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吧 关注:8,049贴子:87,259
  • 8回复贴,共1

【考究】关于张居正子女信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资料选自张居正研究第三辑,作者是张居正的后人张世漠老师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8-23 14:07回复
    先祖张居正子女初探
    先祖张居正子女初探
    张世谟
    先祖张居正(为避讳,简称太岳公)谱名天德,字叔大,号太岳,谥文忠。已知其后裔分布在全国十二个省市。遗憾的是这么多后裔没有一地保存有原《湖广荆州张氏家谱》(下简称家谱)。对于先祖究竟有几个子女,众说不一。大多认为是六子一女。他们分别是敬修、嗣修、懋修、简修、允修和静修。我作为太岳公的第17代孙,在主修《太岳宗谱》时,从有关资料中获知太岳公有七子(长子幼殇,史无记载)。后来,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也垂询了有关专家学者。对先祖的子女们进行了初步探讨,初步结论是太岳公有八子甚至是九子一女,现就有关佐证叙述如下:
    后裔的陈述。清康熙12年(1673年),曾在《上六部禀帖》中慷慨陈言,要求朝廷“削史诬、革戏嘲”。而对蒙冤近90年的曾祖太岳公平反正名的张同奎称其“先祖讳允修、字
    建初,为文忠公第6子,尚宝司司丞”。使本来是太岳公第五子的允修变成了第六子,而第六子的静修自然变成了第七子。那时尚有庆华公主修的家谱在,且相距辈分只有几代,张同奎不可能连自己的亲生祖父是太岳公的第几个儿子都不清楚?(说不定家谱上当时就有关于长子的记载)可见其言可信。那么又该如何理解张敬修在《文忠公行实》中没有提到太岳公的长子呢?很有可能如《张居正改革》一书中所言:“长子幼殇,史无记载”。敬修公也只是陈述了先祖尚在世的6个儿子。在没有原来《家谱》为证的情况下,暂时只能从以上七子之论。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8-23 14:08
    回复
      《志书》的论证。康熙二十年(1685年)《荆州府志》卷二十五《人物志》载:“张懋修、江陵人,万历庚辰进士,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号斗枢,相国四子也,……。”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荆州府志》卷三十九《人物烈传》:“张懋修,字斗枢,居正第四子,万历庚辰
      进士,殿试第一,授修撰……。”
      卷四十三《人物·忠义》载:
      “张允修,字建初,居正第六子,荫尚煲寺(司)丞。甲申正月,流贼张献忠掠荆郢,允修题诗于壁,不食而亡。”
      《江陵县志》卷二十八《人物·进士》记载:
      张懋修,字斗枢,居正第四子。万历庚辰进士,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张允修,字建初,居正第六子,荫尚宝寺丞。甲申正月,流寇张献忠掠荆州部,允修题诗于壁,不食而亡。”(录自《江陵县志卷二十八·人物·忠烈》。
      据志书记载不难看出,本是太岳公第三子的懋修变成了第四子,而位属第五子的允修
      成了第六子,这正与张同奎所陈述的相同。那么,排行第六子的静修毫无疑问成了太岳公的第七个儿子。作为《荆州府志》、《江陵县志》的主编和编委们,在审修《府志》和《县志的时候,对于出生于本土,5而后成为“千古一相”的张太岳公,在记述其子女们时一定会分谨慎,不会马虎,当作依据,应该不成问题。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8-23 14:09
      回复
        《家谱》的记载。现居住在湖北省汉川市的一支宗亲属懋修公第三个儿子重升后。据传,当太岳公蒙冤被抄家没籍时,他因正好在外祖母家玩而躲过一劫,时年只右岁,外祖母带其逃难到汉川虾集。重升成家立业后,荆州和汉川宗亲常有往来。汉川的张氏宗亲曾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江陵老谱的基础上,续修了汉川张氏家谱。谱在首卷中多处提到江陵宗亲的世系传承情况。迁居江苏省兴化市的一支张氏宗亲属张静修第八个儿子的后裔。他们在老谱无存的情况下,凭代传记忆和手抄草本续有江苏家谱。我们将几处重续的家谱加以对照,记载一致。太岳公的女儿为原配顾氏所出,其他六子的母亲均为继配王夫人。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8-23 14:11
        回复
          真实的记录。新近出版发行的《世间已无张居正》一书在第六章“两虎相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隆庆五年(1571年),户部给事中曹大垄以“十不忠”上疏弹劾时任首辅高拱。曹乃太岳公学生的学生,此事太岳公自然难脱干系,高拱也准备给其一个下马威。事关重大,于是,傍晚太岳公来到高府前园,求见首辅,两人有一段对话,现录如下:
          高问:“张兄来我府上有何贵干?”
          张答:“我不敢说曹大禁事件我毫不知情,只是如今事已至此,只希望高兄能宽恕我。”高说:“天地、鬼神、祖宗、先帝之灵在上,我平日待你不薄,你今日怎能这样辜负我!”张回:“高兄无论怎么责骂我,我都无话可说,只求高兄能宽恕我,我一定痛改前非,若有再犯,就让我七个儿子同一天死去。”高见张如此诚恳,便不再追问。
          据《家谱》载:太岳公最小的儿子静修出生在1575年。而曹大整事件发生在1571年。此时静修尚未面世,而太岳公在高府发毒誓说自己有7个儿子,如加上四年后才出生的张静修,那么太岳公至少有八个儿子。
          对于以上史料的可信性,我曾当面请教过上书的作者,她给我的回复是肯定的。而且她还说,从历史资料中查出,涉及太岳公子女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太岳公在万历元年曾有中年丧子之痛。当时万历小皇帝还谕慰”元辅张先生,要节哀。“对于此说我又查了一下几处的家谱,记载太岳公几个儿子的出生年月是一致的。他们分别是:敬修1552年;嗣修1554年;懋修1555年;简修1561年;允修1564年;静修1575年。上述记载不难看出,允修和静修出生时间相差11年,也是一个悬念,其间太岳公是否有子女出生,暂时恐怕难以说清。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8-23 14:12
          回复
            真实的记录。新近出版发行的《世间已无张居正》一书在第六章“两虎相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隆庆五年(1571年),户部给事中曹大垄以“十不忠”上疏弹劾时任首辅高拱。曹乃太岳公学生的学生,此事太岳公自然难脱干系,高拱也准备给其一个下马威。事关重大,于是,傍晚太岳公来到高府前园,求见首辅,两人有一段对话,现录如下:
            高问:“张兄来我府上有何贵干?”
            张答:“我不敢说曹大禁事件我毫不知情,只是如今事已至此,只希望高兄能宽恕我。”高说:“天地、鬼神、祖宗、先帝之灵在上,我平日待你不薄,你今日怎能这样辜负我!”张回:“高兄无论怎么责骂我,我都无话可说,只求高兄能宽恕我,我一定痛改前非,若有再犯,就让我七个儿子同一天死去。”高见张如此诚恳,便不再追问。
            据《家谱》载:太岳公最小的儿子静修出生在1575年。而曹大整事件发生在1571年。此时静修尚未面世,而太岳公在高府发毒誓说自己有7个儿子,如加上四年后才出生的张静修,那么太岳公至少有八个儿子。
            对于以上史料的可信性,我曾当面请教过上书的作者,她给我的回复是肯定的。而且她还说,从历史资料中查出,涉及太岳公子女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太岳公在万历元年曾有中年丧子之痛。当时万历小皇帝还谕慰”元辅张先生,要节哀。“对于此说我又查了一下几处的家谱,记载太岳公几个儿子的出生年月是一致的。他们分别是:敬修1552年;嗣修1554年;懋修1555年;简修1561年;允修1564年;静修1575年。上述记载不难看出,允修和静修出生时间相差11年,也是一个悬念,其间太岳公是否有子女出生,暂时恐怕难以说清。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8-23 14:12
            回复
              综上所述,关于太岳公不止是六子一女的历史资料似乎十分清楚。但从另一些记载不同的史料分析并非如此。有些问题尚需作进一步的考证,还有一些问题恐怕一时难以作出正确的结论。现作初步的探讨如下:
              一、太岳公同顾夫人结婚的时间。据《张居正改革》记载:“张居正一十发时与前荆沙才女顾氏结百年之好。顾氏出生书香门第,名叫“幺姑”。她五岁能诗,出口成章。”嘉靖甲辰(1544年)五月初三日,是太岳公虚年二十岁生日。这一年为他举行了“冠礼,升“号匾”。他自己以张家二房长子的辈行,取字“叔大”,号为“太岳”。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大岳公这一年已经“大婚”了。其夫人顾氏,比他小一岁,结婚的时间是在154年,此时顾氏虚年18岁。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8-23 14:14
              回复
                先祖张居正子女初探
                大岳公这一年已经“大婚”了。其夫人顾氏,比他小一岁,结婚的时间是在154年,此时顾氏虚年18岁。
                二、顾氏去世的时间和地点。这一点十分重要。而史籍记载又各说不一。《家谱》载“顾氏,儒士讳宪之女,赠正一品夫人。生于嘉靖丙戌年十月二十,卒于嘉靖丁未年正月二十九,葬青阳山。生一女,适刑部侍郎刘讳一儒子中书舍人勘之。”如果此记可靠的话,顾氏同太岳公婚后三年便已谢世。“说明他们相处的时间并不太长,然而已经永别了”。而在《张居正改革》一书中又说:“张居正二十八岁那年,正当他在翰林院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时候,从江陵老家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结发妻子顾氏病逝,这是他的长子还不到一岁,一年以后又继配王氏。’
                上述这段记述至少说明了三点。一是,顾氏是在江陵老家去世的,而不是病逝于北京。卒葬荆州青阳山。生前她没有随任居住北京,死后也不存在棺木从北京运回江陵。二是顾氏去世的时间不是在1547年,而是在同太岳公结婚约八年后的1552年。因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太岳公再次进京赶考,中二甲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也就是说太岳公不可能带着失妻之痛而第二次赴京应试。三是,尚不能言的孩子不是敬修如果顾氏是在1552年正月二十九日去世的话,而在这一年的三月十六日,太岳公的长子张敬修才出世。那么,当时还不到一岁的孩子不是张敬修而是顾氏所生的尚不能言就已夭折的太岳公的长子。如信此推论,那么又带来三点疑问。
                首先,“离魂寄空馆”乃太岳公亲撰的诗句。其意似乎说明顾氏去世不是在江陵老家而是在北京。其次,太岳公二十八岁那年,按虚年算应是1552年,而张敬修正好在这一年出生。敬修是出生在北京还是出生在江陵老家?其三,“一年以后又继配王氏。”假如原配顾夫人在1552年才去世的话,继配王夫人同太岳公结婚的时间应该是在一年后的1553年。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8-23 14:14
                回复
                  三、太岳公同王夫人结婚的时间。太岳公同继配王夫人结婚的时间不管是“不久”,还是“一年后”都说得通,问题是哪一年就难以说清楚了。第一,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太岳公因忠心不能报国之忧,结发妻丧之痛,上疏告假,返回故里,定居“乐志园”。此时,张敬修已经两岁了。从1547年到1554年,没有文字记载太岳公回过江陵。作为已经入阁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太岳公,按照封建礼教及当地的风俗,其结婚应在老家而不会在北京,也就是说,同王夫人结婚的时间应在回乡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前。第二,从《家谱》中查到“继配王氏儒士讳用宪之女,累封正一品夫人。生于嘉靖壬辰(1532年)三月二十八日生敬修,嗣修,懋修,简修,允修,静修六子。”据此推论,如敬修公是王夫人所生的话,太公同王夫人结婚的时间应该在1551年之前。(因敬修出生在次年三月十六日)此时比太岳公小7岁的王夫人时年19岁。问题是,1551年太岳公尚在内阁任职而未告假;按《张居正改革》记叙此时原配顾夫人尚在。第三,《张居正大传》预计太岳公写怀念顾氏诗的时间约在1553年。如果太岳公同王氏结婚的时间在其回乡后的1555年的话,此时太所公31岁,王夫人已24岁。旧时像这么大年龄才出阁的女子恐怕不多。而正是在这一年的五月十三日,太岳公的第三子懋修已经出生。第四,如按《家谱》记载的顾夫人去的时的那么,张敬修出生的时候,顾夫人已去世五年多,那个“未能言”的婴儿不是张敬修时间成章了。太岳公同王夫人结婚的时间应该在1551年前也就合情合理了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8-23 1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