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瑟"字截至今天,上面提交了作业的我在各楼层里都做了简评,这个字内涵还是很丰富的,这里再补充说几句吧

第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就是,这个字同样蕴含着之前跟大家提过的书法里有关“变化”的问题。大家如果认真读帖的话,就会发现两个“王”字游丝上的细小差别(第二与第三横之间)左边轻而右边重、左边虚而右边实,有些朋友写的时候就没有太注意这个问题,如果两处都写得比较实,就会造成整个字不够灵动,另外就是单独写“必”时与用在“瑟”字时,长撇的直与弯这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其实单独看这两种写法也都很漂亮,你以后自己写作品时愿意用哪种都可以,但我们上期活动里也说了,临帖的时候尽量要表现出帖上的这些细节特征为好)。以上这两点,都显示出了书法里避免雷同的重要技巧,同样一个字怎么写出大同小异的效果,有时候就需要体现在这些细节上,典型的就是对同一笔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或者更有甚者直接就采用不同的异体字写法。当然,这个问题也需要辩证地分析,一方面,很多初学者头脑里没有这个概念时,写出的东西就会千篇一律,让人一看就很初级青葱的感觉,但另一方面,很多人头脑里一旦有了这个概念后,就会千方百计“作字”,刻意制造这种差异,有时反而会显得比较生硬、俗气。我们追求的还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就像兰亭序里这么多“之”字所表现出的丰富变化,有些只是细节上的极小差异,并不会显示出很刻意的安排,但确实就能避免如同印刷体那样的单调视觉效果。总而言之,这个“度”的把握也是很有讲究的,可以说是对一个人书法综合理解能力的自然表露吧

第二个值得注意的就是“必”字的笔顺问题,一般来说,“必”有两种常见写法,一种是“长撇、卧勾、中间点、左点、右点”,另一种就是帖上这种“中间点、长撇、卧勾、左点、右点”,这两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左右两点是连着写的,尤其到了行草书阶段,这两点之间的游丝引带就会越发明显,会形成视觉效果上非常流畅的呼应效果,所以像上面玉米须茶叶蛋先写左点,倒不是说一定不行,但细品起来总感觉会破坏一点节奏韵律吧

最后提一句,本周提交作业的人数非常少,总共就9位朋友,其实这也很正常,一方面,练书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大多数人都是在一开始热情比较高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各种生活琐事的影响,最终能坚持下去的肯定不会太多;另一方面,每期同写题目对个人的吸引力也会不同,有些字可能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所以写的人就会比较多。考虑到以上种种原因,我现在出题的基本原则就是,挑选一些难度比较适中的单字(太难了很多新手一看就不想写了,太简单了很多老手又没有兴趣了),给足大家时间,让大家能够不断填补自己的短板和空白,这样我预估最多到今年年底,跟着练的朋友就能具备比较完整的书写技法并在头脑里储备下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了,也能够培养起一定的书法审美和鉴定水准,从而最终获得学书法的“渔”,这才是我们同写活动的根本意义所在吧。
好了,鉴于本次活动参赛人数比较少,而且大部分人写得都挺不错的,所以决定选出3位我认为写得特别好的:
白寂元(北凉)、zhonghuatt(王漂亮)和浅墨筱禾(Lilian)
另外给予其余6位参与者每人一份鼓励奖,当然,这种情况肯定不会是常态,有时候参加的人多了,你认真辛苦写了不一定会得奖,像今天这种情况,也算是对参加的朋友一种小小的鼓励吧!好了,我们下期活动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