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七位的设定,出处透着一些不大不小的自相矛盾。
根据书中的设定,他们是被尊称一个“江南七侠”的。大抵可以算是侠义道人物。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和我们传统定义的侠大相径庭。
先说打架,按照七怪的说法,对一百个我们也是七人齐上,对一个也是七人齐上。
这说法貌似很光棍,但实际上是个很滑头的借口。背景故事里的确提过他们打过渔阳帮一百多人寻仇的群架。
要知道别人一百多来围你们七怪,是人家不讲规矩。但你既自称侠义道,就不能说人家不讲规矩我就可以不讲规矩。你要做高姿态,那就有相应要遵守的代价。
再剖的深一些,凭你江南七怪这三脚猫的功夫。能从一百多人的群架里全身而退,这一百多应该多半是不会武功的人吧。既然不是武人,人家不跟你讲武林规矩天经地义。你又凭什么拿这个来装门面呢?
再说了,你们这一伙,一辈子打过几次这种人数劣势的架呢?恐怕还是你们以多欺少占了大多数吧?光书中描写的就有好几次了。
所以所谓的无论什么情况都是七人齐上,这就是个平时欺负人的借口。对方人多了你们是没办法,人少了你们就不讲规矩。这算什么侠义道呢?
再说说打架的方法吧,你们是侠义道,但你们惯于打埋伏,搞偷袭。
老大柯镇恶自称光明磊落,却善打暗器,暗器还喂毒。
老二朱聪是个小偷,江湖下三流,注意了朱聪可不是什么劫富济贫的江洋大盗,就是偷鸡摸狗的扒手,到了梁山晁盖都不肯收的那种。这也算侠义道。
老三韩宝驹,这是个架秧子,每次挑事儿的都是他。给人感觉这是七怪的阴谋套路,一个人出来找茬跟你对喷,喷急了就七个人一起上来削你,这不是一帮无赖么?
其他四个相对来说没什么劣迹,但也是些精于算计的小买卖人,杀猪屠狗辈,未成年就有命案的小姑娘……对吧。物以类聚,一帮社会最底层凑在一起的流氓团伙。
在金庸的武侠格局里,以众欺寡,偷袭暗算基本都是被定义为不齿的,怎么到了这老七位就特殊对待了呢?这是个矛盾。
————————————————————————————
另外,文中对七怪的描写,总感觉这帮人心眼儿特小。
尤其是柯镇恶,心窄脾气还乖戾。在事情还没弄清楚之前差点就出手毙了徒弟郭靖。
书中有好几次写到他遇事糊涂暴躁,往往事情还没搞明白,毒菱就先甩出来了。
节约篇幅不一一例举,书中多次描述七怪对人对事的分析对话。总是透着各种脏心眼,叫人读来越发的疑惑。这伙人算是正面人物?
但有些时候,作者却是笔锋一转,点滴细节如画龙点睛一般让读者又对七怪泛起了层层敬意。
例如:当问清了郭靖内功根基的来源后,韩小莹的表现是【喜】,柯镇恶的表现是【更增怜爱】。当时隔几个月没见,看到郭靖耍起了降龙十八掌,七怪的反应是【先是面面相觑,继而又惊又喜】。
这个地方写的太温情了,要知道,从师门劈腿,在武林中式多大的罪过,参考一下杨过的遭遇。
而对于七怪来说,面对郭靖一次次的劈腿偷师,而且从没有事先禀告。七怪表现出的格局真的令人佩服。
想想黄药师,把徒弟逐出师门十几年,还要暗自查探陆乘风有没有违反门规把桃花岛武功传给子女。七怪的格局真的是大得多了。
但这又是另一个矛盾。
————————————————————————————
所以非常不明白,金老给江南七怪的设定。处处透着矛盾和古怪。
根据书中的设定,他们是被尊称一个“江南七侠”的。大抵可以算是侠义道人物。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和我们传统定义的侠大相径庭。
先说打架,按照七怪的说法,对一百个我们也是七人齐上,对一个也是七人齐上。
这说法貌似很光棍,但实际上是个很滑头的借口。背景故事里的确提过他们打过渔阳帮一百多人寻仇的群架。
要知道别人一百多来围你们七怪,是人家不讲规矩。但你既自称侠义道,就不能说人家不讲规矩我就可以不讲规矩。你要做高姿态,那就有相应要遵守的代价。
再剖的深一些,凭你江南七怪这三脚猫的功夫。能从一百多人的群架里全身而退,这一百多应该多半是不会武功的人吧。既然不是武人,人家不跟你讲武林规矩天经地义。你又凭什么拿这个来装门面呢?
再说了,你们这一伙,一辈子打过几次这种人数劣势的架呢?恐怕还是你们以多欺少占了大多数吧?光书中描写的就有好几次了。
所以所谓的无论什么情况都是七人齐上,这就是个平时欺负人的借口。对方人多了你们是没办法,人少了你们就不讲规矩。这算什么侠义道呢?
再说说打架的方法吧,你们是侠义道,但你们惯于打埋伏,搞偷袭。
老大柯镇恶自称光明磊落,却善打暗器,暗器还喂毒。
老二朱聪是个小偷,江湖下三流,注意了朱聪可不是什么劫富济贫的江洋大盗,就是偷鸡摸狗的扒手,到了梁山晁盖都不肯收的那种。这也算侠义道。
老三韩宝驹,这是个架秧子,每次挑事儿的都是他。给人感觉这是七怪的阴谋套路,一个人出来找茬跟你对喷,喷急了就七个人一起上来削你,这不是一帮无赖么?
其他四个相对来说没什么劣迹,但也是些精于算计的小买卖人,杀猪屠狗辈,未成年就有命案的小姑娘……对吧。物以类聚,一帮社会最底层凑在一起的流氓团伙。
在金庸的武侠格局里,以众欺寡,偷袭暗算基本都是被定义为不齿的,怎么到了这老七位就特殊对待了呢?这是个矛盾。
————————————————————————————
另外,文中对七怪的描写,总感觉这帮人心眼儿特小。
尤其是柯镇恶,心窄脾气还乖戾。在事情还没弄清楚之前差点就出手毙了徒弟郭靖。
书中有好几次写到他遇事糊涂暴躁,往往事情还没搞明白,毒菱就先甩出来了。
节约篇幅不一一例举,书中多次描述七怪对人对事的分析对话。总是透着各种脏心眼,叫人读来越发的疑惑。这伙人算是正面人物?
但有些时候,作者却是笔锋一转,点滴细节如画龙点睛一般让读者又对七怪泛起了层层敬意。
例如:当问清了郭靖内功根基的来源后,韩小莹的表现是【喜】,柯镇恶的表现是【更增怜爱】。当时隔几个月没见,看到郭靖耍起了降龙十八掌,七怪的反应是【先是面面相觑,继而又惊又喜】。
这个地方写的太温情了,要知道,从师门劈腿,在武林中式多大的罪过,参考一下杨过的遭遇。
而对于七怪来说,面对郭靖一次次的劈腿偷师,而且从没有事先禀告。七怪表现出的格局真的令人佩服。
想想黄药师,把徒弟逐出师门十几年,还要暗自查探陆乘风有没有违反门规把桃花岛武功传给子女。七怪的格局真的是大得多了。
但这又是另一个矛盾。
————————————————————————————
所以非常不明白,金老给江南七怪的设定。处处透着矛盾和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