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铭》: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气者,若存若亡之间也,非凝神屏息、刻意守住才叫养;同样,降伏妄心亦在有为无为之间,刻意压制心念,也是一种着相,执着于此,也是一种妄心。总之,养气静心,皆在有意无意之间,俗语说有意无意是真意,不可强求。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知几知微,在动静未发之端的(始),即能察征兆而识其端倪,此可谓明了太极真谛(因太极乃动静之机,阴阳之母)。有见微知著的功夫,故一切事情了然于心,所以心中自然廓然无事,又何来自寻烦恼呢?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要待人接物,不可能息心止念、摒绝外缘,但是,平常心乃是道,事无巨细,重要的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执迷于是非、陷落于恩怨、计较于得失,那都是着相,则烦恼必生,为因果所系缚。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六祖慧能的《坛经》说:我此法门,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如上句所言之义,能体会得无念、无相、无住,则能破除无明,如此本心必明、根性自住,而根本既然与我合而为一,则无假外求,浩然正气自归本位,此即为最佳的养气养心之道。
余下部分太高深,我翻译不了了。我翻译的有没有一点道理,还想听听大家评说。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气者,若存若亡之间也,非凝神屏息、刻意守住才叫养;同样,降伏妄心亦在有为无为之间,刻意压制心念,也是一种着相,执着于此,也是一种妄心。总之,养气静心,皆在有意无意之间,俗语说有意无意是真意,不可强求。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知几知微,在动静未发之端的(始),即能察征兆而识其端倪,此可谓明了太极真谛(因太极乃动静之机,阴阳之母)。有见微知著的功夫,故一切事情了然于心,所以心中自然廓然无事,又何来自寻烦恼呢?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要待人接物,不可能息心止念、摒绝外缘,但是,平常心乃是道,事无巨细,重要的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执迷于是非、陷落于恩怨、计较于得失,那都是着相,则烦恼必生,为因果所系缚。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六祖慧能的《坛经》说:我此法门,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如上句所言之义,能体会得无念、无相、无住,则能破除无明,如此本心必明、根性自住,而根本既然与我合而为一,则无假外求,浩然正气自归本位,此即为最佳的养气养心之道。
余下部分太高深,我翻译不了了。我翻译的有没有一点道理,还想听听大家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