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得知《孙子兵法》的版本问题。
查了一下,目前我们常看到的《孙子兵法》,主要为宋朝时期的版本,或者为神宗元丰所间出版的宋刻《武经七书•孙子》,约在公元1080-1086年间成书;或者为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约在公元1131-1161年间成书。
而有意思的是,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的汉墓中发现了数千片竹简,其中包含《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经鉴定这些竹简写于公元前140 - 前118年(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
我个人只喜欢看原著而几乎不看解读,近期正好有空,所以在网上找了汉简原文进行整理,又与宋代版本进行了比对。
简单地说,汉简的文风自然、简约、流畅,更像我们日常的说话方式,而宋代版本明显更加对仗工整,颇有一种公文写作的既视感。郭店楚墓竹简的《道德经》和现行版本《道德经》的差异也是如此。
而在内容上,汉简与宋代版本的内容虽然基本一致,但在少数几句差异明显,甚至南辕北辙。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军形》篇。
这篇在汉简的名字是《形》,原文为
“不可胜,守;可胜,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昔善守者,藏九地之下,动九天之上,故能自保全胜。”
而在宋代版本的《军形》篇,就变成了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可见,汉简的“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变成了宋代的“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但凡我们在打游戏的时候都会知道,防守方要容易打的多。相同武将质量的情况下,2万人防守战打赢5万人是完全可能的,如果在游戏里还有特殊的地形、工事加持,2万人防守战打20万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结合实践经验,这句基本可以断定,汉简是原文,宋代版本抄错了。
如果今天能继续划水,我会在下面把每一篇的汉简和宋代版本对比着发出来。为了方便阅读,汉简版本我删去了通假字,但不保证对。有兴趣的话随便看看就行,不用当真。
查了一下,目前我们常看到的《孙子兵法》,主要为宋朝时期的版本,或者为神宗元丰所间出版的宋刻《武经七书•孙子》,约在公元1080-1086年间成书;或者为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约在公元1131-1161年间成书。
而有意思的是,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的汉墓中发现了数千片竹简,其中包含《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经鉴定这些竹简写于公元前140 - 前118年(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
我个人只喜欢看原著而几乎不看解读,近期正好有空,所以在网上找了汉简原文进行整理,又与宋代版本进行了比对。
简单地说,汉简的文风自然、简约、流畅,更像我们日常的说话方式,而宋代版本明显更加对仗工整,颇有一种公文写作的既视感。郭店楚墓竹简的《道德经》和现行版本《道德经》的差异也是如此。
而在内容上,汉简与宋代版本的内容虽然基本一致,但在少数几句差异明显,甚至南辕北辙。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军形》篇。
这篇在汉简的名字是《形》,原文为
“不可胜,守;可胜,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昔善守者,藏九地之下,动九天之上,故能自保全胜。”
而在宋代版本的《军形》篇,就变成了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可见,汉简的“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变成了宋代的“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但凡我们在打游戏的时候都会知道,防守方要容易打的多。相同武将质量的情况下,2万人防守战打赢5万人是完全可能的,如果在游戏里还有特殊的地形、工事加持,2万人防守战打20万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结合实践经验,这句基本可以断定,汉简是原文,宋代版本抄错了。
如果今天能继续划水,我会在下面把每一篇的汉简和宋代版本对比着发出来。为了方便阅读,汉简版本我删去了通假字,但不保证对。有兴趣的话随便看看就行,不用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