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逛西门古城墙,发现城墙下部方砖上有字。(见图),这也是城市厚重文化的见证。字样多为“左所’军匠刘’记况”,偶见“左所”两个大字。
大致搜索了一下。卫所制度主要在明朝(卫:军分区,所:营团),清朝初期保留了卫所制度,逐步裁撤,最终在雍正年间(随同改土归流政策)基本废除。
卫类似现在军区、军分区。所是下属地方驻军。海南有著名避寒地九所。都是最早的驻军地。
左所大概是“左家营团”之意。军匠“刘同志”大概是负责监督方砖质量的工程师。
朝阳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城墙是城门楼的配套设施,建设时间也差不多。
关于左氏:
元朝开始在云南实行土司制度。
彝族巍山左氏土司,承袭18世,统治巍山长达500余年,是云南承袭土司职位时间最长的土府之一。
彝族左氏土司的巍山蒙化土知府与纳西族木氏土司的丽江土知府、傣族那氏土司的元江土知府并称为“云南三大土知府”。以上百度百科“左氏土司。
洪武十七年(1384年),授左禾为蒙化州判官。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朝廷封左禾为土知州,同时授给土知州大印,并准许他的后代世袭土知州官职,左禾成了蒙化左氏得到朝廷御封的第一代土司。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王朝在蒙化设立了军事派驻机构蒙化卫,官兵人数在6000人左右。卫下面设所、百户所。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左禾子左伽袭土知州职,左伽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土官,受到明王朝的嘉奖。
“升临安府(今建水)同知,寻升大理府知府,仍掌蒙化州事”(明正德《云南志·左伽传》)。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明王朝升蒙化州为蒙化府,封左伽为知府掌印,官为三品,并赠给左伽“世守土府”横匾和“亘古亘今门第,全忠全孝人家”衙门联一对。
注意,左咖本人没有到任临安。仍然在蒙化州(巍山),可见左家的势力之大。影响力远不止仅大理一带。
但左家几百年未叛乱。
雍正四年(1726年),云南巡抚鄂尔泰对此言之甚明,其建言改流疏云:“云贵大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
雍正六年(1728年)底任命鄂尔泰为云、贵、广西三省总督。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改土归流。)
昆明四周是有左右所的。建水左所有没有对应的右所?如果没有,西门对面这古城墙,大概是1415年之后左咖同意修建的吧。
猜测







大致搜索了一下。卫所制度主要在明朝(卫:军分区,所:营团),清朝初期保留了卫所制度,逐步裁撤,最终在雍正年间(随同改土归流政策)基本废除。
卫类似现在军区、军分区。所是下属地方驻军。海南有著名避寒地九所。都是最早的驻军地。
左所大概是“左家营团”之意。军匠“刘同志”大概是负责监督方砖质量的工程师。
朝阳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城墙是城门楼的配套设施,建设时间也差不多。
关于左氏:
元朝开始在云南实行土司制度。
彝族巍山左氏土司,承袭18世,统治巍山长达500余年,是云南承袭土司职位时间最长的土府之一。
彝族左氏土司的巍山蒙化土知府与纳西族木氏土司的丽江土知府、傣族那氏土司的元江土知府并称为“云南三大土知府”。以上百度百科“左氏土司。
洪武十七年(1384年),授左禾为蒙化州判官。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朝廷封左禾为土知州,同时授给土知州大印,并准许他的后代世袭土知州官职,左禾成了蒙化左氏得到朝廷御封的第一代土司。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王朝在蒙化设立了军事派驻机构蒙化卫,官兵人数在6000人左右。卫下面设所、百户所。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左禾子左伽袭土知州职,左伽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土官,受到明王朝的嘉奖。
“升临安府(今建水)同知,寻升大理府知府,仍掌蒙化州事”(明正德《云南志·左伽传》)。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明王朝升蒙化州为蒙化府,封左伽为知府掌印,官为三品,并赠给左伽“世守土府”横匾和“亘古亘今门第,全忠全孝人家”衙门联一对。
注意,左咖本人没有到任临安。仍然在蒙化州(巍山),可见左家的势力之大。影响力远不止仅大理一带。
但左家几百年未叛乱。
雍正四年(1726年),云南巡抚鄂尔泰对此言之甚明,其建言改流疏云:“云贵大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
雍正六年(1728年)底任命鄂尔泰为云、贵、广西三省总督。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改土归流。)
昆明四周是有左右所的。建水左所有没有对应的右所?如果没有,西门对面这古城墙,大概是1415年之后左咖同意修建的吧。
猜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