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宣传小支具发表微博、访谈视频、广告最多的无疑是南老师,从2014年6月20日介绍根辛根支具开始到后来注册GBW支具并以GBW命名代替根辛根支具,各种小支具的宣传无数。




我就想问:
1、色努支具也是在用3D扫描获取体表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机刻石膏模,也可以不做石膏模直接3D打印支具,同样的制作工艺都可以制作不同的支具,试问GBW先进在什么地方?
2、71.4%的小支具力线不正,是怎么体现
“保证矫正效果的前提下”提高“舒适性、隐蔽性”的?舍本求木也能叫“最先进”?

3、当支具下躯干容易发生左倾时,需要左侧臀部给予有力地支撑,这种小支具的支撑在哪里?是在左侧髂嵴上支撑稳定还是在左臀上支撑更稳?力与力臂的关系难道不知道吗?压力与压强的关系难道不知道吗?
肩膀左高右低+颈椎右倾,需要矫正时,右侧腋下的支撑在哪里?
都被简化掉了。
说好的“保证矫正效果的前提下”提高“舒适性、隐蔽性”的,最后成了只保证舒适性、隐蔽性了,不能保证矫正效果了。这也能叫“最先进”?
4、南老师不是不知道控制力线的重要性2013年1月27日以前就知道了。是时过境迁忘记“初心”了吗?
当支具穿在身上不稳定,出现躯干左倾时(很常见的现象),右下角向外翘起,对右臀并无作用力,实际上小支具是一个△ABC的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很不稳定的结构,对抑制躯干左倾毫无益处;如果是色努支具就是一个接近矩形的四边形ADNM结构,对扶正躯干控制力线正而言无疑稳定性更好,可调性更强,更有利保证支具的疗效。
小支具在控制支具下力线正上根本就没法跟色努支具相提并论,所谓的“最先进“从何而来?

5、颈椎右倾和高位左凸风险加大了,还谈什么“
保证矫正效果的前提下”?何来“最先进”一说?
6、GBW支具与根辛根支具在结构与功效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是不是该就这问题给大家一个说法。
7、既然支具下力线正如此重要,新标准为什么不对支具下的臀中距有所要求?与国康都以做这种小支具为主或者你们都是交由德国人设计自己没法控制臀中距有没有关系?国康或者参与主编新标准的人该出面给大家一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