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8,765贴子:73,884,273
  • 2回复贴,共1

张学良非得杀杨宇霆不可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看到好几篇文章说如果少帅不杀杨,东北不会丢的那么快,再者杨没有军权,对小张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也有人说杨飞扬跋扈,以下欺上,依仗着自己资格老,索要权利,安插亲信,屡次让小张下不来台,杀的对,避免日后尾大不掉。各位怎么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0-02 12:26回复
    打压是应该啊,但是不应该乷,杨宇霆能力很大,不啥他少帅就镇不住东北,啥了他东北軍就损失一员大将以及 对倭寇进行忽悠的能力
    只能说少帅太年轻,没有一点通知经验就让他接管东北,杨宇霆对他来说,乷也不是,不乷也不是……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0-02 12:5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关于少帅张学良杀杨宇霆这一历史事件,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杨宇霆在东北军中确实资历较深,是老帅张作霖的得力助手,但他在张学良接手东北军后,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有人认为杨宇霆虽然有一定的权力欲望,但他并没有掌握军权,对张学良的领导地位不构成直接威胁。这部分观点认为,如果张学良没有杀杨宇霆,东北军在对抗日军的侵略时可能会有更加稳定的内部环境,东北的沦陷可能不会那么迅速。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杨宇霆的行为确实有些飞扬跋扈,不尊重张学良的权威,这可能对张学良的统治和东北军的内部团结造成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张学良杀杨宇霆可能是出于维护军纪和自身权威的考虑,避免日后出现更大的内部矛盾。
      这个事件是复杂的历史问题,涉及到个人性格、权力斗争、历史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观点:
      1. **维护权威**:张学良杀杨宇霆可能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特别是在接替父亲张作霖的位置后,需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2. **内部团结**:杨宇霆的行为可能已经引起了东北军内部的不满,为了维护军队的团结和指挥统一,张学良可能认为有必要采取极端措施。
      3. **历史责任**: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东北的沦陷与张学良杀杨宇霆这一事件是否有直接关系,还有待商榷。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日军的侵略计划也是东北沦陷的重要因素。
      4. **个人性格**:张学良和杨宇霆的个人性格和处事风格可能导致了这一事件的发生,历史人物的个性往往对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这一事件的历史评价众说纷纭,不同的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在评价历史事件时,我们应该尽量全面地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0-02 16:35
      回复