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吧 关注:230,088贴子:13,208,023

为了未完成的《名剑风流》,也为了对先生永恒的思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代为完成《蓝色湖泊中的刀》之后,恍惚又过了几年时间,我似乎再什么没有新的作品,连在古龙吧也少了发言,但我真的是已经无事可做,无话可说了吗?
不是的,我一直在筹算重写《名剑风流》结局的事——尽管有不少朋友建议说,不要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可是我还是想试一试,就当作是试错的探路石,哪怕我写得不好,总归有些有用的地方,可以让那些真正为《名剑风流》完美收笔的天命之人,提供少许的意见和帮助吧。


IP属地:广东1楼2024-09-21 23:51回复
    古龙的Da Vinci密码
    ——写在重续“名剑”结局之前
    (一)
       熟悉先生的朋友都知道,《绝代双骄》和《名剑风流》是古龙从一个普通写手蜕变为武侠小说大家的分水岭,跨过这道门坎之后,先生高歌猛进,推动了金庸之后的另一个武侠黄金十年。
       我们现在看到的《绝代双骄》是先生整葺过的版本,相比起来,“名剑”大场面更多,悬念设计和故事的张力更强,但要说美中不足的话,那就是作品未曾经过修订,而且少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由作者亲自捉刀的收尾,难怪有戏谑者说,不写结尾的话还有一点儿盼头,现在匆匆结束,倒变成是美人脸上点错的雀斑了。
       话虽尖酸,却也不无道理。
       网上有关结局代笔部分的“吐槽”俯拾皆是,像什么滥用歇后语,又或者是故事尾声出现黑猫血破解灵鬼法力之类,不过我关注的地方向来有些另类——“阎王债”记录的是三四十年前武林大豪不为人知的丑闻恶行,可既然是多年以前,那到了小说人物挑起大梁的时候,阎王债的主角早已非老即死,真有可能像乔奇先生代笔所写的那样,在三十年后仍然产生巨大破坏力吗?
       ——在古龙原著部分,墨玉夫人唆使俞佩玉行刺东郭先生,她说的也不过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好阎王债册上面的秘密,俞佩玉就等于是有了“武器”,有了“护身符”,哪怕遇上武力更高或者心怀不轨的敌人,男主角也能够从容应付,换而言之,在现有故事的结局部分,东郭先生公开账簿丑闻,掀起武林界的轩然大波,这未必就是作者的原意,再怎么说,一个前期策动了惊天阴谋的严密组织,仅仅因为大BOSS乱伦黑史的“解密”就土崩瓦解,这一点似乎很难说得过去。
       实际上,代笔部分还有几个小毛病,例如说,“阎王债”的截止时间。
       从销魂宫主决心与“小鲜肉”过上隐居生活开始,阎王账簿和报恩竹牌就埋葬在李渡镇小楼的地基底下,也就是说,阎王债的记录在那个时候已经停止,但是代笔部分的阎王账簿却出现了朱媚隐居之后才发生的内容,这显然是有违故事设定的;除此之外,俞佩玉大闹富八太爷寿宴,之后东郭先生将俞佩玉带到一处无名山川,一边传授无相神功,一边在江湖上公布“阎王债”,都发生这么多事了,朱泪儿仍然没有走出代笔之前的暗黑地道,甚至还差点撞上赶来报讯的假武林盟主俞独鹤,这不禁让我浮想联翩,莫非姬苦情的地穴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或者说那里就是倪匡笔下外星虫洞的交汇点?
       当然,这只是小小的无伤大雅的Bug,而且戏谑归戏谑,有结尾总比没有结尾的好,再说了,乔奇先生的代笔,应该还是大部分地、至少也是选择性地按照古龙原本的创作意图完成,例如结尾部分俞独鹤与俞佩玉叔侄交手,还有姬悲情羞愧自尽,男主角接任盟主,重整武林秩序这些,代笔人大差不差,基本上都遵照了古龙原本的意愿,只不过这个故事本身宏大复杂,容易触雷的“坑”也多,代笔人索性“一力降十会”,“快刀斩乱麻”,将正常需要十多万字的过渡内容简单粗暴划走,然后快进到最后的正邪决战,如此一来,就有了我们现在看了几十年的“名剑”结局篇。


    IP属地:广东2楼2024-09-21 23:53
    收起回复
         所谓鲥鱼多骨,海棠无香,不完美的事总归占据着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喜欢古龙的读者大概也习惯了先生的璧上微瑕,可就在四年前,先生生前好友、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的陈晓林老师向我发出邀请,希望由我重写《名剑风流》的结局——陈主编与先生结交极早,当年《天涯·明月·刀》连载受挫之后,晓林老师以辞职作挟,替先生争来《碧血洗银枪》雪耻机会,后来陈主编晋身书界,从那时开始,获予小说出版授权,许予文稿整理权力,这是古陈两位知交好友在多年之前就击掌立下的约定,而在先生去日,劫波历尽,轻泯恩仇,他的三个儿子走到一起,成立古龙著作权委员会,从此之后,以书为桥,连接海内外古迷的责任,也责无旁贷再次落到晓林老师的身上。
         遥想当年繁英错落的日子,一系列武侠影视大卖将古龙推上了事业和名气的巅峰,后来高峰回落,再加上宿疾在肝,沉疴难愈,先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颇显窘迫,甚至不得不举债换酒……总之,在那一段不太好,也不算太坏的日子里,除了倪匡,除了古龙的两个弟子,就数陈主编与古龙的联系最为紧密,而我因为渴欲了解先生旧日生平,不时借助互联网向晓林老师请教(实际上是叨扰),一来二去,也是彼此熟悉起来,可现在忽然间襃许重托,惊喜过后,内心便是深深的恐惴不安了。
         严格来说,我左右不过是古龙“粉丝”群体中的一员,最多就是靠着几分用心,创作了好几部与古龙相关,而且还算勉强读得下去的小说,除此之外,《蓝色湖泊中的刀》,这一部古龙、丁情最后遗篇的问世,或多或少都有着我些许的功劳,但是我很清楚,如果由我完成“名剑”收篇,那绝对是力有不逮,超出我能力之外的事。
         ——这不是谦逊之辞。事实上,《名剑风流》占用了古龙最长的创作时间,除了笔法技巧上的承前启后,这部作品更像是先生的试验田,他一边深耕细作,一边在脑海中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奇思异想,而那些妙趣生动的念头,又不断在先生后续的小说里面开花结果。
         例如说,逃情酒。
         在杀人庄,俞佩玉饮下逃情酒,就此假死一回,而逃情酒说的是某位绝代才人被三名女子痴缠半生,所以苦心配制了这种饮后即与死人无异的芬芳美酒,有了它,绝代才人终于摆脱情丝,重新在江湖上恣意独行……
         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逃情酒”说的就是香帅和他的三个红颜知己,也就是说,先生创作《名剑风流》时候偶尔萌动的一个故事铺垫,直接催生了日后灿烂夺目的楚留香铁血传奇。
         类似例子还包括了红莲花。
         “红莲花,白莲藕,一根竹竿天下走……”,喜欢《名剑风流》的读者往往抱怨,像红莲花这样一个寥寥数笔就凸现出足够魅力的人物,怎么在故事后面就完全没有消息了呢?
         其实红莲花并没有消失,他不过是跳到同期创作的《武林外史》里头,化身熊猫儿,与沈浪缔造着另外一个传奇;除此之外,《海神》,这是先生生命末期的作品,卜鹰在故事尾声参加了自己的葬礼,而往前倒数二十年,俞佩玉改骨整容之后,他同样回到杀人庄,将类似的事提前演示了一遍……
         先生说过,“名剑”和“绝代”是他创作生涯之中想象力最大胆,也最敢写的时候,狭义上的《名剑风流》在1967年刊印,可是小说的实际创作周期却至少跨越了三到五年,而且整个故事暗线和陷阱极多,真要替先生补全故事结尾的话,你必须保证你的想象力、观察力不能和当年的古龙相差太远,否则就是画虎类犬,自取其辱了。
         汲深绠短,我曾经先后三次推辞陈主编的邀请,最终让我从“王动”变成“行动”起来,原因其实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楚原导演和王羽先生,两位与古龙曾经有着密切交集的人相继去世,这让我忽然有了一种兔死狐悲之感,至于第二个原因,其实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了——有人大放厥词,说《名剑风流》bug点极多,故事虽然广开脑洞,但却经不起智者的盘剥推敲,还说先生交由他人替枪,是因为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如何为故事填坑云云。
         通常来说,敢于自称智者的人应该不会太笨,可我敢说,在武侠小说世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古龙就是那种把1%的天才和99%的汗水结合得几近极致的人,旁人往往高山仰止,却根本难以参照复制,所以,那些敢在先生面前自诩聪明的人,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对手比自己优秀,但却比自己更为勤奋的毒打!
         然而,尊崇归尊崇,有些事也必须承认,以《名剑风流》现有的情节和文字来看,的确有不少地方容易招人非议。
         以开篇为例,放鹤老人惨遭暗算,主角躲过追袭,将伤重不治的父亲带回家中,不久之后女一号素孝出场,因为类似的灭门惨案也同样发生在她身上,正当男女主角互诉衷肠之际,放鹤老人生前好友到访,他声称在门外见到主角父亲,知道俞家父子失和,所以前来调解,俞佩玉震惊之下,发现放鹤老人遗体已经不翼而飞,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女一号的父亲也出现在主角面前,可他明明几天前已经过身,就在这时候,不止林黛羽突然转换脸孔,就连主角最信任的老仆人也站了出来,说主角练功过度,患上“失心妄想症”,俞佩玉百口莫辩,最后凭着天生神力,冲出了这个充斥着诡异谲诈的包围圈……
         粗略看的话,以上情节内容似乎没有太大问题,可是这里却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地方:放鹤老人的遗体去哪里了呢?


      IP属地:广东3楼2024-09-21 23:53
      回复
           ——没有真俞放鹤的“物理消失”,就不会有假俞放鹤的“出山”,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二加一等于三的道理,而只要俞佩玉背负父亲遗体出现在黄池大会,那所有的阴谋算计就会即时破产。
           必须说明的是,放鹤老人不是灵鬼,也不是假谢天壁,不可能口藏化骨丹,死后自动变成一滩黄水——既然尸体不会凭空消失,那肯定就是有人把它带走,可如此一来,林黛羽这个角色就多添了一重身份,变成是俞放鹤尸体曾经存在的见证人,有了这层关系,凶手组织几乎不可能取信她的任何言辞或者辩解,也就是说,凶手组织原本打算怎样对付俞佩玉,他们就会用同样手段加诸到林黛羽身上,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按照现时的“名剑”故事,我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让女主角在凶手身边存活下去的理由,而如果解决不了这个困局,整个《名剑风流》故事从一开始就已经不复存在!
           这几乎是一个死结,我不能够让自己假装视而不见,换而言之,虽然我要完成的只不过是“名剑”结局,但是我必须想办法同时解决这个难题,让人物的逻辑行为合理化起来,否则的话,一切只会变成空中楼阁,头重脚轻。
           除此之外,还有二号难题、三号难题……,它们如同拦路猛虎一样横亘在我的面前。
           譬如说,假俞放鹤大费周章,将自己推上武林盟主宝座,那他最终的计划和目的又是什么?先天无极门是黄池联盟的始创者,可是放鹤老人在三十年前就退出了黄池大会,这是故事开篇不久就已经提及到的内容,如果没有这段情节,故事的走向几乎还是一样的,但古龙先生为什么“多此一举”,非要从此处着墨,让俞放鹤在自己智力、体能、反应都是最巅峰的时候挂剑江湖呢?再比如说,故事中的俞佩玉总共有两次井边坠下的经历,假设这些不是可有可无的冗笔,那堕井背后是否有着什么特别含义?百花门为什么要硬闯销魂宫,哪怕同行弟子一个接一个葬身洞内也在所不惜?是谁制作了“武林八美”?始作俑者,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才会亲身目睹年龄跨度足有三四十年的八美容貌?此外,“阎王债”传说得神乎其神,可是姬悲情在获得俞佩玉完全信任之后,为什么不索性收回阎王账簿?难道她就没有一点点的担心或者好奇,以至于自己的“死穴”在日后被人公诸于世?
           事实上,我还留意到一个更有意思,同时也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的地方:桑坪坝的销魂宫、李渡镇、望花楼,还有唐家堡和姬苦情的地底巢穴,它们全部集中在川渝一带,而且彼此间基本不超过三四天的行程。
           ——参考古代的交通条件,李家渡、唐家堡如果只是相隔几天路程,那说明他们的实际距离并不太远,先生如此安排,是否又有着某种特别的理由呢?
           既然先生留下了众多蒙娜丽莎般的“谜笑”,那我要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将这些“名剑密码”之美展现出来,如果做不到这种效果,我会宁愿《名剑风流》保留着现有的遗憾和空白,一如现状好了。
           


        IP属地:广东4楼2024-09-21 23:54
        收起回复
          (二)
          解构《名剑风流》的关键在于解构古龙心中的“名剑”世界,而解构名剑世界的第一步,就是解构七年一届的黄池大会,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组织?
             在假俞放鹤如愿出任盟主之后,古龙借梅四蟒之口,写了这样一番对话:
          梅四蟒道:“方才我为你放毒疗伤时,只听得会场那边欢声雷动,想必是盟誓大典已告完成,武林朋友又可过上七年太平日子了。”
             俞佩玉惨笑道:“真的是太平日子么?”
             梅四蟒瞧了他一眼,长长叹了口气,苦笑道:“但愿如此。”
          ——(《名剑风流》第二章)
          值得玩味的是,书中人物说的是一个“又”字,“武林朋友又可过上七年太平日子了”。
             ——梅四蟒为什么发出那样的感慨?这是不是说明“太平日子”并非江湖生活的常态呢?
             所谓孤证不立,我们把故事往前翻一点,在黄池前站,华山派的代表钟静带着俞佩玉参观迎宾客馆,她同样说过,“七十年前,武林中厮杀争斗本无宁日,但自从这十四派黄池联盟后,江湖中人的日子可就过得太平多了。”
             钟静的话与梅四蟒的几乎同出一辙,但我心中的迷惑却更加浓烈了。
             ——为什么黄池大会每隔七年就要重新立盟矢誓?如此兴师动众,难道就是为了选一个盟主出来,然后大家喝酒吃肉,走一走过场吗?如果说十四派联盟改变了以往杀戮江湖的局面,那如果黄池同盟中途解散,又或者是某一届黄池大会突然停办,在这种情况下,“名剑”江湖将会作如何发展,会不会回到七十年前那种朝不保夕,人心惶惶,不知太平为何物的日子呢?
             我带着这份好奇,同时也是一份不甘,叩响了《名剑风流》的密码之门。
          ※※※
          1、黄池大会创办成因
             在先生的设想中,七十年前的名剑江湖应该是当年大部分人的噩梦,而这一个“因”,也是为了突出黄池联盟这一个“果”,通常来说,如果一本武侠小说刀光血影,厮杀连场,那故事的主线往往就是某个价值连城的宝藏,再不济也是神奇的武功秘笈,但《名剑风流》不同,七十年前的混乱无序显然与那些武林宝物无关,在古龙心里,他又是如何为自己的故事架设一个背景底图呢?
             参考先生创作“名剑”的时间,那时候古巴导弹危机刚刚过去不久,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霾仍然积压在很多人心头,在民间,007一类的间谍小说电影大受追捧,关于“一战”、“二战”的期刊书籍也是同样极有市场,古龙是一个十分善于观察和学习的人,他会不会想过把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感受述诸笔端,让同为现代生活的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呢?
             我们知道,德意志帝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后发国家,他需要扩张土地、工人、矿产和市场来为自己服务,可在当时,有价值的殖民土地早已被列强瓜分得一个不剩,而各种贸易关税壁垒也是紧紧扼住了德国人的咽喉,如果想打破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那只能寄希望于战争的“洗牌”,这几乎是他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此外,新旧工业国总体产能过剩问题的恶化,同样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亟需一场战争来消化矛盾,战事一开,赢家通杀,既可以毁掉对方的产能,又可以把自己过剩的产能推向失败者,以此渡过危机。
             经济学上有“存量博弈”或者“零和博弈”一说,产能过剩,又或者所得利益过少,这些都有可能变成引爆战争的火药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就是长时间的“stag-deflation recession”,但随着二战炮声的响起,原本的全球性经济大萧条神奇地消失了,如果我们将古龙笔下的“名剑”江湖比拟成“二战”前后的真实世界,你会发现,江湖上的那些大帮小帮强手弱手,不就是地球村里的大国小国公国和殖民地吗?也许在古龙先生没有写出来的地方,七十年前的名剑江湖同样面临着“零和博弈”的困境,曾经的公义、公理、公信,大概还比不上一句简单的“我强你弱,你死我活”真理,这大概就是七十年前名剑江湖“厮杀争斗本无宁日”的原因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演化自金庸电影《笑傲江湖》,然而它体现的却是古龙的内核精神,可以想象的是,由于缺乏强而有力的监管,七十年前的名剑江湖就是一个混乱失控的社会,为了占有更多的资源利益,武林中人拉帮结派,山头林立,他们不停打斗,刚倒下一片,马上又换上新的一堆,反正蛋糕就这么大,争夺蛋糕的人少了,剩下的才能吃饱——正如“二战”爆发消弭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只是这样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谁都不愿意看到这个噩梦再次重来,对应先生笔下的江湖世界,也许在黄池联盟成立之前,武林中人就是通过这些简单粗暴的火拼消耗来完成江湖秩序“洗牌”,也只有内部损耗达到一定程度,那些血腥的厮杀抢夺才会停止下来——这不是因为他们的刀已钝,胆已寒,而是剩下来的幸存者暂时达成了一种平衡,只可惜这种平衡往往如同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不加限止制约的话,很快又会卷土重来!
             混乱无序也是秩序的一种——当旧有秩序不再适应现有环境的时候,它就会从内部和外部发生改变。
             在名剑江湖最危急的时候,十四个原本各自独立的门派凝结为一个利益共守的联盟,他们用自身的硬实力奏响江湖上的最强音,作为无可比拟的强者,他们控制了江湖利益和资源分配的话语权,最重要的一点,黄池同盟建立了一个面向绝大部分江湖人的利益分配框架,对底下层的武林人士来说,他们得到的资源也许没有增加多少,但这个分配框架却显得相对公平,相对合理,以及相对温和,也因为这样,武林中人不用继续提心吊胆,更不用每天刀头血拼才勉强得到想要的得益,于是,绝大部分江湖人纷纷接受黄池同盟大会制定的江湖秩序,并且愿意为之遵守,这就是众多武林人物口中的“太平日子”了。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安理会有五个常任理事国,宗旨在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在我看来,小说之中黄池联盟的成立,大致就等同于世界联合国制度的从无到有,也许这也是当时古龙先生心中的想法吧。


          IP属地:广东5楼2024-09-21 23:54
          回复
            2、黄池大会的组成
               对于名剑江湖来说,从“无序”进化到“有序”,这当然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与此类似,联合国组织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有序社会”的背后,靠的就是令行禁止,而在小说这里,那一些具有胁迫性的力量,来自于黄池同盟十四个门派组织的压倒性实力。
               ——封丘迎宾馆大厅挂有十四幅巨大的画像,“有僧有俗,有女子,也有乞丐,年龄身份虽不同,但一个个俱是神情威严,气度不凡”。
               这些肖像绘于名剑江湖的七十年前,换而言之,画像当中“面容清癯、神情安详”的老者不是放鹤老人,而是黄池大会的第一创建者,按时间推算的话,他应该是俞佩玉的曾祖父,尽管先生没有为他留下名字,但可想而知,俞佩玉的这位先祖必定是个不世出的英雄人物,除了惊才绝艳的武功,他一定还有着无比的智慧和定力,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束策其余门派,让那些同样桀骜不驯的人物心甘情愿聚拢在他的身边。
               黄池同盟由七个传统剑派和七股新兴势力组成,他们分布的地点同样颇具意味,就像围棋着子那样,每一个帮派,刚好落在一些疆域相交或者关键地方,如果我们把这十四个“点”连接起来(实际只有十三个“点”,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古龙一直没有点出黄池联盟第十四个门派的名字),就会构成一个从西南到辽东,与明朝疆域有着高度重叠的汉族文化圈,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平常说的明朝行政区域南七北六十三省,从数目上来说,这和先生设定的黄池大会十四门派似乎也存在着对应的关系。
               ——崆峒山位于甘肃,也是传说中黄帝向广成子问道的地方,在以俞佩玉为主线的“名剑”时代里,崆峒掌门绝情子应该就控制着甘肃宁夏一带,那里是他的根本,也是他的利益所在;天钢道长坐镇昆仑,无论是实际意义上的昆仑山脉还是传统道教意义上的昆仑山,武侠世界里的昆仑派,都可以视为青藏区域的势力代表,同样道理,华山派负责陕西秦岭,点苍派负责云南贵州,海南派负责南海两广,少林武当不用说,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决定了他们在中原大地的枢纽地位,而需要注意的是,陕西和云南的中间地段是巴蜀,这里本应是传统武侠小说当中峨眉山或者青城派的势力范围,但在《名剑风流》这里,峨眉三英、青城四秀那些武林人物完全不见踪影,以此猜想的话,“名剑”时代的峨眉派可能已经陷入低潮,青城山虽然有怒真人和他的十云徒弟,可是他们武功虽高,却明显人丁单薄,不比同期的点苍派或者唐门,等闲都有亲信弟子五百以上,换句话说,巴蜀地区原本的话事人,他们的江湖地位逐渐被后来崛起的唐家堡取代,至于“满脸水锈、须发花白”的欧阳龙,他掌控的是三十六道水路交通,任何货物船运往来都必须经过他的首肯和收割,单此一项,足已让它成为黄池联盟当中最大的经济体,除此之外,黄池大会上力能扛鼎的铁霸王属于关外武林的“总舵把子”,顾名思义,他应该是辽东地区商旅贸易的控制者和受益者,在明朝后期,虽然山海关以外地区尽入后金之手,但在很多人心中,辽东关外仍然属于明朝帝国的版图,迟早总会打回来的。
               除了以上门派组织,黄池同盟还包括了百花门(姑苏)、丐帮(皖浙)、先天无极派和某个不具名的第十四门派(套用“明朝疆域”说法的话,第十四个点很可能在河北直隶,也就是崆峒与关外的中间连线,当地的八极拳、八卦掌和梅花拳极富盛名,而且那里更是永乐帝“天子守国门”的权力畿辅所在,如果这个猜测属实的话,那黄池第十四门派在古龙笔下“消失”的原因,大概也就不言而喻了),总而言之,十四个门派的掌舵人一脉相承,维系着黄池联盟,也维系着至少长达七十年的“名剑”武林秩序。
               熟悉古龙,熟悉武侠的朋友都知道,传统七大剑派通常是指少林、武当、昆仑、崆峒、华山、点苍、峨眉,但在《名剑风流》这里,峨眉剑派换成了海南,这绝对不是先生的“朝令夕改”,而是对应着蜀中唐门——古龙刻意将川渝地区的领军人物定义为唐家堡,这似乎说明,在原著当中未曾完成的部分,巴蜀、唐门,很可能被先生赋予了某种极其特别的意义。
               顺带一提的是,在古龙的“名剑”宇宙里,丐帮属于那个时代的新兴势力,而不是我们往常认知的足与少林武当齐头共进的传统老牌帮派——红莲花在黄池大会上说过,“丐帮位居天下第一大帮垂八十年”,可是郭翩仙手上却有三百年前丐帮前人留下的手卷丹书,这就是说,丐帮历史虽然久远,但一直要到俞佩玉出场之前不足百年的时间线里,丐帮才真正完成飞跃,挤身江湖第一帮派。
               ——事实上,无论是真实历史的丐帮,又或者是名剑宇宙里的丐帮,他们都不是武侠小说迷惯常想象的样子。
               有史稽考的丐帮可以追溯到两宋时期,在宋元话本或者稗记小说提到的“团头”,那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丐帮帮主,在《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故事里,金玉奴的父亲金老大,他在南宋杭州城里担当的就是世袭七代“团头”,换句话说,宋元时期的丐帮不过是一些聚合在狭小区域,专门以乞讨为生的群体,而真正符合武侠小说描述、并且具备全国性组织特点的丐帮,那至少要等到明代中叶之后,严格较真的话,乔峰或者黄蓉时期的丐帮,那都是小说家的想象和夸大,离史实相差很远,反倒是古龙笔下的丐帮,至少真的是沿循着历史轨迹,红莲花说“丐帮位居天下第一大帮垂八十年”,这里的八十年当然不是从丐帮初立算起的八十年,而是说丐帮存在两三百年后,直到“名剑时代”黄池同盟成立前夕,丐帮才一跃成为第一大帮派,更早之前,“天下第一大帮”另有其人,至于丐帮能够后来居上,这里面肯定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再对比红莲花说过,“这四十多年虽然每次主盟的都是少林,但若咱们丐帮不给他面子,那只牛耳朵只怕早就被武当、昆仑抢走了”,这句话的意思,隐隐透露出七十年前黄池联盟秩序成立,丐帮绝对有着不少的功勋,总而言之,斟酌解读红莲花的话,他里面包含的内容,应该远远不止字面上所表达的意思。
               唐家堡的情况也和丐帮类似,虽然唐门“经过三百年来不断的整修扩建,已由简单两排平房发展成一片极为壮观的庄院”,估计唐门的成功同样并非“开局即王炸”,除了竞争对手的衰落,更多的是因缘际会和时势所趋,如果站在更远更高的角度回看先生著作,《名剑风流》更像是一幅描绘江湖世界各方势力缤纷错落、绚烂多彩的画卷,这些势力有强有弱,强如天吃星,又或者是箕踞日月岛的不夜城主,这些独行者有着强横的实力,他们不用依附任何组织,自行过着生杀予夺的生活,除此之外,更多的江湖人属于中下阶层,他们也许生而平庸,也许是曾经兴盛(例如在名剑时代一时失势的峨眉派,又或者《银雕》里头,衰败到要为他人宴席和庆典做司赞提调的南宫世家),这些人物恰恰是现实世界里大部分人的投影,至于“黄池大会”,他们代表的则是独行势力和弱小势力之外的精英群体,这些人要么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要么就是有财有势有资源,需要强调的是,武林精英不等同于武力上的最强者,所以黄池联盟十三门派的个人武力比不上“十大高手”,更比不上东郭先生或者天吃星,但他们却实实在在拥有着江湖上最多的话语权,例如点苍派,门下弟子共有“七百三十一名”,这在武侠小说世界里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规模,同样道理,欧阳龙、铁霸王这些人的强项也绝对不是武功,参考后世的漕帮或者关东帮,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一个有组织、有策划,坐拥万千之众的帮派组织所蕴含的巨大合力,也因为这样,当十四派黄池精英聚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天然占据着道德上、舆论上和人数力量上的“制高点”,而他们拥有的力量,是一种不同于个人武力,却又比个人武力强大得多的力量。
               问题是,像这些代表着传统豪强或者是方兴未艾的精英群体,他们义无反顾地登上黄池联盟这一条船,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无他,惟利益二字而已。
            ( 先生卅九忌辰之日,序言部分先放这么多,明后再续 )


            IP属地:广东6楼2024-09-21 23:58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9-22 00:21
              收起回复
                大神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9-22 03:16
                收起回复
                  厉害了大圣。希望能看到你写出白玉老虎的下半部。白玉雕龙太难看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9-22 08:44
                  收起回复
                    深度好文期待《名剑》之续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9-22 09:23
                    收起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9-22 09:27
                      收起回复
                        收藏了 楼主加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9-22 09:42
                        收起回复
                          写写原创作品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9-22 11:28
                          收起回复
                            楼楼加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9-22 11:39
                            收起回复
                              真的假的,要续写出版吗?


                              IP属地:云南15楼2024-09-22 11: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