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台开通初期因为车次不多,一度产生了因为民营控股/地方交投实际经营,国铁不愿意将跨局车改经杭台运营/不愿给杭台加车分流杭甬甬台温线的说法。
近期杭温开通,基本上也持这个观点,认为杭温车不多,无法取代线网中规划甬台温高的地位。
通俗来说,早期的四纵四横线路,国铁出资多占股多,如京沪高国铁占43%股份,且本线车运营权在国铁并委托给路局实际开行。再如掌握甬台温线产权的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国铁有65%股权。而杭温杭台两条线路,国铁只出资15%,剩下85%中51%由民营企业联合体出资,剩余由各级交投出资
但是目前看,近期东部纳入规划的线路,国铁集团出资比例也在显著下降,18年可研批复的沪苏湖铁路,国铁出资尚有30%,但21/22年批复的北沿江和通苏嘉甬虽然为八纵八横一部分,但是国铁出资只有12%和15%,已经和杭温杭台没有区别了。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国铁还是会倾向于老线路,但是新通道形成后(诸如宁杭二通道/沪乍杭等大概率国铁也只会出10-20%),杭温杭台还是能在新通道里起码会被“平等对待”的
近期杭温开通,基本上也持这个观点,认为杭温车不多,无法取代线网中规划甬台温高的地位。
通俗来说,早期的四纵四横线路,国铁出资多占股多,如京沪高国铁占43%股份,且本线车运营权在国铁并委托给路局实际开行。再如掌握甬台温线产权的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国铁有65%股权。而杭温杭台两条线路,国铁只出资15%,剩下85%中51%由民营企业联合体出资,剩余由各级交投出资
但是目前看,近期东部纳入规划的线路,国铁集团出资比例也在显著下降,18年可研批复的沪苏湖铁路,国铁出资尚有30%,但21/22年批复的北沿江和通苏嘉甬虽然为八纵八横一部分,但是国铁出资只有12%和15%,已经和杭温杭台没有区别了。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国铁还是会倾向于老线路,但是新通道形成后(诸如宁杭二通道/沪乍杭等大概率国铁也只会出10-20%),杭温杭台还是能在新通道里起码会被“平等对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