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黄池大会的组成
对于名剑江湖来说,从“无序”进化到“有序”,这当然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与此类似,联合国组织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有序社会”的背后,靠的就是令行禁止,而在小说这里,那一些具有胁迫性的力量,来自于黄池同盟十四个门派组织的压倒性实力。
——封丘迎宾馆大厅挂有十四幅巨大的画像,“有僧有俗,有女子,也有乞丐,年龄身份虽不同,但一个个俱是神情威严,气度不凡”。
这些肖像绘于名剑江湖的七十年前,换而言之,画像当中“面容清癯、神情安详”的老者不是放鹤老人,而是黄池大会的第一创建者,按时间推算的话,他应该是俞佩玉的曾祖父,尽管先生没有为他留下名字,但可想而知,俞佩玉的这位先祖必定是个不世出的英雄人物,除了惊才绝艳的武功,他一定还有着无比的智慧和定力,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束策其余门派,让那些同样桀骜不驯的人物心甘情愿聚拢在他的身边。
黄池同盟由七个传统剑派和七股新兴势力组成,他们分布的地点同样颇具意味,就像围棋着子那样,每一个帮派,刚好落在一些疆域相交或者关键地方,如果我们把这十四个“点”连接起来(实际只有十三个“点”,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古龙一直没有点出黄池联盟第十四个门派的名字),就会构成一个从西南到辽东,与明朝疆域有着高度重叠的汉族文化圈,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平常说的明朝行政区域南七北六十三省,从数目上来说,这和先生设定的黄池大会十四门派似乎也存在着对应的关系。
——崆峒山位于甘肃,也是传说中黄帝向广成子问道的地方,在以俞佩玉为主线的“名剑”时代里,崆峒掌门绝情子应该就控制着甘肃宁夏一带,那里是他的根本,也是他的利益所在;天钢道长坐镇昆仑,无论是实际意义上的昆仑山脉还是传统道教意义上的昆仑山,武侠世界里的昆仑派,都可以视为青藏区域的势力代表,同样道理,华山派负责陕西秦岭,点苍派负责云南贵州,海南派负责南海两广,少林武当不用说,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决定了他们在中原大地的枢纽地位,而需要注意的是,陕西和云南的中间地段是巴蜀,这里本应是传统武侠小说当中峨眉山或者青城派的势力范围,但在《名剑风流》这里,峨眉三英、青城四秀那些武林人物完全不见踪影,以此猜想的话,“名剑”时代的峨眉派可能已经陷入低潮,青城山虽然有怒真人和他的十云徒弟,可是他们武功虽高,却明显人丁单薄,不比同期的点苍派或者唐门,等闲都有亲信弟子五百以上,换句话说,巴蜀地区原本的话事人,他们的江湖地位逐渐被后来崛起的唐家堡取代,至于“满脸水锈、须发花白”的欧阳龙,他掌控的是三十六道水路交通,任何货物船运往来都必须经过他的首肯和收割,单此一项,足已让它成为黄池联盟当中最大的经济体,除此之外,黄池大会上力能扛鼎的铁霸王属于关外武林的“总舵把子”,顾名思义,他应该是辽东地区商旅贸易的控制者和受益者,在明朝后期,虽然山海关以外地区尽入后金之手,但在很多人心中,辽东关外仍然属于明朝帝国的版图,迟早总会打回来的。
除了以上门派组织,黄池同盟还包括了百花门(姑苏)、丐帮(皖浙)、先天无极派和某个不具名的第十四门派(套用“明朝疆域”说法的话,第十四个点很可能在河北直隶,也就是崆峒与关外的中间连线,当地的八极拳、八卦掌和梅花拳极富盛名,而且那里更是永乐帝“天子守国门”的权力畿辅所在,如果这个猜测属实的话,那黄池第十四门派在古龙笔下“消失”的原因,大概也就不言而喻了),总而言之,十四个门派的掌舵人一脉相承,维系着黄池联盟,也维系着至少长达七十年的“名剑”武林秩序。
熟悉古龙,熟悉武侠的朋友都知道,传统七大剑派通常是指少林、武当、昆仑、崆峒、华山、点苍、峨眉,但在《名剑风流》这里,峨眉剑派换成了海南,这绝对不是先生的“朝令夕改”,而是对应着蜀中唐门——古龙刻意将川渝地区的领军人物定义为唐家堡,这似乎说明,在原著当中未曾完成的部分,巴蜀、唐门,很可能被先生赋予了某种极其特别的意义。
顺带一提的是,在古龙的“名剑”宇宙里,丐帮属于那个时代的新兴势力,而不是我们往常认知的足与少林武当齐头共进的传统老牌帮派——红莲花在黄池大会上说过,“丐帮位居天下第一大帮垂八十年”,可是郭翩仙手上却有三百年前丐帮前人留下的手卷丹书,这就是说,丐帮历史虽然久远,但一直要到俞佩玉出场之前不足百年的时间线里,丐帮才真正完成飞跃,挤身江湖第一帮派。
——事实上,无论是真实历史的丐帮,又或者是名剑宇宙里的丐帮,他们都不是武侠小说迷惯常想象的样子。
有史稽考的丐帮可以追溯到两宋时期,在宋元话本或者稗记小说提到的“团头”,那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丐帮帮主,在《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故事里,金玉奴的父亲金老大,他在南宋杭州城里担当的就是世袭七代“团头”,换句话说,宋元时期的丐帮不过是一些聚合在狭小区域,专门以乞讨为生的群体,而真正符合武侠小说描述、并且具备全国性组织特点的丐帮,那至少要等到明代中叶之后,严格较真的话,乔峰或者黄蓉时期的丐帮,那都是小说家的想象和夸大,离史实相差很远,反倒是古龙笔下的丐帮,至少真的是沿循着历史轨迹,红莲花说“丐帮位居天下第一大帮垂八十年”,这里的八十年当然不是从丐帮初立算起的八十年,而是说丐帮存在两三百年后,直到“名剑时代”黄池同盟成立前夕,丐帮才一跃成为第一大帮派,更早之前,“天下第一大帮”另有其人,至于丐帮能够后来居上,这里面肯定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再对比红莲花说过,“这四十多年虽然每次主盟的都是少林,但若咱们丐帮不给他面子,那只牛耳朵只怕早就被武当、昆仑抢走了”,这句话的意思,隐隐透露出七十年前黄池联盟秩序成立,丐帮绝对有着不少的功勋,总而言之,斟酌解读红莲花的话,他里面包含的内容,应该远远不止字面上所表达的意思。
唐家堡的情况也和丐帮类似,虽然唐门“经过三百年来不断的整修扩建,已由简单两排平房发展成一片极为壮观的庄院”,估计唐门的成功同样并非“开局即王炸”,除了竞争对手的衰落,更多的是因缘际会和时势所趋,如果站在更远更高的角度回看先生著作,《名剑风流》更像是一幅描绘江湖世界各方势力缤纷错落、绚烂多彩的画卷,这些势力有强有弱,强如天吃星,又或者是箕踞日月岛的不夜城主,这些独行者有着强横的实力,他们不用依附任何组织,自行过着生杀予夺的生活,除此之外,更多的江湖人属于中下阶层,他们也许生而平庸,也许是曾经兴盛(例如在名剑时代一时失势的峨眉派,又或者《银雕》里头,衰败到要为他人宴席和庆典做司赞提调的南宫世家),这些人物恰恰是现实世界里大部分人的投影,至于“黄池大会”,他们代表的则是独行势力和弱小势力之外的精英群体,这些人要么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要么就是有财有势有资源,需要强调的是,武林精英不等同于武力上的最强者,所以黄池联盟十三门派的个人武力比不上“十大高手”,更比不上东郭先生或者天吃星,但他们却实实在在拥有着江湖上最多的话语权,例如点苍派,门下弟子共有“七百三十一名”,这在武侠小说世界里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规模,同样道理,欧阳龙、铁霸王这些人的强项也绝对不是武功,参考后世的漕帮或者关东帮,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一个有组织、有策划,坐拥万千之众的帮派组织所蕴含的巨大合力,也因为这样,当十四派黄池精英聚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天然占据着道德上、舆论上和人数力量上的“制高点”,而他们拥有的力量,是一种不同于个人武力,却又比个人武力强大得多的力量。
问题是,像这些代表着传统豪强或者是方兴未艾的精英群体,他们义无反顾地登上黄池联盟这一条船,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无他,惟利益二字而已。
( 先生卅九忌辰之日,序言部分先放这么多,明后再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