩完,也可以回到真实世界。受害人如果能一直做单,就不会挨打。同理如果肉身这件外衣可以一直穿不坏,我们也不会冷。游戏外衣又像游戏里的角色,所以我们要追求游戏角色长生不死。
                  然而,世界上没有不坏的衣服,我们做不到游戏角色长生。我们还是要恢复到从前的状态,不穿外衣依然不会冷,以玩家真人的方式长生。这就好比,受害人在中国不做单也不会挨打。


                  IP属地:湖南9楼2024-08-11 11:34
                  回复
                    那么逃离迷宫的路线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


                    IP属地:湖南11楼2024-08-11 11:36
                    回复
                      第一章:谈研究学问的范式
                      撰写一篇文章,人们总是讨厌废话,喜欢直奔主题,因为人们觉得废话是无用的低贱的,主题是有用的珍贵的。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万物负阴抱阳”,负是背对、辜负的意思,抱是迎接、欢迎的意思,也就是生物学上讲的避害趋利。
                      然而老子又讲:“贵以贱为基”,就是说无用的是有用的基础。比方说房子的地基是不能住人的,但是地基却是房屋的基础,没有地基房屋就会垮塌。写书也是,在正式开篇之前必须说上一堆废话,不然我的正文就不会有人相信。
                      我们都听过一个著名的故事:曾经有一位学者向南隐和尚问禅,南隐拿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再往杯子里倒茶,于是茶溢了出来。学者说:“杯子是满的不能装茶,要装茶先要把水倒掉”。南隐说:“你的脑子就像这只水杯,里面装满了自己的成见,在我对你说禅之前,你首先得把自己的成见清空”。


                      IP属地:湖南12楼2024-08-11 11:36
                      回复
                        我们来看下面的事例:
                        2017年,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写了一篇《客观世界很有可能并不存在》的文章,又作了相关演讲《用身体观察真气》,用量子力学来证明佛学。此事让科学界震惊,感觉是己方大将叛变了,于是集体跳出来批驳,可以说是现代的第一次科玄论战了。反驳的文章中,写得最好的之一是中山大学物理学教授李淼的《科学的归科学,宗教的归宗教》,他从研究方法和理论上都作出了有理有据的反驳。总结一下大家批驳的观点如下:
                        1. 朱院士的专业是化学,在物理学界他是一民科,民科不可能靠谱。


                        IP属地:湖南13楼2024-08-11 11:37
                        回复
                          2. 朱院士的研究范式和引用理论错了。
                          先说范式方面。
                          首先,朱院士应该发表到权威机构进行同行评审,通过评审后才能宣传其理论。朱院士的理论没有经过同行评审就有可能存在错误,他再将可能存在错误的理论擅自在大众面前传播,就可能对大众产生误导。
                          其次,科学家不相信宗教,朱院士把科学和宗教扯在一起,这是对科学的伤害。
                          如果朱院士不是站在科学的立场,而是站在佛学的立场来发表言论,科学家不会反对他的信仰,但他只能阐述佛学理论,不能用科学来证明。因为科学经常会被证明是错的,但科学家愿意承认错误并予以改正,并坚信总有天能达到正确。而宗教拿科学来证明自己,一旦科学被颠覆了就说明宗教也是错的,问题是宗教又宣称自己总是对的,这也就伤害到了宗教。举个例子,基督教会曾经用地心说来证明《圣经》,结果后来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于是《圣经》就悲剧了。
                          再说理论方面。
                          朱院士采用的是量子力学曾经最流行的哥本哈根解释,这种解释认为意识创造了物质世界,和佛教的说法相同。然而这种解释会造成许多问题,因此目前学界越来越认同多世界退相干这种不需要意识作用的理论,朱院士依然采取哥本哈根解释,这说明他不懂物理学前沿观点。
                          我说废话的目的,正是为了让人们把成见清空,那么下面我就来回答这些质疑。


                          IP属地:湖南14楼2024-08-11 11:37
                          回复
                            第一、民科能否取得成功?
                            民科是民间科学爱好者的意思,和在官方任职的官科相对。成为一个官科必须具备专业知识,而许多民科往往没什么知识,因此人们认为民科是不靠谱的。
                            然而也有特例,爱因斯坦就读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却在大学里旷了很多的课,毕业后没有一个教授肯留他在校工作,最后在一个专利局当职员,但他却取得了成功。为什么他能成功呢?因为他花了许多时间学习知识,也就是并不是所有民科都不具备专业知识。
                            而反过来,爱因斯坦表示,如果自己当年留在了大学里,就要花很多时间在准备讲义和晋升职称上,不会有时间去思考物理学的问题。正因为自己只是专利局的一个小职员,就拥有大把空闲时间思考。这样看,反而是民科比官科更有优势。


                            IP属地:湖南15楼2024-08-11 11:3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有人会说,民科这个词定义已经变了,变成了不采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人,因此爱因斯坦不是民科了。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民科这个词的定义会改变?说这个问题首先要说定义和判断的区别,注意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请认真阅读。
                              我们对一个事物下定义是为了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而判断则是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通俗地说,定义就是“是什么”,判断则是“怎么样”。定义一旦下了,除非是本身有问题,就尽量不要修改,否则会造成思维的混乱,而判断是可能随着认识的提高而改动的,因此我们的判断不能固守成见。然而事实是,人们死不认错,不肯修改自己的判断,反而去修改定义。
                              空心菜在《世界就是一个游戏》中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唯物唯心的问题。人们从一个篮子里拿出了许多水果,于是得出一个结论:“篮子里都是水果”。但接下来却又拿出了一本书,正确的思路应该是:“我的判断错误了,篮子里并不都是水果”。然而人们只会想:“我没错,篮子里都是水果,书也是一种水果,是过去的人把水果定义错了,所以我要修改水果的定义”。
                              这里也是同理。由于许多民科不靠谱,于是人们作出了一个判断:“民科都是失败群体”。结果爱因斯坦成功了,正确的思路应该是:“我错了,原来民科也有可能成功”。然而许多人只会想:“我没错,民科都是失败群体,既然民间科学爱好者也可以成功,说明民间科学爱好者不是民科,是过去的人把民科定义错了。我要把民科的定义修改成不采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人,这样一来民科依然是失败群体。”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不采用科学方法和理论,或者说不采取主流认为正确的方法和理论,能否获得成功?


                              IP属地:湖南16楼2024-08-11 1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