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星卡原始属性当然是收藏,但发展到目前来看,不论是什么原因玩卡,绝大部分卡友首要关注的我认为可能是卡价,至少我个人是这样的,所以今天分享一下个人见解。当然只要是分享给所有愿意善意交流的人群,怼天怼地的朋友可以把这篇贴当个P放了就好,在此,先感谢您的排气了。
一、玩卡玩的到底是什么的一些探讨。
总结起来,主要应该就是收藏和投资两大类。其中,第一大类收藏,可能是因为喜欢足篮球,喜欢某个球星球队,或者是就是喜欢球星卡漂亮的设计等,目的是用来欣赏和玩。第二大类投资,对卡是否好看,球星是谁不关心,类似于逐利的资本,目的是用来理财的,赚钱是目的,只要赚钱,卖掉一编一也不带心疼的。所以,从我自己的角度,我认为可能卡友绝大部分属于第三种,就是在满足自己收藏爱好的同时,希望可以得到投资的加成,不为赚钱,但可以实现以卡养卡的目的也是好的,这也是换卡的意义。结论就是大部分人玩的是收藏。
二、收藏的是什么。
下面就从我个人的视角,以一个收藏目的为主的卡迷,来聊一聊收藏的到底是什么。
1.喜爱的球员。2.喜爱的队伍。3.喜爱的设计。4.喜爱的材质。5.看好的有升值潜力的卡。
从这几类收藏的是什么来看,不论什么原因,最终是要落在拥有这张卡上面。所以不论是特卡,普卡,签字,球衣,物料等等类型的卡,全都是可以满足以上几个方面的诉求的。事实也证明好看的普卡,价格大涨的特卡是有很多的,比如topps詹姆斯撒镁粉的普卡是很多詹密卡友的必有之物,红宝绿宝平行特卡已经涨到五位数六位数甚至更高的天价。签字卡之类更不用多说,肯定会满足某个收藏诉求。结论就是任何卡,包括普卡,都有其收藏的意义,只不过是人的需求,习惯以及喜好不同,决定卡是否受欢迎,受欢迎程度会反应在卡价上面。
三、获得卡的渠道和成本。
目前来看,获取卡只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拆盒拆包,包括各种组队玩法都属于这一类。二是单独购买,主要就是卡淘闲鱼等平台,以及线下交易等。
1.拆盒获取卡的成本。以Prizm hooby为例,单盒7500,144张卡,平均每张的成本52元,按运气好出了一张文班银折,平均每张成本依然为30元。其他不一一举例了,可以大致归纳一下,国宝等高端单张成本在一千到上万不等,PZ等中段每张成本在20到百元不等,低端每张成本也在三元每张以上。这种渠道特点是有希望一张回本或者大赚,单张成本有希望归零以及变负数。但有经历的人都知道行,拆到20万的卡,和中个20万彩票哪个难,各有各的的理解,但我的理解是差不太多。
2.单独购买。没什么可解释分析,喜欢什么按价格购买,想要就高点买,不急要等捡漏。
四、目前卡价高不高,什么卡价是正常。
探讨这个问题先上个高度,决定价格的是供需,供大于求便宜,供小于需贵。所以标价多少,是卖家的自由,二手商品没有价格管控,供大于求,谁标的低买谁的,供小于求,你只要想要急着要,就不要抱怨价格贵。
除了上面的规律是不可能违背的,另一个决定价格就是成本。根据经济原理,长时间大度低于成本是不正常的一定会回归,至少属于低估值,风险小。目前球星卡这方面,从表面现象分析,结论是估值处于超低区间,单从这个角度分析,目前卡迷是幸福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与获取成本对比。前文分析了拆卡获取成本,拆卡是球星卡获取的第一来源,不拆盒不可能有单独购买。所以成本分析就要分析拆盒成本。目前PZ普卡单买三毛五毛,银折一块到三块,不考虑好卡爆率,获取成本30元每张,所以普卡价格仅为成本的1%,折射和特卡等单买价格为成本的5%左右,一盒一张的普通人球衣签字等也就是平均单卡成本,所以价格对比获取成本,处于绝对低的区间。
2.低的原因分析。个人分析,需要感谢组队之类的各种玩法,当然重要是感谢参与那么玩的卡迷。说这个可能会触及部分利益,此处不是结论,只是个人分析讨论。多样玩法使得很多人用小钱,有机会参与高消费,但成本是固定的,最终的开盒损失还是要由参与者承担的,只是数额小,很多人单次感觉不出来。但对于市场,有损失的人数多,是可以覆盖拆很多卡的成本,正是温水煮青蛙的玩法,让拆不起卡的人不断的拆卡,同时让市场卡量越来越大,供大于求的规律在这里体现,拆盒后单卡的价格下跌是顺理成章的。同时,为了宣传和发展业务,商家宣传导向是不断夸大卡多好,让人上头才会更多人以小博大参与,逐渐形成市场习惯,本来有收藏意义的普卡和特卡,变得无人问津,更进一步加剧了大卡高价,特卡普卡变垃圾的一种不健康认识。
3.一些对比。我是97年开始玩卡,那时候没有平台,获取卡唯一渠道就是拆包,那个年代一包SPA80元五张,中端卡45一包10张,MVP低端卡20一包十几张。最便宜的卡每张成本也得两块,当时没有人会把普卡当垃圾,都是很珍惜放进卡册,道理很简单,获取成本很高。特卡也会高于普卡价格 圆圆那就是比普卡少,不会有人轻易低价出售。文字限制,最后一部分在一楼。
一、玩卡玩的到底是什么的一些探讨。
总结起来,主要应该就是收藏和投资两大类。其中,第一大类收藏,可能是因为喜欢足篮球,喜欢某个球星球队,或者是就是喜欢球星卡漂亮的设计等,目的是用来欣赏和玩。第二大类投资,对卡是否好看,球星是谁不关心,类似于逐利的资本,目的是用来理财的,赚钱是目的,只要赚钱,卖掉一编一也不带心疼的。所以,从我自己的角度,我认为可能卡友绝大部分属于第三种,就是在满足自己收藏爱好的同时,希望可以得到投资的加成,不为赚钱,但可以实现以卡养卡的目的也是好的,这也是换卡的意义。结论就是大部分人玩的是收藏。
二、收藏的是什么。
下面就从我个人的视角,以一个收藏目的为主的卡迷,来聊一聊收藏的到底是什么。
1.喜爱的球员。2.喜爱的队伍。3.喜爱的设计。4.喜爱的材质。5.看好的有升值潜力的卡。
从这几类收藏的是什么来看,不论什么原因,最终是要落在拥有这张卡上面。所以不论是特卡,普卡,签字,球衣,物料等等类型的卡,全都是可以满足以上几个方面的诉求的。事实也证明好看的普卡,价格大涨的特卡是有很多的,比如topps詹姆斯撒镁粉的普卡是很多詹密卡友的必有之物,红宝绿宝平行特卡已经涨到五位数六位数甚至更高的天价。签字卡之类更不用多说,肯定会满足某个收藏诉求。结论就是任何卡,包括普卡,都有其收藏的意义,只不过是人的需求,习惯以及喜好不同,决定卡是否受欢迎,受欢迎程度会反应在卡价上面。
三、获得卡的渠道和成本。
目前来看,获取卡只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拆盒拆包,包括各种组队玩法都属于这一类。二是单独购买,主要就是卡淘闲鱼等平台,以及线下交易等。
1.拆盒获取卡的成本。以Prizm hooby为例,单盒7500,144张卡,平均每张的成本52元,按运气好出了一张文班银折,平均每张成本依然为30元。其他不一一举例了,可以大致归纳一下,国宝等高端单张成本在一千到上万不等,PZ等中段每张成本在20到百元不等,低端每张成本也在三元每张以上。这种渠道特点是有希望一张回本或者大赚,单张成本有希望归零以及变负数。但有经历的人都知道行,拆到20万的卡,和中个20万彩票哪个难,各有各的的理解,但我的理解是差不太多。
2.单独购买。没什么可解释分析,喜欢什么按价格购买,想要就高点买,不急要等捡漏。
四、目前卡价高不高,什么卡价是正常。
探讨这个问题先上个高度,决定价格的是供需,供大于求便宜,供小于需贵。所以标价多少,是卖家的自由,二手商品没有价格管控,供大于求,谁标的低买谁的,供小于求,你只要想要急着要,就不要抱怨价格贵。
除了上面的规律是不可能违背的,另一个决定价格就是成本。根据经济原理,长时间大度低于成本是不正常的一定会回归,至少属于低估值,风险小。目前球星卡这方面,从表面现象分析,结论是估值处于超低区间,单从这个角度分析,目前卡迷是幸福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与获取成本对比。前文分析了拆卡获取成本,拆卡是球星卡获取的第一来源,不拆盒不可能有单独购买。所以成本分析就要分析拆盒成本。目前PZ普卡单买三毛五毛,银折一块到三块,不考虑好卡爆率,获取成本30元每张,所以普卡价格仅为成本的1%,折射和特卡等单买价格为成本的5%左右,一盒一张的普通人球衣签字等也就是平均单卡成本,所以价格对比获取成本,处于绝对低的区间。
2.低的原因分析。个人分析,需要感谢组队之类的各种玩法,当然重要是感谢参与那么玩的卡迷。说这个可能会触及部分利益,此处不是结论,只是个人分析讨论。多样玩法使得很多人用小钱,有机会参与高消费,但成本是固定的,最终的开盒损失还是要由参与者承担的,只是数额小,很多人单次感觉不出来。但对于市场,有损失的人数多,是可以覆盖拆很多卡的成本,正是温水煮青蛙的玩法,让拆不起卡的人不断的拆卡,同时让市场卡量越来越大,供大于求的规律在这里体现,拆盒后单卡的价格下跌是顺理成章的。同时,为了宣传和发展业务,商家宣传导向是不断夸大卡多好,让人上头才会更多人以小博大参与,逐渐形成市场习惯,本来有收藏意义的普卡和特卡,变得无人问津,更进一步加剧了大卡高价,特卡普卡变垃圾的一种不健康认识。
3.一些对比。我是97年开始玩卡,那时候没有平台,获取卡唯一渠道就是拆包,那个年代一包SPA80元五张,中端卡45一包10张,MVP低端卡20一包十几张。最便宜的卡每张成本也得两块,当时没有人会把普卡当垃圾,都是很珍惜放进卡册,道理很简单,获取成本很高。特卡也会高于普卡价格 圆圆那就是比普卡少,不会有人轻易低价出售。文字限制,最后一部分在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